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蝦,中國百姓餐桌的「常青藤」

2019-08-29     e網聚鮮

蝦在中國老百姓餐桌上是常見的經典美味食材,在大師齊白石手中是造妙自然,致廣大、盡精微的藝術。中國人為什麼這樣愛吃蝦?因為這裡有整個民族的集體回憶,在每個人的印象中都有一樣和蝦有關的美食銘刻心底,由此連帶的一切美好回憶,都難以隨著時間消散。

但是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一個統稱,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蝦和對蝦,而在英文中一個被叫做shrimp,另一個被叫做prawn ,這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

簡單來說蝦屬於Pleocyemata亞目通常體型較小,主要生活在鹽水中等海水中。它們的外殼的第二段與第一段和第三段重疊。而對蝦如今大多生活在淡水中,通常體型比蝦大。它們的三條腿上有爪子這一特徵使得未剝皮的對蝦很容易識別。另外從繁殖上來說蝦在身體下面攜帶受精卵,而對蝦將卵放入水中任自行生長。

實際上蝦的種類之多難以想像,保守估計多達幾千種。在我們經常使用的蝦類中,對蝦和蝦之間也有些交織,這裡易哥僅幫大家區分幾種最常見的食用對蝦。

對蝦在民間是大蝦的統稱,早些年間「對蝦」是中國渤海的特產,漁民們把撈上來的蝦首尾相對應,且重量相似的蝦成對計數進行出售,所以叫「對蝦」。在清乾隆時期的名著《紅樓夢》中,國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中有提及進貢的蝦就按「對」來計,據說當時的「對蝦」主要指的是渤海灣對蝦。

那麼常見的對蝦有哪些?

南美白對蝦

南美白蝦學名Penaeus Vanmamei,原產於東太平洋暖水水域,從墨西哥州索諾拉南至北秘魯 ,野生南美白蝦多集中美洲沿岸海域,其中厄瓜多沿岸密度較高!這種蝦分為頭胸甲和腹部兩部分,蝦體通透,幾丁質(chitin)的甲殼形成外骨胳,淺青色,無明顯斑紋。大觸鬚是青灰色的,心臟暗黑色,步足常是深白色,所以被叫做白腳蝦。頭胸甲短,與腹軀之比約為1:3。體長而側扁,略是梭形,最大可長到23cm。

中國對蝦

中國對蝦學名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也叫中國明對蝦、東方對蝦、黃蝦(雄)、青蝦(雌蝦)。中國對蝦體形偏長扁,甲殼比較薄,表面滑溜溜,顏色發青灰,中國明對蝦屬廣溫、廣鹽性、一年生的暖水性大型洄遊蝦類。

中國對蝦主要分布於我國黃渤海和朝鮮西部沿海。我國的遼寧、河北、山東省及天津市沿海是對蝦的重要產地。捕撈季節過去每年有春、秋兩季,4~6月份為春汛;9~10月份為秋汛。10月中下旬為旺汛期。

鮮食可烹調紅燜大蝦、煎明蝦、溜蝦段、琵琶大蝦、炒蝦仁等。加工於製成蝦干、蝦米等為上乘的海味品,同時中國對蝦是我國水產品出口的主要產品。

日本對蝦

日本對蝦學名Penaeus japonicas Bate,也叫斑節蝦、花尾蝦、竹節蝦等,這種蝦體色呈黃色、淡褐色至青褐色,覆有深褐色橫帶及斜紋,尾柄至尾肢有紅褐色、鮮黃色及藍色間帶,額角上沿通常有9-10齒下緣有一齒。這種蝦分布廣泛,主要產自於中國、中國的香港及台灣地區、日本、韓國、非洲、馬來、印尼、澳洲、斐濟群島及菲律賓。多棲息在90米水深的沙泥底部,以藻類、貝類、小魚類為食,每年的1-3月以及9、10月是主要捕撈季,其中以1-3月份竹蝦最為鮮美。

日本對蝦在日本及中國南海等地是具極高商業價值的蝦類。早期日本對蝦來源皆以捕捉野生蝦為主,並通過新鮮或冷凍的形式售賣,因活蝦遇低溫容易死去,因此大多數都為鮮活產品。隨需求日增,日本、韓國及中國實現人工養殖,這種蝦也是世界上第一種可以人工繁殖的海水蝦,但是養殖竹蝦相對野生蝦體型要小很多。

