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消息擊中樓市「心臟」!2省市已開始,房價降30%?馬雲放話了

2019-12-21     藍白觀樓市

只剩一個多星期,2019年樓市就要結束了。

很多人下意識的會認為今年房地產表現的不好,比如,一會是土地流拍的消息,一會又是降價促銷的新聞,還有前段時間傳出來房企破產家數達到了450家,全年調控次數達到了550多次,無一不讓人們的神經「緊繃著」。

但是,今年房地產的數據卻非常好。

房產研究機構克而瑞近日發布報告指出:參照2018年及2019年各月銷售增速,預計2019年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與銷售金額將分別達到17.2億平方米和16.1萬億元。

這是什麼概念?

超過16萬億的成交額,17億平米的銷售面積,今年賣出去的房子,不管總價還是面積,都創出了歷史新高。

不過,對開發商和投機客來說,不要高興太早,2省市已開始實行,1個消息擊中了樓市的「心臟」。

第一,西安市對商品房預售資金再出重拳。

近日,西安市住建局發布《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督管理辦法》。核心內容包括以下3點。

1,商品房預售資金應全部存入專用監管帳戶,由監管銀行進行監管。

2,房地產開發企業不得直接收取或另設帳戶收存購房人的購房款。

3,商品房預售資金按照商品房開發項目建設進度核撥,完成不動產首次登記後可提取剩餘的重點監管資金。

該怎麼理解這個政策?

這個措施,相當於直接把開發商的資金關到了「籠子」里,再也無法像以前那樣滾動周轉,盲目擴張,拆東牆補西牆了。

舉個例子,按以前的玩法,一家開發商現在手裡有不少在售樓盤的回款,這些錢並沒有用於該樓盤的施工,而是被挪用到其他項目上趕工期,或者是投入到土地市場去拿地,在房價持續上漲的階段,這種「套路」可以帶來更大的規模,更豐厚的利潤。

一旦房價開始回落,現金流補充不及時,已經挪用的預售資金已經花出去了,輕則樓盤質量縮水,重則直接停工或延期交房,損害購房者的利益。

以後直接把預售款項納入「專款專用」的帳戶,按樓盤施工進度撥付,開發商就算想玩花樣,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第二,黑龍江調控升級,禁止房企貸款拿地。

前段時間,黑龍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自然資源廳等六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全省房地產市場監管的通知》。

其中提到:房企拍地前需承諾土地購置資金是合規自有資金,不屬於金融貸款、資本市場融資等。此外,經核查發現房企購地資金不符合要求的,將取消土地競買資格,並在兩年內禁止參加土地招拍掛。

這個政策很容易理解,開發商想拿地,必須要用自己的錢,手中的樓盤需要先賣出去,回款穩定,財務狀況要足夠健康才行。

以前土地市場火爆的時候,房企拿著信託、銀行貸來的資金,反正不是自己的錢,只要能拿下地王,他們就敢一直競價,結果就是地價飛漲,購房者吸引入市,投機氛圍大增。

西安和黑龍江雖然調控措施略有區別,卻都把目標直指開發商的「錢袋子」,可以說是房地產的「心臟部位」,方向大同小異。

要知道,我們實行的是預售制,銷售的房子絕大部分都是期房,房企的資金槓桿越高,整個市場的風險就會成倍放大。

這樣一來,房企最前端的「資金層面」都被管控住了,隨著各個省市都開始效仿,房地產預售制中最核心的「拿地槓桿」將會失去作用。

假設地價占房價的30%,建安費用占20%,稅費、銷售費用占20%,賣房利潤占20%,還有其他一些零碎成本占10%。

假如各地都實行這樣的政策,對房企而言,地價成本必然會抬高,自有資金將會變得捉襟見肘,中小開發商的降價、促銷乃至破產、併購,將會成為常態。

因此,對不少三線以下城市來說,一旦未來也開始實行「預售資金監管」、「禁止貸款拿地」,當地小型開發商一旦開啟降價潮,地價30%這一部分會演變成房價的跌幅。

因此,展望未來,2020年的樓市,表面上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難言樂觀。

這樣的形勢,需要我們每個人都做好準備。

在今天舉行的「2019年世界浙商上海論壇暨上海市浙江商會年會」上,馬雲就發話了。

他說:到了年底了,昨天一天,我收到很多朋友借錢的電話,一天內5個電話。過去一個禮拜,要賣樓的朋友大概有10個,確實不容易。

馬雲只說了是「賣樓」,沒有說面積大小,是大平層還是別墅,是洋房還是整棟高層,但可以肯定的是,這10位朋友甩賣的這些樓,價值一定不會小。

看看,連馬雲周圍的朋友,都開始降價賣房了,對所有的購房者和房企來說,也應該有這樣的覺悟,降槓桿,降負債,讓已經被擊中「心臟」的樓市,逐步平穩的回歸理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c2aKW8BMH2_cNUg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