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篇文章刷爆了朋友圈——《網易裁員,讓保安把身患絕症的我趕出公司。我在網易親身經歷的噩夢!》。
這名自稱入職網易五年的老員工,在今年1月份,被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的絕症,可能只剩下幾年的時間,未來也只能靠心臟移植,才可能有一線生機。
這個員工生著病,還堅持工作,按時上下班絕不缺勤,直到實在熬不住了,不得已才住院。
員工還在為了工作死熬,公司卻已經準備了各種手段,要清理掉他:
績效排名打低分(他長期是組內業績最好的員工)、打電話威脅他媽媽、專人監視、強迫搬離工位、修改打卡記錄誣陷遲到早退、誣陷他反黨反動......
最後作者頂著各種壓力,進行了勞動仲裁,儘管被公司以各種理由拖延,終於拿到了 N+1 賠償工資。
最終,這個為公司工作了 5 年,累計加班至少 4000 小時的老員工,就被HR 總監和 HR們,帶著幾個保安強制拆解電腦,驅離了公司。
文章里很多內容,看了讓人唏噓不已:
這些天我經常站在窗邊看平時上下班走的那條路,恍然記起以前凌晨兩三點從公司回住處,打著哆嗦一邊騎車一邊唱「直到整條街上,剩我和路燈」。回去躺在床上還在興奮地想著工作上的事。
那時我覺得房子、車子、另一半,所有的一切都在向我走來。
但是現在一切都被摧毀了。
事到如今我沒有什麼不敢面對的,但我唯獨不敢面對我的父母。
父母當年借錢讓我讀完了大學,但沒有享受過一天好日子。
雖然在網易遊戲工作,我的收入並不高,早年好不容易漲薪也只多拿了800塊錢,主要的工資漲幅也都在被裁前的那幾個月,拿了沒多久就要被裁掉。
5年來我拿到的項目分紅獎金,加起來也只有不到3000塊。除去支付公司附近高昂的房租和償還上學時家裡欠的債,所剩無幾,也曾因此買不起高端手機和沒有在遊戲中充值足夠多的金額而影響了績效評價。
現在的我,無房無車,未來還要負擔生活費醫藥費,以及巨額的心臟移植費用。
父母年齡大了,而我未來非但不能贍養父母,還要指望父母去借錢給我治病。如果現在借錢,很可能會成為死帳,因為沒人能還了。
我很怕看到母親哭,不知道該說什麼。
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讓父母過上好日子,不讓他們再受累了,但我可能做不到了。
從今年年初到現在,我一直被各種恐懼籠罩著,害怕會暈倒,害怕會猝死,害怕父母成為失獨老人,害怕失業,害怕無法生存下去,害怕被威脅到前途,害怕被保安趕出去,害怕被自殺,害怕被關押,害怕曝光會被壓制被報復。
我知道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我要一個人對抗網易的HR團隊、公關團隊、法務團隊和其他叫不出名字的團隊,但這一次我不想再退縮了。
然而每一次害怕的時候,腦海里總是冒出那句「包拯今日冒死闖法場,救賢王,根本就沒想過要活著離開。包拯一死,何足掛齒。」
哎,看完這個故事,感覺好心酸啊。更多的,我佩服他的勇敢,因為我查了資料後發現,有太多像網易一樣的公司在搞無賠償裁員,員工懾於公司威脅,放棄了 N+1 的賠償,選擇了主動離職。
就在剛才,網易的官方回復出來了,態度非常讓人無語。簡單概括就是:
我們錯了,但犯的是小錯,頂多是工作方式的問題;
裁他沒錯,雖然他工作量達標,但不代表他工作質達標;
我們曾經主動向該員工提供幫助,是他自己拒絕了;
雖然我們強制辭退員工,不給賠償,但不代表我們不愛員工,更不代表我們不是個好公司……
大家可以看看:
我做職場領域很久了,我看過很多人的職場路徑,還有很多裁員糾紛,我發現最終受傷害的,往往是那些顧全大局,在工作里不爭不搶只會奉獻的老實人。
真正過得好的,反倒是那些能爭會搶,敢於、善於維護自己的利益,能夠在工作中平衡公利和私利的「自私」者。
不知道你發現了沒有,近十幾年來很多公司都在宣揚一種「家文化」,告訴你公司是你家,老闆是你的大家長,一邊用感恩和忠誠對員工進行道德綁架,一邊對沒用的員工痛下「殺手」。
這恰恰就是最大的職場真相:你跟公司只是利益關係,公司根本不是你家,你能依靠的永遠只有自己。