斑節對蝦

斑節對蝦 學名 Penaeus monodom(Penaeus carinatus)也叫、老虎蝦、草對蝦等。這種蝦分布在斐濟、馬來、印尼、印度、紐幾內亞、菲律賓、中國、日本、韓國、泰國等地,體色呈青褐色至深綠色,背覆土黃色及黑褐色橫帶,步足與腹肢有藍色或黃色的橫斑。額角有6-8顆上齒以及2-3顆額下齒,尾肢後半部呈紅色、藍色及褐色,第五步足無外肢。

斑節對蝦習性與竹蝦相似,但它屬於亞熱帶種,最適溫度在25-30℃,產卵期為3-5月及8-11月,平均體長25-30厘米,最大體長35厘米,雌蝦偏大。海草蝦是東南亞海洋的原蝦種,隨後中國、韓國、日本養殖成功,因為其食性雜成長快,適應性強,現為世界三大養殖蝦種之一。但是有利也有弊草蝦的養殖摧毀了數個國家的紅樹林。草蝦肉質較日本花蝦略軟,但仍飽滿鮮甜,適合多種烹飪方法。

紅尾蝦

紅尾蝦學名 Penaeus penicillatus,也稱長毛對蝦,大蝦。主要產自中國、日本、菲律賓、印尼及印度。主要捕撈期集中在10月至翌年1月份。

亨氏仿對蝦

亨氏仿對蝦學名 Parapenaeopsis hungerfordi,在市面上也常被稱作九蝦、狗蝦,主要產自馬來、印尼、中國。狗蝦上市期集中在每年的2-4月和7-9月,這種蝦體型較大。

短溝對蝦

短溝對蝦學名 Penaeus semisulcatus de Hann,也叫鬼蝦、花蝦、熊蝦。鬼蝦除原生長於印度尼西亞和中國台灣地區外,越南北部灣也有很多,此外還廣泛分布在非洲、澳洲、日本、韓國、馬來、菲律賓等地。這種蝦外殼光滑,體色呈淺灰綠色或紅褐色,尾節的末端上有藍、黃橫斑和紅色的邊緣毛。

刀額新對蝦

刀額新對蝦學名Metapenaeus ensis,也叫麻蝦、沙蝦、麻棕蝦,實際上它也是中國南方養殖主流基圍蝦的一種。刀額新對蝦主要產自日本、印度、澳洲、和中國的台灣地區,這種蝦布滿密集的淺褐色,,上緣9齒,下緣無齒其步足紅白相間屬於中型蝦,它們有挖沙淺底的習性,因此也被叫做沙蝦。沙蝦是廣食性動物主要上市期集中在5-10月,雌性大體長為16厘米,雄性為13厘米,它們的體色會隨大小變異。這種蝦蝦體肥美,外殼薄,煎、焯、酒醉、蒸均可。

周氏新對蝦

周氏新對蝦學名Metapenaeus joyneri,也叫黃新對蝦,主要產自中國東海和黃海、日本、韓國,這種蝦頭胸甲及腹部布滿藍色或褐色小點,額角平直,前段1/3處無齒,其後2/3處有6-8顆額上齒,腹足呈淺黃色。它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抗病力佳而且肉質鮮美,一般長度為7-10厘米。

近緣新對蝦

近緣新對蝦學名Metapenaeus affinis,也叫海基圍蝦、沙蝦、麻蝦。主要產自中國、馬來、印尼。這種蝦蝦體呈灰綠色至灰藍色,並布滿密集的淺綠色點,額角、背緣中央縱脊及尾柄中央縱脊側緣呈黑色。海基圍蝦是近岸的淺海底棲蝦,分布密度集中在20-50米水深,可潛入8-10厘米的沙中體長一般為8-16厘米。

對於蝦類產品,市面上更多的是一些進口深海蝦類。如阿根廷紅蝦、北極甜蝦、西班牙紅魔蝦、牡丹蝦、海鰲蝦等,由於篇幅有限關於市面上常見的蝦類,一個下期為您詳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P5E5mwBJleJMoPMGY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