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一直以來都算是一個網絡上比較熱的話題,畢竟安居樂業是每個普通人的夢想,家家戶戶只要條件允許都要買房。從我國房產商品化開始大部分居民購房主要還是以普通商品房為主,當然也有諸如別墅這樣的較為奢侈的住房產品,對於資金條件比較好的人來說,投資較多的資金去購買面積比較大的房子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喜歡怎麼住只要有條件買適合自己的房子怎樣都好。不過,有這樣一種房子,網傳10年之後就很難買到了,現在已經不開發這種房子了,所以很多對房地產行業比較懂的人現在買房都優先考慮這種房子,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其實這種房產就是公住房,各地的叫法不一樣,本質來源是政府或者單位統一建設的住房;相信不少80後90後的父母都經歷過單位福利分房的時期,過去單位會根據員工的工作年限或是工作貢獻給單位員工劃撥房產用於居住。目前大城市的老城區很多都是這樣的住房,算是中國8090年代最普遍的一種住房形態了,現在的狀態都是面積不大,戶型一般,樓層不高和商品房小區比起來有一定的差距。從全面住房商品化以來,這樣的房子就沒有再蓋了,如果有也只是單位集資開發的商品房員工內部享有內部價購買。因此,這樣的房子目前每個城市就那麼多,隨著城市建設可能越來越少,因此10年後就很難買到了,所以網上會這麼傳。那麼為什麼說這樣的房子懂行的人會搶著買呢?
本質上還是跟這些房子的地理位置有關,很多這樣的房子都位於老城區,本身配置了不錯的學區,由於多在核心地段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周圍的配套十分齊全,日常生活的方便性不是郊區新房可以比的,居民成分也偏老齡化,整個小區的人都比較少,總體的生活氛圍很濃郁,最重要的是物業費低,有的小區幾乎等於沒有隻有一個垃圾費,總得來說這種房子很具有性價比。
當然缺點肯定是存在的,房齡偏老,沒電梯,樓板薄隔音差,樓道空間小重新裝修的代價比較高,小區面積小,緊湊沒有車位規劃,停車困難;另外由於大部分小區為開放式的,所以安全問題也是其本身劣勢之一。但是為什麼這樣的房子懂行的人最近幾年喜歡買呢?因為,隨著各主流城市的城市面積日益擴大,雖然城市的多中心結構已經基本形成了,但是傳統的中心商務區其影響力依舊還在,大量的核心工作區域和公共事業服務點都還設立在這附近,買這類房產,在目前房價較為穩定的前提下,能夠起到很好的扛跌抗風險的作用,且本身有學區的老房子根本不愁賣,暫時不是學區的,經過這幾年的教育資源整合很有可能重新劃入重點學區,價格水漲船高,另外靠近中心區,房屋出租很受歡迎,很多租賃平台特別喜歡集中承租這樣的房子作重新裝修改造。此外,隨著城市化的深入,這些老小區很有可能納入城市拆遷的範圍,一旦拆遷所得的收益還是很可觀的,所以很多懂行的人會加入這些房子的角逐中去。
對於,這種市區老的公住房,您怎麼看呢?如果您手裡有這樣一套房,您會在未來進行怎樣的打理呢?歡迎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W_YHABgx9BqZZIzQ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