從8.8到9.3,這部美劇強到不可思議

2019-06-10   獨狼映畫

問,時代是變得更好了,還是更壞了?

每當有朋友問我這個問題,我必反問一句,你看過《使女的故事》嗎?

這部美劇的重要性早就已經超出了劇情本身,甚至每一個你我他,都逃不出這部戲的範疇。

頂級神劇的濫觴,已經無法令我們喜出望外,伴隨老司機的道行日深,激情都去見鬼了。

時間在沉澱,思維在翻轉,關於時代的見證,在這部戲裡面,得到了非常真實細膩的呈現。

所謂女權主義,在戲裡集中表現為生育權的不由自主。

近未來的世界,環境污染,經濟衰退,保守主義思潮的崛起,對於人權的不斷侵蝕。

如此種種,集中表現,女性就連最基本的生育權都不能自我保持,收到強權的無情壓迫。

在基列國當中,每一位大主教都配有一個使女,每月都會進行不可描述的受精儀式。

生育權成了大主教的特權,使女成了行走的子宮。

除此之外,他們不被允許產生超越主僕之間的感情,否則,等待他們的不止是羞辱這麼簡單。

一旦越界,就極有可能是被弔死的下場,這就是《使女的故事》里的慘澹現實。

千萬別以為這是美劇的一廂情願,抑或是子虛烏有的杜撰,其實不然,都有現實作為基礎。

大家也都是知道,伴隨特朗普的上台,美利堅的種族主義和極端主義又開始捲土重來。

所謂南境圍牆的拔地而起,也是這個自由國度和民族的一道心牆,過去的民主岌岌可危。

我們最初看這部美劇很容易陷入女權主義的表象當中,認為這就是全部吧。

其實這一場關懷全社會全人類的運動,一部美劇,在此刻,就變成對照現實的歷史之鏡。

劇中使女們面對的確然可怕,但虛構的現實走進我們的生活時,才是真正的可怕。

當禁止墮胎的法案在美國開始通過立法之時,當女性的存在得不到足夠尊重之時。

當20世紀以來的先鋒女性們爭取的權利被不斷稀釋之時,她們,又該何去何從呢?

這是對於近百年引來辛辛苦苦,形成的多元化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的一種背叛和暴走。

在美國,已經有不少婦女團體穿成劇中使女的模樣,在搖旗吶喊,在集體抗議。

她們的聲音難道不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嗎?況且,她們要的其實並不多。

相比較艾美獎,《使女的故事》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是關於社會的反思,是權力的反思。

基列國烏托邦主義,不止是對於使女們的人權扼殺,也是對這個國度所有男性的扼殺。

在自己的妻子面前,去和使女媾和,哪怕是法律所允許的,自己的內心就不會有陰影嗎?

這就是一個精神閹割和世界分裂的烏托邦,而如今的美國也在經歷著如此不可思議的一切。

目前總共進展到第三季,第一季豆瓣8.8,第二季9.0,第三季9.3,口碑日漸佳境。

最初會以為是一部相當小眾的戲,沒想到,魔幻的現實不知不覺,成就了《使女的故事》。

看戲需要代入感和共情力,慢慢把自己帶進去,會很顛覆的。

我希望羅曼羅蘭這句話,能成為我們行走的座右銘——

看清這個世界,然後愛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