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先鋒鄉:敲起春耕「擂台鼓」 吹響脫貧「集結號」

2020-04-23     V赤峰

先鋒鄉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精神,從做好「三農」工作入手,敲起了春耕備耕「擂台鼓」,吹響了脫貧攻堅「集結號」。

「面對面」推廣 服務精準收益好

「你看這個辣椒苗,要想長得好、長得壯,必須施點基質肥,另外水還不能給太多……呂大哥,您來試一下」。合作社的農技教師面對面給農戶講解栽植技術。「多虧了有你的指導,去年我們幾個一起種了100畝大地蔬菜,我賺了10多萬元,今年我準備再種150畝,預計能賺30多萬,到時候請你喝酒啊劉老師!」

又是一年備耕忙,在做好疫情防護的前提下,先鋒鄉先鋒村種植大戶呂文武正在和負責農技推廣的農科技師學習大地蔬菜的種植知識。一場「面對面」的農技知識正在「送教上門」。先鋒鄉以鞏固脫貧成效為著陸點,鼓勵農戶發展庭院經濟,全面強化農技春耕備耕推廣工作,採用「農業技術員+種養殖大戶+輻射帶動普通農戶」的服務模式,組建服務隊伍,在田間地頭實地指導春耕備耕,讓農技知識更便捷、更迅速、更精準地「覆蓋」尋常百姓家。

「屏對屏」傳授 省時省工效率高

村上的種植大戶通過線上培訓的方式講解如何提高穀子的產量。

「穀子在我們地區種植歷史較長, 穀子營養價值高,耐貯藏,在乾旱貧困地區一般作為主糧。市場需求大,前景看好。」先鋒鄉廣義村的雜糧種植「土專家」刁顯紅正在快手、抖音APP上直播教授如何提高旱地穀子產量的課程。春耕備耕進入正軌,為了保證防疫不誤農時,先鋒鄉突破傳統農技推廣培訓限制,制定《鄉村振興智志雙扶行動計劃》,利用微信群、騰訊視頻會議室、抖音快手APP等方式,「雲」送農科知識,「屏對屏」傳授技術服務。刁顯紅說:「這種視頻直播的方式不受距離限制,省時省工,大家可以隨時提問,還能互相分享經驗,銷售農業產品。」截至目前,先鋒鄉已開展種養殖網絡直播3次,累計觀看人數達1000餘人,通過線上問答、微信群解答、視頻會議等方式幫助農戶解決農技實際問題60多個。

「點對點」培育 扶貧帶動效果強

初春四月,先鋒鄉新林村設施農業扶貧產業園裡春意濃濃,水果柿子的香甜氣味縈繞滿棚。貧困戶姜維成正忙著採摘水果柿子。「這批水果柿子成色好,個頭大,一定能賣個好價錢!」新林村的貧困戶姜維成一邊說著,一邊忙著摘水果柿子。2017年,由於妻子雙目失明,重度殘疾,姜維成家一度入不敷出。2019年村上建設了設施農業扶貧產業園,在產業園的扶貧帶動下,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能夠維持家庭正常生活。像這樣由當地企業帶動致富的家庭還有很多。

本著項目建設「短」「平」「快」的原則,先鋒鄉現已「點對點」培育重點項目建設4個,分別為笤帚苗產業示範基地、新林村蜂柿溫室暖棚項目、新地村蜂柿溫室暖棚項目、張傢伙房村香菇種植基地。除張傢伙房村香菇種植基地為壯大村集體經濟資金扶持外,其餘三個項目均為中化集團及北京昌平區對口幫扶產業。四個產業基地都是當年建成、當年投產、當年見效。現今,笤帚苗產業示範基地生產的大笤帚、張傢伙房村香菇種植基地出產的香菇現均已遠銷韓、美等國家;另外,在扶貧效益帶動方面,4個產業基地所得收益均按比例投入壯大村集體經濟資金中;在扶貧用工方面,優先僱傭貧困戶,鼓勵村民以承包、入股等方式參與產業發展。累計吸納用工100餘人,帶動貧困戶用工20餘名,目前人均月工資在2000元左右。

來源: 阿旗新聞

編輯:畢永寶

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E87pnEBfwtFQPkdQKu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