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二胎媽媽好不容易懷孕,醫生給她做了個檢查後卻說不能要!

2019-05-18     醫聲護事

全面二胎政策放開後,一些有心追「好」字的70、80後二胎媽媽「喜大普奔」!隨著近些年剖宮產數量增加,對於頭胎為剖宮產的孕媽媽來說,婦產科醫生都會在超聲申請單上重點提示瘢痕子宮,要求超聲科醫生一定要描述孕囊與切口的位置。

聊到瘢痕子宮,許多孕媽媽及家屬會認為:「不就是肚子上有條疤嘛!」「不就是上次生產是剖宮產嘛!這次接著剖就可以了呀!」……

事實果真如此嗎?近日我院婦產科就接診了這麼一位高危孕婦,她40歲,10餘年前曾剖宮產生育過一子。

二胎政策放開後,積極備孕後終於再次懷孕,滿懷欣喜地來我院檢查,B超醫師查看後發現是「切口妊娠」,婦產科醫生卻說寶寶不能留,要趕緊收住院做流產手術,這是何故呢?

「切口妊娠」危害巨大

切口妊娠是指孕囊、絨毛或胎盤著床於在子宮下段前次剖宮產切口瘢痕處,屬於特殊類型的異位妊娠,它是剖宮產術後一種潛在而危險的遠期併發症之一。

剖腹產術後的子宮就像一塊平整的土地上出現一個小溝,子宮前壁上會留下瘢痕,如果子宮切口癒合不良、瘢痕寬大,或者炎症導致瘢痕部位有微小裂孔,如果受精卵走到這個「溝壑」處無法「逾越」,便只能在此「紮根」。

妊娠囊被瘢痕處纖維組織和肌層環繞,由於切口瘢痕無正常的內膜層和肌層,組織薄弱,不利於孕囊的發育,常發生早期流產或不規則陰道流血。

切口部位子宮內膜間質蛻膜缺乏,滋養細胞直接侵入子宮肌層局部血管,局部血流異常豐富,如果沒有及時發現,隨著妊娠的進展,妊娠囊著床後絨毛與子宮肌層粘連、植入,有可能導致陰道大出血或子宮破裂而切除子宮,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切口妊娠有什麼表現?

孕早期切口妊娠很多在早期沒有異常表現,小部分人出現停經後伴有不規則陰道出血或者輕中度的腹痛。如不能早期診斷和及時正確處理,有大出血、甚至子宮切除的風險。

因此,一旦有早孕徵兆,應儘快到醫院做B超確診,經陰道超聲檢查是診斷切口妊娠的首選方法。

一旦確診切口妊娠,切不可像普通妊娠一樣貿然於門診行人工流產術,否則也可能引起大出血,十分危險。

孕媽媽如何避開這重重危機?

1. 首先,為了避免切口妊娠的發生,有條件的孕媽媽們應儘量選擇自然分娩;儘量在剖宮產後2年後再懷孕。

2. 如果準備懷孕,在早孕期間,也就是懷孕50天之前,一定要到有條件的、綜合實力強的醫院行陰道超聲確診胚胎著床的位置。一旦出現陰道異常大量出血,應儘快到醫院就診。

3. 一旦確診子宮剖宮產部位的切口妊娠,則需在有資質的醫院充分術前干預下住院治療。

來源:株洲市中心醫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eB8AmwBmyVoG_1Z5IA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