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立體幾何學不好?究其原因,可能是0-6歲之間沒玩好

2019-06-21     墨仔媽媽育兒

最近看了很多關於家長輔導小朋友做數學題的視頻,笑的我眼淚與鼻涕齊飛,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家長們深深的崩潰與無奈,但是也很同情這些孩子們,數學真的很難啊,尤其是學立體幾何的時候,完全無法理解怎麼個立體法,圖形轉個方向肯定就認不出來了。

作為一個空間想像能力極差的文科生來說,分不清東南西北,認不清地圖,看不懂高達拼插玩具說明書,更看不懂平面設計圖,凡是和空間思維搭邊的事情都是妥妥的渣渣一枚。

聽起來確實令人沮喪啊,但是!空間認知能力是可以培養強化的!並且越小開始越好。

空間認知能力是什麼

空間能力專業的解釋是:指了解和操縱環境的心智能力,能理解空間環境,並成功地在其間行進,對環境的認知,主要指心理表征(認知繪圖能力)和在環境中找路。

通俗點說,就是我們能夠在腦海中構建一個立體形象的能力,生活中處處需要空間認知能力,當我們看到一個物體其中一個面的時候,可以在腦海中想像這個物體旋轉後的背面、側面是什麼樣,當我們想要畫一個房子的時候,需要在腦海里先構想出這個房子的基本結構,想要捏一個泥人,也得先在腦子裡捏出一個大概。

科學家通常會用心理空間旋轉測試來評測人們的空間認知能力,比如下面這張圖,ABCD四個圖中,哪一個是左圖旋轉後得到的?

這個題目我看了半天,也沒看出來,可見我的空間認知能力有多渣啊。

空間認知能力的重要性

空間認知能力對我們的生活和學習都非常重要。

就拿父母們最關心的學習來講,空間性包含了記憶、想像、判斷、概括、推理、分析、綜合等思維活動,這些思維能力對學習立體幾何非常重要,有很多孩子真的是看不懂那幾條透視的虛線,學習立體幾何的關鍵就是需要在腦海中建立起立體模型,把立體轉換為平面,再運用平面得知識解決問題,沒有一定的空間思維能力,立體幾何就會成為孩子學習的攔路虎。

北大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的教授魏坤琳說過:大腦對數量的表征和對空間的表征密不可分,甚至兩者在大腦區域上都有很大的重疊,可以說空間認知能力是數學能力的重要基礎,也是STEM教育的核心之一。

對於建築師來說,繪圖、看圖、監工等一系列建造過程需要空間認知能力。

對於醫生來說,看病人拍的片子的同時也得想像出這個片子對應的身體的部位,人體是多麼精妙的結構啊,沒有強大得空間認知能力可不行,雖然現在醫學設備已經非常發達了,可以AR呈現,但是萬一機器壞了呢?

對於藝術家來說,繪畫也需要深厚的空間認知能力,把他們看過的風景變成動態的圖像存在腦海里,畫中的房子、車站、道路、人物都需要立體呈現。

空間認知能力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空間認知從新生兒落地那一刻就開始發展了,而空間敏感期一直要持續到6歲,在這期間,孩子們會用最大的激情來盡情探索自己是如何和空間相處的。

在空間敏感期里,孩子們會做出一系列的行為:

  • 為了探索物體之間是相互獨立分離的,開始扔東西,把高處的東西撥拉到地上。
  • 開始把空間裡的東西抖出來再塞進去
  • 壘高高,再推倒
  • 鑽大衣櫃、桌子底下、凳子底下等各種小空間
  • 對高處感興趣,開始爬高,喜歡上樓梯、爬窗台、爬欄杆
  • 開始從高處往下跳

這一系列的行為都是孩子在用自己的身體,包括皮膚、肢體、肌肉、視覺、聽覺、觸覺來感受空間的大小、高低、遠近,在感受的同時也發展了推理能力和預判能力,哪一個高度是自己可以爬到的,對空間的把握度越來越強。

如何幫助孩子提升空間認知能力

在空間認知能力上,科學家們已經發現男性的認知要稍微好於女性,但是這個能力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培養提升上來的,並且,家長應該從嬰幼兒期抓起。

1、滿足孩子在空間敏感期的探索需求

上述空間敏感期的行為,在大部分家長眼裡看來都是極度危險的行為,爬高上低摔了怎麼辦?鑽來鑽去的碰到了怎麼辦?扔東西會不會扔成習慣?於是每天都在阻止孩子,拉著扶著抱著,總之就是希望孩子們安安靜靜的坐在那裡。

其實,只要提供相對安全的環境,孩子們是有一定的危機意識的,在這個事情上大人得做到膽大心細,你可以在孩子旁邊跟著,以防萬一摔倒了或者太過危險時一把抓住孩子,但是爬個床,爬個沙發,爬個窗台都是孩子能力範圍之內的。

2、多給寶寶輸入空間詞彙

我們可以有意識的給孩子輸入關於空間的詞彙,詞彙是搭建思維城堡的磚塊,孩子的空間詞彙掌握的越多,他的認知能力就越好。

從寶寶開始學說話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開始輸入了:寶寶,這個蘋果在桌子上面,這個玩具在箱子裡面,我們現在出門了,我們現在進門了。

當寶寶到兩歲左右,就可以給她指派一些工作了:寶寶,把這個玩具放在凳子上,把左邊的蠟筆拿給我,這條路的左邊是幼兒園,右邊是超市。

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嘗試自己認路回家,或者看一些簡單的平面圖。

3、多玩構建類的玩具

構建類的玩具是指能夠讓寶寶更好的發揮立體想像力,比如:拼插類積木、傳統木塊積木、泥塑、拼圖。

這類玩具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精細動作,還能引導孩子的發散性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如何用這些大大小小的積木拼起來組成一個汽車?一個城堡?都是需要孩子動手操作,按照腦海里對於汽車的形象概念,構建出一個實際的積木汽車。

在玩拼圖遊戲的時候,孩子必須得看懂每張拼圖的空間關係,拼圖與拼圖之間的結構關係,這樣才能完整正確的完成拼圖,從而提高孩子的空間認知水平。

4、讓孩子盡情塗鴉繪畫

繪畫看似簡單,但對於孩子來說,要完成一幅畫需要一定的空間思維能力,樹木畫在地上、魚兒畫在水裡、白雲畫在天上。

5歲左右的孩子才能夠準確理解事物之間的秩序,能夠找到參照物和基準線,在這之前,就讓孩子拿著畫筆在紙上盡情塗鴉,感受線條的長短、粗細、圓的大與小。

家庭是孩子在上小學之前最重要的環境之一,嬰幼兒最初的空間概念和認知也是在這個階段發展起來的,所以,家長們應該抓住這些時機,在生活中有意識的引入空間遊戲,培養孩子的空間認知發展水平,為以後上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wzM6WwBJleJMoPMnQP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