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功夫媽咪
大家還記得陳小春那個可愛的兒子Jasper嗎?他又上熱搜了。
最近,《爸爸去哪兒6》改名為《一起出發吧》悄悄開播了。
在第一期節目中,包貝爾帶著女兒餃子來到陳小春家串門。吃飯的時候,餃子突然鬧起了脾氣,不想吃飯。
這個時候,小暖男Jasper上線,各種花式勸餃子讓他衝上了熱搜。
Jasper先是輕聲地問:「你怎麼不吃一點點呢?」
餃子沒有理他。
軟的不行就來硬的,Jasper「威脅」餃子說:「不吃飯,以後就沒有零食吃哦。」
包貝爾立馬補了一句:「節目組一早就把零食都收上去了。」
餃子孩子不為所動。
緊接著Jasper讓包貝爾樹立榜樣:「因為你不在吃,餃子就不吃。」
包貝爾說這樣試過了,但並沒有湊效。
3招過後,Jasper並沒有放棄,而是拿出了他的「殺手鐧」,以身作則大口地吃起飯來,一邊吃還一邊曝出金句:「人都要吃飯,不吃飯的人就會死的呀!」
最終,在Jasper的不斷努力之下,餃子也願意吃飯了。
網友在大呼Jasper是個小暖男的同時,也有不少媽媽表示想要生一個像Jasper這樣高情商的孩子。
情商高如Jasper這樣的孩子,除了養起來更安心,他們的未來也更有可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著名的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曾說過:
「情商(EQ)比智商更為重要。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智商只起到20%的作用,剩下的80%取決於情商,情商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
這個說法也得到了英國研究學者的進一步確認。
2011年的時候,英國一項跨越50年,從孩子嬰兒期追蹤到成年期的情商研究發現:
小時候情商越高的孩子,他們在成年之後生活的幸福感也越高。他們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當中,都更加樂觀積極,而少有強烈的挫敗感甚至抑鬱的情況出現。
一個有著高情商的孩子,是幸運的的孩子。
正因如此,身邊的很多媽媽也越來越關心孩子的情商問題,現在一聚在一起都要聊聊孩子的情商。
聊著聊著,我發現大家對高情商都有著自己的看法,有的媽媽認為高情商就是圓滑,有的則認為高情商就是會說話……
在我看來,一個有著高情商的人是能夠敏銳的覺察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緒,並能夠予以回應和處理的人,他們往往情緒穩定,抗壓能力強,能夠讀懂他人的情緒和需要。
想要培養出這樣一個孩子,我們並不能像培養孩子其他技能一樣,把他送到學校去學習,因為並沒有一個專門培養孩子情商的學校。所以對於孩子情商的培養,更多的還是需要靠父母。
孩子高情商的形成,有兩個重要的渠道,一是與父母的關係模式,二是成長經歷中的學習。這兩個渠道,父母都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那麼我們該如何發揮好自己的作用呢?
