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針刀的適應症有哪些?小針刀治療注意事項有哪些?

小針刀是1976年由我國朱漢章教授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經過不斷設計改進,最終發明出的一種新型治療器具,並經過逐漸積累總結,形成了「小針刀療法」。因其外形似針灸的針,但其尖端有一狹窄的刀刃,可發揮針刺及刀切割的雙重功能,是在中醫傳統針刺療法的基礎上結合現代西醫外科手術療法,形成的新型中醫醫療器械。

針刀通常由針刀柄、針刀體和針刀刃三部分組成

針刀的治療作用 ·

1.「針」與「刀」結合,通過激發經氣、疏通氣血,達到止痛作用。

2.直接松解病灶周圍組織的粘連、攣縮,降低周圍組織壓力,從而緩解神經、血管的壓迫。

3.解除肌肉痙攣,恢復正常生理結構,為周圍組織重建創造條件。

4.操作過程中的機械刺激,可產生內源性阿片肽物質,發揮止痛作用。

針刀的治療特點

1. 針刀既不同於中醫針刺療法,也不同於西醫手術療法,是二者的有機結合。針刀治療不需要像外科一樣切開皮膚,所以也無須縫合,絕大多數病人無須住院。

2. 可以解決許多常見病、多發病的治療問題。這些常見病包括各種軟組織損傷後遺症、骨刺、風濕骨病導致的關節活動受限、某些運動系統疾病所引起的後遺症。這些都是原先療法難以治癒,且對勞動力影響較大的疾病。

3. 針刀療法具有方法簡單,痛苦小、見效快、花錢少、變不治為可治、變複雜為簡單,變難治為速愈等特點。

針刀療法的適應症:

1、骨關節炎所致關節疼痛、膝關節下蹲困難、足跟疼痛;

2、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引起的肢體麻木脹痛、腰腿疼痛、下肢乏力;

3、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關節炎導致關節功能受限;

4、腰肌勞損、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腱鞘囊腫;

5、各種慢性軟組織損傷引起的頑固性疼痛;

6、脊柱相關性內科疾病,如頭暈、頭痛、睡眠障礙等,病程越長,療效越好。

針刀治療注意事項

1、存在出血傾向或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處於抗凝治療狀態),或伴有全身或局部嚴重感染的患者不適合針刀治療;

2、治療術前術後不宜飲酒,24小時內不宜對治療部位進行熱敷熱療;

3、治療部位在術後24小時內儘量避免沾水,防止術口感染;

4、術後注意休息,可適當活動患處,但不宜頻繁用力活動治療部位;

5、保持心情舒暢,樹立治好疾病的信心,保證睡眠,避免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