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溫榆河水位降低加大走水,本人常去的釣點全部廢了,可憐我辛辛苦苦好幾個月摸清了整段河岸的魚窩,本以為高枕無憂,隨時魚獲多多,居然以這樣的形式被破了,鬱悶!
周日忍不住手癢,早起5點半準時去了河邊。下了河堤……我靠……整條河面目全非,我最愛的蘆葦叢中用兩個月一點點盤出來的釣位啊……平常落鉤處幾乎已經露出河床了,這可如何是好……不過有個好處,可以觀察一下我選擇的釣位水下的真實狀況。反正也沒法釣,索性轉了轉我認定的位置和釣距,結果還是很滿意的,無草,下鉤處基本都是陡坡突然變緩處,只有一個點是全部平坦的淺灘。看到這裡,心裡還是很開心的,直觀的驗證了我測水底的結果。
不過,現實的問題是,釣還是不釣,怎麼釣……
掏出軍工鏟,戴上手套,挖坑搬石頭,折騰了20分鐘,在水邊做了個臨時釣位,邊上一個來的更早的大哥還給我喊了聲好,一時頗為得意……
掏傢伙擺攤,水位變化太大,一切都要從頭來,測水位,探水底,一套搞下來,準備開鉺,看下時間,已經七點半了,陸陸續續,釣友們也都來了,聽的最多的就是……我靠……
從3.6試到5.4,居然差不多深,11目長漂居然都下不去,只能用7目小漂,看看周圍,也都是短漂上下翻飛,忍了!
然而麥穗超級多,白條都搶不過麥穗;鯽魚超級小,真的比麻將還小,應該是今年的新魚;水蛭一大堆,又肥又長,看的我頭皮發麻;釣位周圍都是泥,又髒又滑,起身都不方便……這些忍不了啊,湊合了兩個多小時,上了幾條半兩的鯽魚,麥穗若干,白條翹嘴20來個,嘆口氣,放流收攤回家,照片都沒心情拍,唯一的收穫是大河蚌挖了幾個
帶回來放到生態盆里的河蚌,最大的有巴掌大,不知能活多久。
回到家不甘心啊,上論壇翻帖子,看到@隨心小釣夫的帖子,原來上游不但沒有降,反而漲水了。看完帖子,心裡更癢了,於是決定周一去上游開個新點。
今天上午9點半,處理好工作,開車巡河,北岸見口就下,一路折騰。上游絕大部分釣位都慌了,岸邊雜草叢生,找來找去,居然讓我找到小釣夫帖子裡發照片的位置了。怎奈有人捷足先登,沒地方了……問了下幾個釣友,三點多就來了,手杆也就釣了點白條,看他們也沒有走的意思,心想著算了,回家吧,忍一忍風平浪靜,上坡看見一哥們兒停車,隨口說了句沒地方了,別下了,開車又轉一圈,再回來,看那哥們兒車沒動,心想下去看看聊聊天學習學習老鳥的經驗也好。
於是又下河堤,哎?怎麼還有條岔路,剛剛居然沒看到。於是一路披荊斬棘摸到了河邊,乖乖,居然有兩個盤好的點,其中一個拴著地籠,地籠咱不能動,趕緊回車上抄傢伙,一路興沖沖直奔河邊。
這個位置,安靜,舒服,蚊子略多,噴了好幾次驅蚊水也沒啥大用
擺攤,觀察,釣位內外側水流相反,居然是個小 洄水窩,運氣不錯。這裡插一句,我所有選出來的魚窩都是洄水窩,無一例外。各位釣友如果想魚獲多些,不妨作為參考。
下鉤找底,不錯,不掛底,拉了幾次,沒有水草,還算滿意。
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瘋狂走水……
吃鉛1.2的漂,跟著水乎乎的走,看看對面釣友,有走釣的,有繃杆尖兒的,看來都不太順利。正好昨天夜裡做了一套雙鉛的線組,果斷換上,雙鉛小跑5公分。換完心更涼,入水以後,漂尖直接被水拉走幾秒鐘就看不見了。
想了想昨天小釣夫的帖子,他在附近是釣浮的,算了,我也釣浮吧。
進入正題!