2004 年,聯想有一次戰略性大裁員。
聯想員工毛世傑,寫下了一篇廣為流傳的地震級文章《聯想員工親歷裁員紀實:公司不是我的家》,在當時網際網路還不算普及的情況下,造成了巨大影響。
毛世傑是 20 位主導裁員的責任經理之一,據他回憶:
3月6日啟動計劃,7日討論名單,8日提交名單,9-10日HR審核,11日面談,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很多在聯想工作了 10 多年的老員工,很多已經奔 50 歲了,說走就走了。
有不少人當年甚至還是柳傳志、楊元慶的直屬老部下,跟 HR 談了不到20 分鐘,就這麼被裁了。
那次聯想大裁員極其無情:
「被裁的員工事先都完全不知情。在面談之前,他們的一切手續,公司都已經辦完,等他們被叫到會議室的同時,郵箱、人力地圖、IC卡全部被註銷,當他們知道消息以後,兩個小時之內必須離開公司……」
很多人被辭退後,剛收完東西,就到了午飯時間,原本想去食堂吃完飯再走,卻被告知:「IC卡已經被註銷」。
毛世傑最後感嘆說:「不管你如何為公司賣命,當公司不需要你的時候,你曾經做的一切,都不再有意義。」
後來柳傳志在員工大會上,親自回應了這篇文章,他一邊表示了歉意,一邊告訴員工:「員工和公司就是利益關係,千萬別把公司當家」。
「公司就是公司,公司為你做的這一切,都是因為你能為公司做貢獻,絕不是爸爸媽媽的那種無私奉獻的感情。」
是不是很現實?真實到讓人感到刺骨地冰冷。
理論上說,這種狀態是最理想的職場狀態,公司要求員工拚命奉獻的時候,應該把薪資、發展空間給到位,而不要試圖用感恩、家文化對員工道德綁架;
員工也不要覺得自己為公司工作是無私奉獻,歸根結底你是為自己打工,工作的最終命題還是為了自我實現和更好的生活,勒著褲腰帶上戰場是行不通的。
但可惜的是,絕大多數勞資雙方,都做不到這一點。
做不到的後果就是,公司用道德和洗腦綁架員工,員工盲目奮鬥,直到被裁。
我們可以再進一步,公司跟我們儘管是利益關係,但我們也常常高估了自己在這對關係中的重要性,又或者把公司想的過於溫情。
事實上,作為員工的我們,在僱傭關係中處於相當弱勢的地位。
曾經提出過「黑天鵝」理論的知名作家塔勒布,提出了非對稱風險概念。
其中一層意思就是,現實中的很多關係當中, A 承擔的風險,要遠比 B 小,甚至不管 B 承擔多大的風險,A 的收益都是旱澇保收。
從非對稱風險的角度來說,如果雙方承擔的風險不均衡,承受風險小的那一方,天然有通過傷害另一方來獲利的傾向。
比如個人對公司可有可無,即便員工被換掉,公司也能夠迅速找到新人頂替,甚至新的年輕員工更有活力和創造力,也更便宜……
一方面,不管你是哪個層次的員工,都有可能面臨被裁的風險:
去年8月,「我愛我家」地產集團副總裁胡景暉,被公司裁員。
18年的勤勤懇懇,換回長達4小時的離職施壓談話,按胡景暉的話說,堪稱「末日審判」。
胡景暉面對記者採訪時,很悲憤地說到:
「以前,我從來不去爭取利益,我相信公司,相信老闆,相信自己的價值會被發現。可現在看來,自己就像一個傻X。」
另一方面,不管你是不是優秀、性價比高,都有可能被公司戰略犧牲:
2004 年那次聯想戰略裁員,很多人沒想到會落在自己身上。
但是戰略裁員的意思,不是以你的業績作為標準,而是根本就沒標準。
伺服器領域是聯想裁員的重災區,有好幾個大牛還是重金從外面聘請的博士後,也就那麼走了,沒有一點商量餘地。就連伺服器研究室的主任都走了,因為整個方向都不要了。
這是誰的錯?不知道,但只知道受傷的是最底層的員工,難怪有個清華剛畢業的女孩,哭得一塌糊塗。
你看,在很多時候,我們要麼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要麼是把公司看得太過於溫情。
當你參透這個遊戲時,你就會發現公司的一片溫情,只不過是皇帝的新裝。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讓你帶來更大產出而已,並不是公司多麼喜歡你本人,也不是你的工作有多麼重要。
如果你不能時刻保持警醒,保持進步,讓自己給公司帶來更多的收益,不管為自己的簡歷打工,誰知道下一個離開的會不會是你呢?
