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因為孩子,我都氣的發抖,是因為有一個40多歲快50歲的女人打我家孩子,用拳頭打打得很嚴重,手臂都腫了,她說我兒子想要揪她女兒,所以她就打我孩子,問題是不該下那麼重的手啊,而且今天我兒子剛伸出手,他就拉住我兒子打,最後我兒子軟組織損傷。
鄰居家一歲九個月的女孩,經常咬人,只要和小朋友有爭執就咬,我家寶二歲多一天被咬三次,幾天才看不到牙印,現在又開始挖人,我家寶不幸又被一天挖四五次,人家奶奶又是打又是吵根本不管用,現在果斷不和她玩了,惹不起躲得起
我家孫女在家裡和大人一言不合就打人,不隨她的意也打人,在外面和小朋友玩老推小朋友,說她也不聽,真是無奈,誰有好的辦法教教我
我一塊玩的一個女孩,老是用手扣我娃臉,而且還拿牙咬,她媽說了也不聽
孩子在2歲左右,很多都有「武力」傾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愛打人,家長一定好正確的教育,萬不可以暴制暴,這樣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對孩子造成新的傷害。」
最近也許是因為孩子們都在放暑假的緣故,群裡面的消息簡直都跟炸了鍋一樣,各種各樣的問題層出不窮,這不,關於孩子打人的問題,又成了很多家長頭疼的事情了。
殊不知,什麼事情的發生都不是那麼偶然的,尤其是孩子經常打人這件事情,跟孩子從小的習慣與家人的引導更是密切相關。如果三歲之前家長沒有及時的制止孩子的這種「無意識」的行為,等孩子大了,特別是出去跟其他小孩子一起玩的時候,不管是傷到自己孩子還是其他孩子,大人孩子都會覺得很累,總是被這件事情糾纏。
既然要3歲之前及時的去制止孩子的這種行為,那麼作為家長,最關心的肯定是到底該怎麼做效果才會比較好呢,咱們不妨看看過來人的一些經驗:
首先,孩子如果出現或者將要出現攻擊性的行為時,家長要及時的制止。無論什麼情況下,都要及時的去終止這種行為,但是也不要大聲恐嚇嚇到寶寶,及時的拉住孩子將要去打人的手或者腿就好了,而不是大聲呵斥或者暴力介入。
然後,要給孩子一定的「發言權」。問清楚孩子打人的原因,一般正常情況下孩子打人都是會有一定的原因的,比如為了搶一個玩具,爭一點零食等等,先搞清楚狀況再對孩子進行「說教」
最後,不管怎麼樣,都要把原則給孩子講清楚,就是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不要先動手打人,打人是解決問問的下下策。無論原因是什麼,暴力都是不可取的。這點要首先對寶寶申明,不需要講一些寶寶聽不懂的大道理,只需要看著寶寶的雙眼告訴寶寶:不可以打人,你生氣也不行。
如果遇到打人的情況已經發生了,上面的幾步處理完之後,還要等寶寶自己去體會,然後引導孩子是不是應該去給被打的小朋友道歉,這樣孩子的內心意識上才會記的更深刻,才會覺得自己打人的這個行為是真的不對。
千萬不要因為所謂的怕孩子長大了吃虧等等之類的「歪理邪說」,從小就對孩子打人的行為給予故意或者放任,這樣將來受累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家長!
在家裡的時候,特別是孩子2歲左右的時候,動手的慾望還是比較強的,所以家庭環境也很重要,家人之間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動手,特別是開玩笑的額這種行為也不行。
但是如果孩子真的已經大了,比如五六歲之後,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鬧家長也不要過度的放大,如果情況不是特別嚴重的話,學會引導孩子們之間自己解決問題就好了,這也是對孩子們社交能力的一種鍛鍊。因為有的時候,本來是一件小事,家長的過度參與和放大,反而會讓孩子們對這件事情的認識更為偏頗。
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