時間:7月6日下午12點到3點
地點:溫榆河北岸農業園
人物:斜風細雨一江秋
杆長:3.6米
線組:1.5加0.6,2號伊豆,10厘米短子線
釣法:釣浮,調4釣2
目標魚:白條翹嘴鯽魚
餌料:老三樣加牛逼鯽加五糧窩料
窩料:發酵麥子加麝香玉米各一小把
這裡說一下窩料的選擇,我之前一篇帖子寫了溫榆河麥粒和玉米做鉺並不適合,但是我買了2斤的小麥1斤玉米粒啊……總不能自己吃吧,所以嘗試著做窩料,希望能引來大魚,效果居然還可以,這次也不例外。
走水嚴重,窩料打在上游50厘米的位置,略靠岸邊。
漂長38厘米,打個對摺不碰子線,大概70厘米多點,加上短子線,85厘米左右,水深大約120厘米,從離底40厘米開始找魚層。
野釣秘訣,打頻率,不管走不走水,形成霧化區域最重要。刷刷刷,三桿兒連打,間隔10秒,第三桿兒一個2目急促有力下頓,明顯翹嘴口。打口,中魚!果然大翹嘴。這麼快上魚有點出乎意料,看來大太陽對於拉白條翹嘴的效果加成挺大。
繼續打頻率,斷斷續續中白條翹嘴。一邊打頻率一邊慢慢上拉浮漂,讓雙鉤往水底走,拉到離底20厘米的時候開始連杆兒,全是白條翹嘴。當我認為今天就是一個拉小魚的好日子的時候,突然出現一個鯽魚口,沉穩頓1目,打口中魚,半兩小鯽魚一條。昨天還在帖子裡和小釣夫說,我拉白條經常把鯽魚引出來,今天就應驗了。
鯽魚上浮,應該已經進窩了,繼續上推浮漂,雙鉤觸底,調4釣4。再次出乎意料,定海神針了,再拋幾杆兒,還是定海神針。
好吧,繼續釣浮,鯽魚白條翹嘴麥穗又開斷斷續續的進護。鯽魚拉了七八條,還是不死心,再次釣底,又是定海神針……這個步驟又重複了兩次之後,終於找到了問題所在,我拉出來一根枯死的大水草,看來底下不是沒水草,是我測底的時候沒鉤到,釣底的話,餌料進了水草,不定海才怪。
找到問題所在就好辦了,從底往上找,下拉浮漂,一厘米一厘米往上找水草高度,最後在離底10厘米左右的深度又開始持續上鯽魚,看來是合適的位置。
這時浮漂連續出現上頂半目下頓半目的漂像,按經驗,這是大魚來了,耐心等……果然,一個黑漂,打口,中魚……彎弓了!沒拉出水面,感覺不太大,一點點往岸邊溜著走,享受下中魚點快樂……結果樂極生悲,可能是我打的晚了或者什麼原因,居然脫鉤了,沒切線,就是自然的脫鉤。有些沮喪,抽根煙給自己打打氣,有一條就有第二條。
大概過了10分鐘,再次出現上述漂像,打口,中魚,再次彎弓,這次不敢託大,側拉一把直接魚頭出水,拉到岸邊才想起來沒帶抄網!小心翼翼的提線拉上來,居然又脫鉤,今天真是神奇,大大小小脫鉤跑魚有十幾條,還是不切線脫鉤,不過這次運氣好,掉在岸上了,雙手按住,大概4兩半斤的樣子。
我44的腳,對比起來,還是我腳大,哈哈哈
入護,洗手,仔細檢查了下手上有沒有水蛭,那鬼東西太噁心。
天氣太熱,加上連續兩天釣魚,有點累了,後面的口打的不好,空杆兒很多,大約15分鐘到20分鐘後……又一個彎弓,今天還真給力,小溜兩趟,提魚上岸。
具體多重也說不好,應該過半斤了吧,這眼神也是沒誰了……
收拾好這條,看看時間,天兒也不早了,也累了,提護拍照留念。
我發現,只要護放在岸上就顯的魚好少……
具體魚獲沒數,大大小小三四十條應該是有了,鯽魚大多半兩一兩,還有兩個半斤以上的坐鎮,挺開心,解毒成功,放流。
這兒再插一句,今天釣上來的鯽魚好幾條沒有上嘴唇,不知道是不是貪吃的放流魚。
今天分享就到這裡吧,看看時間,現在午夜12點了,早晨再發吧。
放個彩蛋,後面我用一兩篇帖子把這兩年從馬坊橋到秦北路摸過的釣點具體位置和特點發出來,作為新手指南的第一季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5mL3MBfGB4SiUwi7t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