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即心肌梗塞,絕大多數患者最為直接的表現就是疼痛,梗塞引起疼痛,可造成突發性心臟衰竭、心律失常等,從而帶來危險。
心肌梗死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斑塊,導致血管管腔的狹窄。
在狹窄的基礎上,由於誘發因素導致斑塊的不穩定而出現破潰,繼而出現出血和管腔內的血栓形成,從而引起血管的急性閉塞,引起心肌梗死。
常見的引起心肌梗死的因素包括:
1、人體心臟血管發生完全堵塞,無血液通過,心肌發生缺血性壞死;
2、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可引起患者發生心肌梗死;
3、肥胖、運動過少、年齡大等因素均可引起心肌梗死;
4、飲酒、情緒劇烈波動、飲食過飽、熬夜可誘發心肌梗死。
醫生提醒:睡覺時若出現3個症狀,早做CT
症狀1、睡覺時容易咳嗽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當中,咳嗽是由肺部疾病導致的。
但是,左心房衰竭時也是會導咳嗽發生的,這種咳嗽被稱之為「心源性」咳嗽。
「心源性咳嗽」具體的表現就是:夜間呼吸困難、心源性哮喘,在入睡後,會因為氣悶、氣急而驚醒,而且還會伴有咳嗽、咳泡沫樣痰。在休息一段時間後就會恢復正常。
這種咳嗽用止咳藥無法止咳,需要儘早去醫院檢查就醫。
症狀2、睡覺時腳底冰涼
夏季天氣炎熱,若此時入睡還是出現腳底冰涼的情況,就應該警惕心臟問題了,千萬不要大意了。
腳是身體的末端,也是心臟供血路途最遙遠的地方,一旦心臟出毛病,腳會做出第一反應。
心臟出現問題後,就會出現輸血量不足的情況,此時腳部會因為供血不足,與否冰涼麻木的現象。
症狀3、睡眠質量差
心臟晝夜不停的工作,心臟若發生病變,會直接影響到身體各器官的供血量,影響睡眠質量。
具體的表現就是:入睡困難、夢多、易驚醒、睡眠淺燈光症狀。
若你是,倒頭就睡的體質,這說明你的心臟還算不錯。
日常養心,除了必要的藥物治療,還要從飲食調理和生活習慣調整兩方面下手,雙管齊下,效果最佳。
遠離心梗,做好3件事,日常養護血管
一、補充抗氧化劑
血管需要「抗氧化」,當人體自由基過多時,會造成血管內皮老化,引起動脈硬化、彈性變差,使得血管內更容易沉積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脂質,引起高血壓、高血脂、心肌梗死、腦梗塞等疾病。
而抗氧化劑,可以捕捉並消滅「自由基」,減少其對血管的傷害,維持血管的正常生理功能,預防血管疾病嚴重化。
二、不要生氣
情緒起伏過大時,血壓會難以控制升高,使大腦缺氧、誘發腦梗。
若帶著氣入睡,大腦會處於興奮狀態,久久不能平靜,從而影響到睡眠質量,抑制心臟正常的休息。
特別是本身心臟就不好的患者,受到刺激後,誘發腦卒中、中風的幾率是平時的3倍。
建議,儘量保持平和的心態,減少易怒對心臟等器官的傷害。
三、生活「慢」一點
1、起床要慢
清晨醒來時,血液循環速度較慢,這時候突然起床,容易導致心肌缺血,起床應該慢一點,最好在起床前伸伸懶腰,活動活動四肢;
2、排便要慢
據臨床發現,很多心梗患者都長期患有便秘,在排便時因為屏息用力而導致心肌梗塞,因此排便要慢一點;
3、性子要慢一點
性子慢的人往往心態更好,不容易情緒激動,心梗自然就不容易「找上門」!
科普:心梗的急救措施
心肌梗塞常發生在家中,在發病初起的幾個小時里,最易合併各種心率失常,尤其是心室纖維性顫動、休克、心力衰竭等。
若是盲目送往醫院,很容易發生危險,死亡率很高,而現場急救得當的話,死亡率可顯著下降。
患者病情發作時,要鎮定患者的情緒,讓患者採取就地平臥或其他適宜體位,應當減少不必要的挪動。
如果患者突然出現神態喪失,心跳停止,應進行拳擊及心臟擠壓,口對口吹氣等急救措施。
心臟只有一顆,關愛心臟,關愛健康!
微信搜索、私信:關注心臟健康 (GZXZJK123)公眾號
三甲醫院心臟科醫生免費專業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