員工跟公司之間的關係,從來就不是那麼溫情脈脈,「自私」的人能夠活得更好,而那些不敢談錢,不敢維護自己合法、合理利益的老實人,反而常常吃虧。
這裡說的自私,並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犧牲別人的利益。
而是一種打引號的自私,是一種褒義的自私,意味著你敢於、善於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權益。
我認為羅振宇的一句話很有道理,「職場中最大的謊言,就是老闆對員工說『你放心,我不會虧待你的』。」
很多人會寄希望於公司良心發現,主動幫自己維護權益。實際上,他們根本不會維護你的利益,能依靠的永遠只有自己。
維護自己的利益,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優先考慮自己的職業生涯,而不是公司發展。
每個人職業生涯的黃金時期都很短,不過短短十年,很多人在陪著公司盲目試錯的時候,不僅透支了青春,還錯過了自己最年輕最黃金的時刻。
但問題在於,有些公司「一頓試錯瞎逼做」也不會傷筋動骨,可是你的黃金十年沒了也就沒了。
就像那個網易員工說的,我們在職場上很多加班、疊代,甚至推倒重來,都只是在為主管們的錯誤決策買單而已。他們的 KPI 都是底層員工透支健康堆起來的。
主管們讓員工超負荷自己卻落得清閒,其實真正應該加班認真做決策把控方向的,恰恰是他們自己。
實際上他說的沒錯,很多員工就是在為領導們的錯誤決策埋單。代表公司的領導們,即使做錯了決策大多也不會受到什麼大損失,但很多普通員工一生的命運都要因此受到影響,至少也要影響三、五年的職業發展。
所以當你發現公司根本不關心你的職業生涯、健康,用忠誠、敬業、感恩、大餅綁著你,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蒙眼狂奔時,說句良心話,該走就走吧。
維護自己的利益,另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敢於談錢。
我發現有不少人在工作中不好意思談錢,不好意思要求加薪、加班費、期權、求職談薪,或者被很多公司宣傳的夢想、事業所打動……
但我還是那句話,勒緊褲腰帶上戰場是行不通的,不能變現的大餅是沒有意義的。
成年人最大的體面,就是勇敢談錢。
一個 83 年生人的清華師兄,前年跳槽換工作的經歷,給了我很深的印象。
這個師兄是非常資深、優秀的架構工程師,在 A廠拿到了 35K,14 薪,年薪約為50W;在 B 廠,他拿到了總包年薪 105W。
A 廠的給他的待遇遠低於行情,但 HR跟他大談特談公司發展、夢想、個人晉升通道,還有公司對他的重視。
他非常生氣,你拿我當傻子?畫餅也就算了,怎麼還用餅砍我的年薪呢?什麼樣的餅能值一年50 多萬?就你們這樣招聘,還能有什麼人給你們賣命,還談什麼公司夢想。
最後真正激怒他的,是 HR 的一個蠢問題:你為什麼想來我們公司上班?
這兄弟當場diss 那個HR,上班當然是為了賺錢啊,難道是圖你的餅大、餅好吃?
這就是很多人會被騙,進入的誤區。找工作的時候很容易被雞湯和 HR 唬住,總認為個人發展一定優於薪資待遇。
我當然認可個人發展空間的重要性,但平心而論,工作是為了生活服務的,如果個人發展最終不能轉化成錢,那又有什麼意義呢?更何況,你說有個人發展空間,就一定有?
更加諷刺的是,那些真正發展空間好的公司,根本就不屑用畫餅來吸引人才,紮實的薪資待遇才是硬道理。
但現實就是,這些真正的好公司太少了,大多都是既想讓馬跑,又不想讓馬吃草。
這次事件出來以後,我才發現原來很多公司像網易一樣,搞無賠償裁員已經很久了,只不過區別在於,有人熟讀勞動法,善於維權又能堅持,拿到了 N+1 甚至 N+2的補償。但有的員工就那麼默默被裁,一分錢也沒有拿到。
從這個角度,我無比欽佩這個生病的網易員工,不僅佩服他敢于堅持、敢於維權的勇氣,更佩服他給那些默默被裁,被侵權卻求助無門的人,樹立了一個榜樣。
最後,我祝願這個網易小哥能夠早日康復,很高興他沒有「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沒有「對黑暗妥協,痛斥光的退縮」。
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加油,祝好。
* 作者簡介
阿秀,一個追求「句秀、骨秀、神秀」的文字夢想家,一個熱愛碼字的個人管理專家,36Kr特邀作家,多篇文章全網收穫千萬級別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