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每到春節,壯觀的返鄉隊伍,潮水般浩浩蕩蕩,縱橫大江南北。
與家人團聚,吃上一頓熱乎乎的年夜飯,就很治癒,民以食為天。
或是呼朋喚友,看上一部電影也挺好。
伴隨春節期間的觀影需求,春節檔應運而生。
06年以前,春節一詞家喻戶曉,但春節檔三個字卻鮮為人知。
06年以後,春節檔開始被媒體頻繁提及。
那一年,國產片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只有李連杰的《霍元甲》。
《霍元甲》
票房算起來,整個春節檔也不過8000萬,破億都沒有做到。
真可以用「寒酸」二字概括。
07年的光景並不比06年好上幾分,一切溫如故。
有港片《門徒》,也有進口片《007:皇家賭場》,就是沒有非看不可的理由。
是嘮嗑沒意思,還是小品不好看,非要看電影?
08年,我們等來了星爺,也等來了周杰倫,還是於事無補。
驚天動地是沒有的,驚艷觀眾也是沒有的。
星爺的《長江七號》不夠星爺,雷聲大,雨點小,爭議還不少。
《長江七號》
周杰倫的《大灌籃》也只是粉絲的一場狂歡,資深影迷並不買帳。
09年的春節檔,星爺不在,杰倫沒來,但吳宇森帶著《赤壁》粉墨登場。
梁朝偉演周瑜,金城武演諸葛亮,張豐毅演曹操,張震演孫權。
這是觀眾第一次在春節檔看到史詩巨製。
《赤壁》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三國故事,家喻戶曉,大熒幕上得見如此題材,那年頭實屬難得。
至於拍的如何,看過的人心裡有數,倒是這陣容,著實強悍。
只是那一年真正強悍的是寧浩。
寧浩導演的《瘋狂的賽車》,以小博大,以黑色幽默引人入勝。
《瘋狂的賽車》
那一年,徐崢、寧浩、黃渤,國片喜劇界的三巨頭,開始崛起。
相較中規中矩的吳宇森,這才叫驚喜。
09年之前,春節檔見不到像樣的內地影片。
不是好萊塢的進口片,就是港台影片,《瘋狂的賽車》是個不小的突破。
但對於春節檔來說,更大的突破還是來自好萊塢大片。
2010年,註定將載入中國電影的史冊,因為一部電影:《阿凡達》。
關於這部電影的讚譽,那叫一個鋪天蓋地。
3D的視覺奇觀從未如此震撼,就連電影院都排起了浩浩蕩蕩的長隊。
大家不辭辛苦,遠道而來,只為見見有口皆碑的《阿凡達》。
這不僅是好萊塢電影的新紀元,也是春節檔的新紀元。
這個新紀元,是一個叫卡梅隆的猛男,用十年如一日的寂寞,換來的。
《阿凡達》
此後,高歌猛進的不只是春節檔,還有電影院和熒幕數。
更多更好的電影院,開始拔地而起,更高清的巨幕,加速布局。
直到現在,那麼多3D電影加起來,也不如一部《阿凡達》所帶來的震撼。
第一次,總是令人難忘,就像初戀,極盡純粹,又極盡浪漫。
從《阿凡達》開始,春節檔走進電影院,漸漸成了中國人的春節新習俗。
2012年,雖然沒等來《阿凡達2》,卻等來了《碟中諜4》。
還有「鋼鐵俠」主演的喜劇推理片,《大偵探福爾摩斯》。
阿湯哥攀登杜拜塔的名場面,已成經典,他再次證明自己,寶刀未老。
《碟中諜4》
在這把寶刀面前,國片沒有發光發熱。
這一年的春節檔,仍然是好萊塢種子選手的天下。
許是《阿凡達》的印象過於深刻,特效大片的震撼過於刻骨。
只有特效大片才能值回票價,這是當時很多人的想法。
這一點,星爺第一個不服,隔年就帶來了《西遊記降魔篇》。
要特效有特效,要情節有情節,要無厘頭有無厘頭。
在拍電影版《西遊記》上,沒有一個導演敢和周星馳正面掰手腕。
90年代的《大話西遊》歷經多年,口碑發酵,已成影史經典,影迷頂禮膜拜。
《西遊記降魔篇》
因為星爺,2013年的春節檔票房,飆升到7.8億。
這一年,好萊塢毫無建樹。
到《冰雪奇緣》上映時,進口片在春節檔基本不存在優勢。
2014年,這部迪士尼動畫也成了春節檔進口片的絕唱。
到2015年,好萊塢乾脆避其鋒芒,徹底消失在春節檔。
王晶的機會來了,《澳門風雲》三部曲開啟,從14年到16年,一年一部。
他對春節檔情有獨鍾,以快准狠的節奏,重複著當年的手藝,賺得盆滿缽滿。
《澳門風雲》
就在《澳門風雲2》熱映之時,成龍帶著《天將雄獅》入局。
這一年,平台票補,轟轟烈烈,來勢兇猛。
光是《天將雄獅》,貓眼就補貼了5000萬。
觀眾猛然驚醒,9.9元看電影,原來不是夢。
