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寫意抒情詩,款款含蓄東方美

2019-12-11     辣評社

文 | 胖小子

被稱為「中國電影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只講述了關於五個人和一隻雞波瀾不驚的一段往事。

四十年代末期,中國第二代導演費穆在那個戰火未熄、社會動盪的年代拍攝下這樣一部電影——《小城之春》。

經典辣評

黑白顆粒感的鏡頭畫面,冗長的台詞旁白。

在費穆導演的精心描繪下,把獨屬於東方的含蓄美表達的淋漓盡致。

費穆把詩歌般的故事搬運至中國影壇,成就了劃時代的偉大。

《小城之春》對於「寫意」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了「寫實」。

著重寫意,刻畫人物的內心真實情感。

在簡單、甚至可以說是簡陋的破敗不堪的幾間屋子和一角城牆,通過男主人戴禮言、老友章志忱、妻子周玉紋、妹妹戴秀、長工老黃,這五個人的人物關係,講述了一個看似複雜實則極其簡單的關乎三角關係的悲傷情愫故事。

一首寫意抒情詩,款款含蓄東方美

角色的名字本身就具備了極強的象徵和隱喻色彩。

戴禮言,中國傳統仁義道德的至高代言。

於兄弟推心置腹,以禮相待。

發現志忱與妻子的曖昧關係,又看破了妹妹戴秀對志忱的喜歡。

最終毅然決然地要求志忱帶她們走,離開那片充滿絕望的土地。

戴禮言的病實則是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思想的病,病已入骨,生命即將消逝殆盡。

章志忱,一個彰顯著理想和志向的時代新青年。

他來到戴家的使命,就是要帶著戴家的人脫離那個受戰爭摧殘的舊社會的苦海。

可他最終誰也帶不走。

這是費穆的深刻思考,如同顧青帶不走翠巧一樣。

以先進的思想去拯救時代,本就不是一朝一夕,更何況先進與守舊之間還有著千絲萬縷的曖昧關係。

戴秀,永遠充滿朝氣與活力,清瑩秀澈。

她代表人最本真的純凈,除卻社會性、時代性的沉重,也除卻死氣沉沉的家庭倫理的眷宥。

她洋溢的是美好青春的氣息,那也是「小城之春」該有的氣息。

她對志忱哥的喜歡已不僅是兒時的崇拜,在思春的年紀,更多已是男女之情,一種本能的愛戀。

但是最終,戴秀還是留了下來,因為她不能拋棄她的哥哥和嫂子,因為她是這個頹敗的家庭里唯一的希望。

也因為新生的力量永遠要背負著倫理道德才能真正成長。

周玉紋,已被這個頹敗的家庭和病重的丈夫摧殘成一個哀怨的人妻。

正如她的旁白所說:「我也沒有勇氣活了」。

作為戴禮言的妻子,她要遵從傳統倫理綱常,三從四德。

作為章志忱的初戀情人,她渴望著愛情能帶她逃離這個到處都是斷壁殘垣的小城。

她是矛盾的集合,更是那個新舊交替的時代縮影。

哀怨,是對舊時代無情的控訴。

一首寫意抒情詩,款款含蓄東方美

而老黃,他的長工身份本身就是一個即將要逝去的舊時代的符號。

如同一條年邁的忠犬,守在充滿著絕望的主人身邊,也守在行將就木的舊時代身後。

他,沒有選擇。他,只有宿命。

這部《小城之春》的初衷本就是寫意的。

那麼,貫穿電影始終的人物旁白,也即他們的內心獨白,是最直接的抒情方式。

影片中人物內心的壓抑、無措、荒涼、慾望、無奈,都在鏡頭的流轉間透過旁白的表達方式傳達至觀影者的耳中,直至心扉。

費穆,被後代的電影研究者們稱為「電影詩人」,而這部《小城之春》,則呈現出導演費穆典型的詩人氣質。

《小城之春》,是一部寫意詩,是一部抒情詩,貴在簡簡單單,成在樸素純真。

除卻人物拿捏得恰到好處,可謂是「發乎情,止於禮」的情感再現。

《小城之春》還格外注意借「意象」這種常用在詩歌中的表現手法,來表現時代的特色和民族的文化。

重用意象,呈現東方人特有的含蓄之美。

影片開頭的一組平行蒙太奇鏡頭勾勒出了屬於周玉紋的小城概貌:國破山河殘垣瓦礫。

隔絕了城外模糊幽怨的春意,阻不了一城枯枝碧葉。

城內,花影斑駁,殘垣斷壁,衰敗的景象不言而喻。

影片的敘事從廢墟開始,而又在廢墟中結束。

衰敗的環境在得到清晰完整的表述的同時還帶有濃郁的中國水墨畫風格。

在諸多意象——城牆、廢墟、藥渣、風、雞——的鏡頭場景的獨特布置中,戰爭後的場面得到真切的還原。

獨自站在牆頭的玉紋,坐在廢花園裡的禮言,以及在充滿陽光的房間裡玩耍的妹妹戴秀。

費穆藉以情感化的意象,用隱喻的方式,把東方人特有的含蓄表現出來。

沒有斑駁的視覺鏡頭,卻見得最真摯的心理狀態和內心世界。

得益於「電影詩人」費穆導演的詩化風格和人文情懷。

通過寫意敘事和意象表達,在無休無止的情與禮的煎熬中,《小城之春》成為了一首優美的寫意抒情詩。

一幅幅幽靜的敘事畫卷,飽含著款款的東方含蓄之美,成就了這部劃時代的偉大作品。

-END-

審核 | 辣蜀黍 編輯 | 茹果

版權歸胖小子所有,辣評社整理髮布

轉載請聯繫辣評社授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351_W4BMH2_cNUg0vu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