煥發新活力

2019-12-28     恩施新聞網

記者 向相輝 通訊員 張冬山

12月12日,來鳳縣舊司鎮四方石村收到8萬元村集體收入。

「以往村集體一分錢都沒有,村裡買紙筆墨都犯愁。現在村集體每年有5萬元以上收入,村裡想修修路、請人保潔都沒問題。」村支書田安穩說。

上下齊心共謀劃

來鳳縣調查發現,全縣188個村(社區)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鎮周邊村比山區村發展快,交通方便、資源豐富村比地理位置偏僻、資源匱乏的村收入高。

該縣出台《關於解決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問題工作方案》,開展全面消除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集中攻堅行動。

縣委組織部牽頭負責,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重大任務;發改、財政、扶貧、農業農村等部門加大資金、項目和政策扶持力度,形成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合力。

革勒車鎮請來州市場監管局、縣政協、縣廣電網絡公司為18個村(社區)把脈,發展旅遊、食品和「飛地」經濟。

漫水鄉油房坳村駐村「尖刀班」請來杭州拱墅區客商李永剛,投資建設武陵溪上田園綜合體,助力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經過幾年發展,全縣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達21個,5萬至10萬元的村54個,1萬至5萬元的村113個。

五種模式齊發力

來鳳縣大膽引入市場主體,採用五種模式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村委會+合作社+產業。百福司鎮木車壩村由村委會籌資10萬元,本村4名創業青年入股25萬元,成立木車壩村胡蜂繁殖專業合作社,2018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近60萬元。

市場主體+集體資源。三胡鄉三堡村與來鳳三堡楊梅合作社合作,以村集體25畝土地入股,發展楊梅種植園,村集體每年至少可分紅3萬元。

市場主體+集體資產。翔鳳鎮車大坪村利用藤茶加工設備和新建的1000平方米廠房入股村藤茶專業合作社,每年可獲總利潤40%的分紅。

市場主體+集體資金。翔鳳鎮老茶村種植大戶鄭方針與村委會、村民聯合成立三木林農合作社。鄭方針出資600萬元,383戶村民通過5000畝土地折算300萬元,村集體由幫扶單位出資100萬元,盈利後按6∶3∶1的比例分成。

市場主體+村集體經營公司+工程項目。舊司鎮高橋村成立高橋村集體經濟公司,承接全村70多戶村民的改廁和村裡公廁建設,為村集體實現收入5萬元。

五類資金統籌用

12月13日,在來鳳縣委十五屆七次全會上,吳青華等4人獲得「農業產業發展『領軍人才』」稱號,每人獲獎勵10萬元。

吳青華是大河鎮黑家壩村村民,去年成立恩施明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發展香菇產業。當時,杭州拱墅區對口支援大河鎮雙凼槽、白果樹、芭蕉溪等3個村各20萬元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經過討論,大河鎮決定統籌60萬元幫扶資金,由吳青華建香菇基地,3個村集體享受分紅。今年2月,3個村拿到首筆分紅,每村5萬元。目前,吳青華在來鳳縣20個村建設了香菇基地,每個村可獲得3萬至10萬元不等的分紅。

脫貧攻堅以來,來鳳統籌五類資金1.27億元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投資1150萬元建成25座光伏發電站,目前全部併網發電,惠及24個村。

落實350萬元黨費扶持重點貧困村。其中,2018年安排250萬元扶持19個村,2019年安排100萬元扶持2個村。

投資6470萬元用於66個易遷後續產業項目,惠及89個村。

利用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2944萬元,實施51個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帶動村級集體經濟增收,惠及60個村。

投入財政資金1640萬元,支持村級集體經濟增收。

今年,全縣村級集體經濟實現收入665萬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RPFS28BMH2_cNUgW3G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