從15年開始,春節檔就成了票補大戰的戰場,你方唱罷我登場。
原本不看電影的觀眾,因為票價實在便宜,也走入影院。
對觀眾來說,票補覺醒了靈魂深處、觀影的主觀能動性。
所以16年星爺的《美人魚》,單片票房超過33億,就不是偶然。
《美人魚》
只是差強人意的《美人魚》,卻透支了觀眾的情懷。
為了星爺走進電影院,還當年的電影票,這種宣發,一次兩次還行。
至於第三次第四次,就算是傻子也不會再買帳。
票補是燒錢大戰,一年兩年還可以,三年四年吃不消,這不是辦法。
17年的春節檔,星爺聯合徐克,再拍西遊記,《西遊伏妖篇》橫空出世。
《西遊伏妖篇》
這次飾演唐僧的不是羅家英,而是流量明星吳亦凡。
喜劇之王編劇,武俠之王導演,又是明星雲集,少說也得30億。
但實際票房,就連《美人魚》的一半都沒有。
倒是韓寒的《乘風破浪》成了口碑最佳,以小博大,終於10億票房俱樂部。
對此,韓寒笑而不語:都是同行襯托的好。
《乘風破浪》
這一年最明顯的是,明星雲集的爛片開始不靈了。
觀眾用腳投票,表達自己沉默的憤怒。
從2015到2017,這三年電影行業一路高歌猛進。
電影院越來越多,巨幕廳越來越大,網絡購票越來越方便。
像《阿凡達》那年排隊如長龍,此情此景,已經一去不復返。
很多人發現,家門口就有電影院,看電影從未如此便利。
但是唯一不變的,是國產電影的質量。
鋪天蓋地的宣傳,轟炸式的安利,各種噱頭,各種賣點。
一旦走進電影院,就恍然大悟,自己又被忽悠了。
中國觀眾的要求並不高,只想在春節檔,看幾部值回票價的電影。
這個小小心愿,終於在2018年實現。
林超賢帶著《紅海行動》雄赳赳的來到18年的春節檔。
《紅海行動》
在不被看到的情況下,口碑一路飆升,票房後發制人,逆襲成為第一。
主旋律戰爭片,第一次在春節檔證明了自己。
不是只有合家歡才適合春節,硬漢和熱血的能量同樣不可忽視。
該片是《湄公河行動》的全面升級,火力全開,從頭打到尾。
原來,不只好萊塢能製造視覺奇觀,我們也可以。
影片36.5億票房不是炒出來,貨真價實,心服口服。
相比之下,《唐人街探案2》倒是沒這麼驚心動魄。
不過陳思誠的才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鬼才之名,名不虛傳。
《唐人街探案2》
懸疑燒腦,偵探冒險,幽默詼諧,特效奇觀,同樣值回票價。
又一個成熟的類型片導演開始崛起,這是好事。
陳思誠和林超賢,就是這一年春節檔的國片之光。
到了19年,資本泡沫破碎,熱錢潮水褪去,質量過硬的電影才能活下來。
還好,我們等來了《流浪地球》,男主角又是吳京。
在這之前,他已憑藉中國影史票房冠軍《戰狼2》,家喻戶曉。
就連吳京也沒有想到,《流浪地球》會拿下46億的票房,成為一匹黑馬。
這匹黑馬,不僅票房豐收,也成了國產科幻片的扛鼎之作。
年度國片之光,非他莫屬。
《流浪地球》
2019年,在很多人看來,是科幻元年。
每一個類型片的崛起,都是一方新世界的大門向我們敞開。
吳京和郭帆就是想證明,科幻片好萊塢能拍,我們也能。
對手都是種子選手,但他們做到了。
寧浩、黃渤、沈騰、韓寒、周星馳、王寶強,都是勁敵。
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春節檔成了國產片的最強檔期。
2019年春節檔
2018年開始,媒體每年都會重複一句話:今年是最強春節檔。
這話放在18年沒錯,19年也沒錯,今年更是錯不了。
2020年,才是近十年以來,最強的春節檔。
從六部大片來看,誰都有希望成為國片之光。
陳思誠、陳可辛、徐崢、林超賢、成龍這些老玩家們,個個功力深厚。
而《姜子牙》這部動畫,也是國漫之光的潛力股。
2020年春節檔
期待之高,品相之好,類型之多,導演之強,十年以來,堪稱最強。
縱觀這些年的大趨勢,春節檔越發成熟。
觀眾越發成熟,審美越發提高,好片接二連三崛起。
從好萊塢大片制霸春節檔,到國片開始雄起,一路披荊斬棘。
若從《阿凡達》算起,十年時光,忽忽而過。
從一片蠻荒到群雄爭霸, 國片之光,終於開始照亮東方。
春節檔十年進化史,進化到現在,就是一句話。
好片上天堂,爛片下地獄。
(獨狼映畫編輯部:少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