(1)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Jasper勸餃子吃飯,大家都夸Jasper是個小暖男,他給人帶來的這種溫暖其實就是同理心的功勞。
同理心是培養情商的關鍵,有一句話能夠很好的解釋同理心:「把腳穿進別人的鞋子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換位思考。
《媽媽是超人》中,有一期節目Leo來嗯哼家做客。霍思燕一直忙著招待客人,完全忽視了嗯哼的感受。這讓嗯哼吃起了醋來,一整天都悶悶不樂。
晚上送走客人之後,母子倆進行了一番交流。
「你是不是因為媽媽老跟他玩,不跟你玩,你有點不開心?」霍思燕一下子就說出了嗯哼的內心感受。
嗯哼點點頭。
「你是覺得媽媽愛別人不愛你了嗎?」霍思燕的話句句都說到了嗯哼的心上。
自己的情緒得到了媽媽的理解,嗯哼的情緒很快也平靜了下來。
霍思燕隨後又解釋到,「他長得像小時候的你,媽媽喜歡他,都是因為特別愛你。」
嗯哼終於釋懷了,母子倆又重歸於好。
有這麼一位有同理心的媽媽,嗯哼慢慢地也變成一個有同理心的孩子。
之後有小朋友來他家玩的時候,他會主動拿出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機器人,發現小朋友被嚇到之後,他又主動把機器人拿走。
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能夠共情孩子的情緒,孩子的同理心就能夠得到發展,情商也隨之變高。
(2)幫孩子認識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美國心理學家認為,情商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認識自身的情緒;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三是自我激勵;四是感知他人情緒的能力。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曾說:「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個學校。」也就是說,家庭是孩子學會認識和表達情緒的最重要的途徑。
之前在網上看到爸爸開導生氣女兒的視頻,堪稱經典的情緒管理案例。
面對生氣的女兒,這位爸爸首先坦然接受了孩子的負面情緒。
「你不一定非得要開心。」
「生氣沒什麼大不了的,你可以生氣。」
「你可以生我的氣,也可以生媽媽的氣,生妹妹的氣,甚至生自己的氣。」
爸爸這三句非常走心的話,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任何情緒都是正常的。
其次,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在接受孩子的情緒之後,爸爸緊接著又是一句非常暖心的話:
「不管你多生氣,生誰的氣,爸爸媽媽都是愛你的,我們都會保護你。我們愛你依然不受影響。」
孩子是極其敏感和缺乏安全感的,所以當他表現得不夠好的時候,也不要忘記告訴他,你依然愛他。
再次,傾聽孩子的內心,了解情緒產生的原因。
原來,女兒生氣的原因是她覺得爸爸開的玩笑像是在罵她。知道原因之後,爸爸接著說:
「我會尊重你的底線,決不越線。」
「但前提是你要告訴我,這樣我才知道你的底線在哪裡。」
可能在大人看來,有時候孩子生氣的原因很幼稚,但對他們來說卻天大的事,所以我們要學會站到孩子的角度,傾聽他們的內心。
最後,幫助孩子找到合理的發泄方式。
這位爸爸在最後還教孩子如何發泄自己的情緒。
「有時候可以直接停下來,大聲發泄或者拿枕頭出氣。」
「如果你想把憤怒拋在腦後,你也可以跺腳。」
「只要能擺脫壞心情,你想做這些都可以,只要你覺得好受一些。」
有情緒真的很正常,關鍵是怎麼健康地宣洩掉,不要陷在情緒中,這就需要我們教給孩子正確釋放情緒的方法。
不管孩子因為什麼原因出現情緒問題,這4個步驟都能夠很好的安撫孩子,從而幫助他們認識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3)教孩子好好說話
孔子曰:「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一個情商高的人往往說話得體,懂得考慮他人的感受。
一個說話得體的孩子背後,往往也有會說話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嘴邊時常出現「請」、「麻煩了」、「謝謝」等話語的父母,孩子都會看在眼裡。
一家三口去餐廳吃飯。
服務員:您好,給您倒水。
爸爸:麻煩了,謝謝!
……
服務員:您好,您的菜上齊了,請慢用。
媽媽:好的,謝謝!
孩子:服務員哥哥,我可以再要一杯水嗎?謝謝!
……
會說話的父母才能教育出會說話的孩子,父母整天教育孩子要好好說話,都不如自己把「麻煩了」、「謝謝」掛在嘴邊。
功夫媽咪說:
孩子不是生來就情商高的,而是父母父母引導的結果。
如果你依舊不知道該如何引導孩子,那就給他營造一個夫妻恩愛的家庭氛圍吧,因為孩子聽到的,永遠不如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更真切,更印象深刻。
如果父母恩愛有加,善解人意,那麼孩子心裡也會感受到愛,學會愛,從而成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j31ZG8BMH2_cNUgIWv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