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當真已經窮途末路了嗎?
一說起如今的香港電影,我們總會情不自禁的回到90年代的黃金時代。
彼時的百家齊放,群星璀璨,陪我們度過了漫長的悠然時光。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香港電影曾經的美好,正如我們怒其不爭的此時此刻。
但這部港片的橫空出世,還是讓我對港片,懷有最後的希望。
這部由黃秋生主演的《淪落人》,剛剛看到片名時,我就想起一句耳熟能詳的詩。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淪落二字,用以今日的港片竟是意外的妥帖,當然,用於影片中的黃秋生,亦可。
片中的黃秋生年紀老邁,已然退休,苦於腿腳不方便,只能坐輪椅。
儘管是電子輪椅,但孤身一人的他,飲食起居上,終究不是不方便的。
老來無靠,孤苦無依,很容易讓人想起《老無所依》這樣的經典影片。
其精神內核是高度共鳴的,面對生命最後的一段歲月,養老時光,如何挨過?
這樣的家庭,一般會在子女的扶持下,僱傭菲傭,來幫忙照顧老人。
於是黃秋生就遇見了那個菲傭,生命之中,註定的天涯淪落人。
菲傭,顧名思義,是來自菲律賓的女人,一般以保姆為業,艱難度日。
背井離鄉的她們,宛若沒有根的浮萍,風一吹,水一盪,極容易左右搖晃。
也就是說,此間的菲傭和老無所依的老人家一樣,缺乏家的溫情脈脈。
可貴的是,戲中重點描述了老人和年輕保姆之間溫情互動。
主僕之間,沒有頤指氣使的居高臨下,也沒有自下而上的抱怨,更多的是溫柔。
歷經滄桑的老人,更懂得人情冷暖,活得歲數久些,人就容易通透,看的開。
日漸熟悉的相處,兩人之間,很難說不培養出一些感情來。
這種感情很純粹,因為老人身體的緣故,只好是靈魂上的共鳴。
影片的敘事溫情脈脈,不緊不慢,節奏感不錯,頗有是枝裕和的感覺。
有些鏡頭,如照顧老人理髮之類的,就生活氣息濃烈。
雖說是導演的處女作,但新人導演反而更容易抓劇本,抓角色,抓內心世界。
說起來,港片黃金時代靠的不止是大明星,還有充滿生命力的角色。
他們與大地通氣,與生活連接,多的是玩世不恭的市井氣息,特別接地氣。
不需要精心設計的人設,一個個就躍然螢屏,一笑一回眸就足以過目不忘。
這才是港片的精神內核,畢竟,說一千道一萬,電影說的是人,看的也是人。
而影片的末尾,也沒有套路,菲傭為了尋找攝影師的夢想,最終離去。
她這一去,其實也得到了主家的傾力相助,真是一個和藹可親的老人啊。
之前老人都是由女傭推著輪椅,出來散步,突然覺得天空都是湛藍湛藍的。
可在片尾,一切戛然而止,送走女傭,老人獨自離去,漸行漸遠。
孤獨的背景,酸溜溜的,特別無奈,正好呼應了片名,以及淪落人故事內核。
這樣的背景,有多麼像現在的港片,漸漸地,老態龍鍾,似乎已經銷聲匿跡。
不過,如此溫情的好片還能拍的出來,說明港片還值得我們期待。
至少,港片還沒有死,還有一絲希望,不是嗎?
主角黃秋生,憑藉此片,一個坐輪椅的老人,再次拿到了香港金像獎的影帝,令人唏噓。
或許,當香港影帝開始坐輪椅,一個時代正在離我們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