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筋草,見過嗎?能舒筋活血,利濕,解毒

2019-12-10   太極本草


接筋草

來源產地

石竹科繁縷屬植物石生繁縷,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洗凈曬乾或鮮用。生於海拔600-2300m的河穀草叢及曠野山地、田間、路邊。分布於西南及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浙江、台灣、河南、湖北等地。別名蟲兒被單、筋骨菜、單背葉、青姑草、金纏萊、大娥嫦菜、石灰草、接筋草、小伸筋草、背單草、滇繁縷、白筋骨草、雞骨草、唐根草、石繁縷、糯米藤。

【原形態】

多年生匍匐蔓生草本,長60-90cm。全株密被白色星狀柔毛。莖基部匍匐,上部半直立,灰綠色,質脆易斷,分枝稀疏,節膨大,有不定根。單葉互生;葉柄極短而近於無柄;葉片卵狀橢圓形或狹卵形,長2-3.5cm,寬8-12m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或微抱莖,全緣,兩面被白色星狀毛,下面較密。二歧聚傘花序細弱,有細長總花梗,生於葉腋或2分枝叉間;花梗細,長短不等;苞片較小;萼片5,披針形,長約4mm,外面被星狀柔毛;花瓣5,白色,稍短於萼,2深裂至基部;雄蕊10;子房上位,花柱3-4。蒴果長卵形,與宿萼等長。種子多數,近黑色,有瘤狀突起。花期4-7月,果期7-8月。


【性狀】

性狀鑑別 全草長60-90cm。莖圓柱形,脆而易斷,中具維管束一縷似筋,故名"抽筋草",上部密生短柔毛,稀分枝。葉對生,完整葉片卵狀橢圓形或狹卵形,長2-3.5cm,寬8-12mm,兩面有星狀毛;近無柄。聚傘花序,生於葉腋或兩分枝間,全部密生星狀絨毛;萼片5,披針形;花瓣5,比萼稍短,先端2深裂;雄蕊10;花柱3-4。蒴果,與宿萼幾等長。種子多數,黑色,表面有瘤狀突起。氣微,味淡。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彙編》

辛,涼。有小毒。利濕,活血止痛。用於黃疸型肝炎,浮腫,白帶,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疼痛;外用治骨折,瘡癤。

《中藥大辭典》

味酸,性平。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治肺炎,痢疾,高血壓,月經不調,癰疽痔瘡。


《中華本草》

辛;性涼;小毒。平肝;舒筋活血;利濕;解毒。主中風不語;口眼歪斜;肢體麻木;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黃疸型肝炎;白帶;瘡癤

【歸經】

肝;脾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