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橙
提到《浮生六記》,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大概都是他們夫唱婦隨,追求獨立和自我的美好愛情。
很多人對於這本書的喜愛,可能是源於芸娘的生活情趣和超越於當時世俗的心態,也可能是源於沈復和芸娘煮酒耕織的田園生活,還可能是他們夫唱婦隨遊山玩水的感情。
可這本書,一讀讀愛情,二讀讀生活,三讀,卻是讀疾苦。
因為芸娘死之前,他們還可以算是苦中作樂,芸娘死之後,就只剩苦了。
在讀過三遍以後,你會在裡面感受到濃濃的悲情。為他們平淡卻遺憾的感情而悲。
如果他們生活在現代,一定是一對伉儷情深難得的眷侶,也一定會有一番作為,成為一對懂生活,真性情的夫妻搭檔。
但他們不是,他們生活在那個女人要遵守婦道,男人要講究臉面的年代。
這才是一切悲劇的根源。
芸娘的悲劇來源,在於個人意志的超前
有句話這樣講,那些超越時代的人,註定會被自己的時代所歧視,那些科學家、藝術家如是,那些敏銳的革新者如是,芸娘也如是。
芸娘愛讀書,對一切新奇的事物感興趣,性格開朗,喜歡志同道合的朋友,沈復喜歡這樣與眾不同的女子,而且,在現代社會看來,芸娘的品質相當優秀,可是,芸娘犯了封建社會的大忌!
在封建社會裡,女子無才便是德,像芸娘這樣,對讀書感興趣還喜歡結交朋友,簡直是女子負面的典型,所以,公婆對她橫豎看不上眼,用沈復的話來說,那是一種憎惡,由於這種先天的主觀厭惡,導致中間產生了很多對芸娘不利的誤會。
「我只能在中間拚命調停,到這地步,壓力之大,真已經不是凡人能承受得了。」
當個人意志和社會主流價值觀產生強烈衝突,芸娘所承受的最大後果,就是身體的垮掉。
在讀芸娘生病後這一記時,我一直試圖去還原芸娘當時的心情,夫君沈復由於要出去謀事做,也由於要出門遊歷,長期不在身邊,生活本就清冷孤獨,再加上公婆卻她對極度不認可,把他們趕出了家門,生活便更加悲苦了。
如果放到現在,我們大可說一句,我要做自己。
可那個時候,芸娘的骨子裡又沒有超前到那種程度,所以她的內心在自我追求和對不住公婆中不斷跌宕。
這種價值觀的嚴重衝突,換做現在,八成會有抑鬱症吧,芸娘也如此,她不久就鬱結於心,體現在了身體的每況愈下。
芸娘去世之前,對沈復說,跟了你,我很幸福,但我不夠遵守婦道,只有我死了,你父母也就會原諒你了,你就不用這麼苦了。
事實上,很少有人能做到眾人皆醉我獨醒,當一個人身處一個時代里,她所面對的一切都和自己所期待的相左時,這種痛苦或許我們是根本無法理解的。
沈復的悲劇來源,在於鬱郁而不得志,除了芸娘,沒人認可他
沈復,是這個社會形態下可悲的個體之一。
沈復生於衣冠仕宦的體面人家,本是一個讀書人,如果順著父親,多少會有一番作為。可因為處處維護芸娘,被父母所斥責,為了和她在一起,他選擇了離開父母,帶著她浪跡天涯。
可是,那個時代如果不依靠一些家底和背景,一個人是很難出頭的。
離開家獨自生活以後,由於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生活常常捉襟見肘,甚至流浪過街頭,吃了上頓沒下頓,實在過不下去了,就靠接濟維持。
即便沈復因為芸娘這個精神支柱,倒顯得樂在其中,但是想必也是苦中作樂。
這種苦,除了生活生的苦,還有親情上的苦。
雖然和妻子一往情深,也有過採菊東籬下的悠然生活,但可惜的是,芸娘早逝,他們未能相守到白頭。
而由於他喜歡帶著芸娘遊山玩水,被父親披為喪志,於是父子決裂,父親臨死前,他很久都沒有回到故鄉了,後來收到父親病危的消息,他第一個念頭也是:「回去又恐觸了父親的舊怒」。
踟躇之下,他也沒能見到父親最後一面。
再來說說他的下一代。
沈復從一開始,就很少享受兒女之樂。因為生活所迫,沈復不得不離開孩子外出討生活,兒子女兒,年幼時就和他們被迫分離,由於生活清苦,兒子18歲便去世了,他也沒見到最後一面。
中年喪妻,喪父,喪子,放到現在,沒有幾個人能扛得住這種大悲吧。不僅如此,他還一事無成,無功名利祿,無厚重財富,除了富足飽滿的精神世界,他什麼都沒有。
細想一下,沈復和芸娘歡樂一生,但歸根結底,還是透著悲涼的底色,他們有太多不被認可的遺憾。
父母不認可,社會不認可,只有他們自己,一邊認可自己,又一邊懷疑自己。
但對於這些,沈復筆墨用之甚少,只提到在父親去世時,想過去出家,在這裡,我們不知道沈復內心經歷過怎樣的折磨,但最終,他也只是輕飄飄地,一筆帶過了。
而這本書大部分內容,都是將很多閨房情趣和遊覽大千世界的樂趣,生動地呈現到紙面上。沈復把自己樂觀的生活態度,傳給一代又一代的人。
想必,這才是沈復這本書吸引我們的地方,他給我們展現了封建時代,一個最真實的底層百姓的生活形態——苦痛但堅強樂觀地活著。
一無所有的沈復,該會如何度過他的晚年呢?
讀完這本書時,有一個感受,就是總覺得故事並沒有完結。
因為掩卷之時,最後一頁,註明了沈復的生平,最後一句話,是說《浮生六記》以後,便不知道他的後續了。
看到這裡,心裡比看到芸娘去世時還要發苦。
我想了很久,寫完浮生六記,沈復又去了哪裡了呢?他有沒有出家,選擇如何終老,死在哪裡?他的後人有沒有傳承下去?他們現在在哪裡?
可惜我們再也無從得知。
假如沈復知道這麼多人替他的人生唏噓,不知道會不會有一些欣慰。
至少,他和芸娘在當時不被家庭祝福的愛情,他們不被認可,被批判為喪志的生活方式,已經被後世歷代所認可和追捧。他們如果靈魂還在,應該會有一絲絲欣慰吧。
我是藍橙,如果你也喜歡《浮生六記》,歡迎一起來窺探沈復所在的,這個遙遠卻又現實的世界。
(本文系藍橙首發原創,未經允許不得私自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