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是維持人體生命至關重要的器官。
臨床上,若心臟停止跳動,經過30分鐘左右的搶救,仍無法恢復自主心率,則意味著人體生命就走到了盡頭。
而,心梗是由於心肌長時間缺血、缺氧,導致心肌細胞死亡所致。主要原因是心臟冠狀動脈出現粥樣斑塊,血管變窄、堵塞。
醫生苦勸:熬夜、吸煙是心臟病發作的"幫凶",儘量遠離!
1、熬夜
數據顯示,經常熬夜的人,冠心病的發病率比正常作息的人高出1.15倍。
經常性熬夜,人體會處於應激狀態,身體會分泌過來的腎上腺激素,導致血管收縮、痙攣。
從而促使血壓升高,心率失常,導致心肌梗死的出現。
2、吸煙
數據顯示,每天抽煙20根以上,患上心臟病的幾率會上升2-3倍。
若每天的抽煙的數量在40根,那麼,急性心肌梗死的風險就會上升4倍。
煙中含有諸多的有害物質,會損害血管內壁,導致膽固醇等物質聚集,形成動脈粥樣硬化。
若,斑塊脫落,隨著血液的流動達到冠狀動脈,從而誘發心梗的發生。
3、生氣
臨床顯示,70%以上的心梗患者是在情緒較為激動下突發。
也印證了一句話「生氣在前,心臟病在後」。
數據顯示,若一個人生悶氣2個小時,心梗的發生機率會上升4.71倍。
因為,人在生氣時,心跳會不由自主的加快,從而會導致心臟缺氧,而心臟想要充足的養分,只能加速跳動,因此,會影響到心臟的健康。
此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心梗的"罪魁禍首"!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對於人體來說是「壞膽固醇」。
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人體內處於動態平衡的狀態。若超出正常的指標,極有可能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從而,促進斑塊與血栓的形成,並破壞血管的健康。
相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是「好的膽固醇」,可促進壞膽固醇代謝、排泄,維持血液內膽固醇的正常水平,是冠心病的保護因子。
專家指出:心梗突發前,70%的人有以下症狀表現,需警惕
心絞痛突然發作,疼痛加重;
心絞痛發作,使用硝酸甘油得不到緩解;
胸部疼痛,且伴有噁心、嘔吐、大汗淋漓等現象;
突發性牙痛、肩膀疼等;
心電圖示ST段一時性上升或明顯壓低,T波倒置或高尖,或伴有心律失常。
養護血管,預防心梗,做好這4件事:
1、 補充營養
血管需要「抗氧化」,當人體自由基過多時,會造成血管內皮老化,引起動脈硬化、彈性變差,使得血管內更容易沉積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脂質,引起心肌梗死。
而抗氧化劑,可以捕捉並消滅「自由基」,減少其對血管的傷害,維持血管的正常生理功能,預防血管疾病嚴重化。
2、限鹽,小於6克/天
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攝入人體後會導致體內鈉離子增多,導致血壓升高。
而,高血壓是心梗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
當血壓升高時,冠狀動脈血管擴張刺激血管內皮平滑肌細胞的增殖,促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減少心肌血液供應,容易誘發心梗的發作。
另外,若情緒過於激動,也很容易導致血壓急劇升高,並阻塞血管誘發心肌梗死。
3、限酒,不超過3杯
適量的飲酒,對人體的危害不會太大。
但,若經常性大量的喝酒,就會導致酒精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現象。
因為,人體內酒精含量增多,會導致血液粘稠,增加心臟的負荷,導致冠狀動脈痙攣,增加心肌耗氧量,從而誘發心肌梗死。
4、運動,30分鐘以上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
每天進行適量的運動,可以很好的促進身體血液循環。
如:慢跑、游泳、打籃球等等。具有促進心肺功能的效果。
此外,運動還可以消耗掉身體內過多的卡路里,有利於控制體重,預防肥胖的發生。
每天堅持運動30分鐘以上,每周運動3至5次。可以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制定運動計劃,避免運動過度、過激。
了解更多心臟知識,微信搜索:關注心臟健康(GZXZJK123),三甲醫院心臟科醫生免費專業為您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