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交易員直言:炒股的八條鐵律,最後一條尤為重要。共勉

2020-02-25     交易華爾街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無論是剛開戶的菜鳥,亦或是久經沙場的老炮,對這句警示語早已耳熟能詳,聽的耳朵都快起繭子了。可是「投資有風險」這句話,忽略了兩個重要的字的——人人!

沒錯,投資「人人」有風險。

有人說這不是廢話麼,別急!之所以加上「人人」這兩個字,是因為乍一看投資有風險這句話,會讓人誤以為投資這件事本身是有風險的,從而忽略的因素。然而我們所做的任何決定,都是事在人為。

所謂的風險,無非就兩種,一個是市場風險,一個是自身風險。90%以上的股民,都會把注意力放在市場風險上,每天痴迷於預測市場的漲跌,而很少花時間來關注自身的風險。要知道,看清市場容易,看清自己難啊。

大家身邊有沒有這種人?如果股票賺錢,巴不得讓身邊人都知道,並認為這是自己的眼光好、技術好;可如果是虧錢了,要麼抱怨股票垃圾,要麼抱怨莊家不給力。總之,賺了的話,都是自己的功勞,虧了的話,都是外部的原因。自己拉不下來粑粑,就怪地球沒有吸引力???

因此,最近這幾年,我也做了適當的調整,由外轉內。幾乎不怎麼關注K線圖、趨勢圖這些外在的、可直接觀察到的因素。更願意喜歡花時間和精力,來琢磨人的心理與行為的關係。這些看不到的東西,才是最終推動市場走向的力量。

佛家有個詞叫——著相。意思是說執著於外相、虛相、表象而偏離了本質。事實上,很多股民都是著相了的,整天被突破、金叉、放量、中繼、盤整、箱體、支撐、壓力等迷惑著內心,浪費著精力,想想真是有點可悲。

如果你高估自己對炒股的真正理解,那恐怕只有風險降臨了,你才會知道風險。如果你想知道真正的風險來自哪裡,去找到一面鏡子並站在鏡子面前。這就是風險——你從鏡子中看到的這個人。

因此,投資有風險這句話,是正確而又不全面的一句警示語。它會讓投資者誤以為風險來自於市場,從而忽略最終作出決定的是人的因素。真正有風險的是我們自己,市場只是為我們服務的工具而已。


股票市場是一個充滿誘惑和陷阱的地方,既是天堂,又是地獄。對於有智慧丶有能力丶有良好心態的人而言,股市是自動提款機,對於那些沒有能力丶沒有定力丶沒有良好心態的人,股市就如老虎機,投入多少就給吃了多少。所以股票市場當中的機會與財富永遠是專為智者而設的,對此我們深信不疑。

不知其不可也

這是你開始交易的第一個階段。由於耳聞了眾多百萬富翁的發家史,你知道「交易」是一個能賺大錢的買賣。不幸的是,這就像是你準備學開車,「多容易呀!」,但你一旦開始就知道有多難了。價格不是上就是下,這背後蘊藏著什麼內幕嗎?「我來破解它吧!」

不幸的是,就像你第一次坐在方向盤前,你很快就發現你根本不知道應該怎麼開始。你開始不停地交易、不停地承擔著眾多的風險。有時你一進場,市場就反向運行,於是你又反手做單。「靠!怎麼又反向了」,你再反手,再反手。

可能你一開始還做得很好,不過這更糟,牛市入場的交易者往往在熊市中會加倍的輸回去,因為,這告訴你的大腦:「交易太簡單了」,然後你開始「隨心所欲」了。

出現虧損時,你就嘗試加倍去做,就像輸了一塊下次就賭兩塊。有時,你僥倖地贏了回來,但更多的時間卻是損手爛腳。這時,你已經完全忘記你對「交易」還是一個新手。

這個階段通常會持續快則一月,慢則一年,時光易逝,很快你就進入到第二個階段。

知其不可也

在這個階段,你認識到要更好地交易賺錢還有些工作要做,「嗯,我還要再做點功課」。你意識到你還是一個不合格的交易員,「自己還缺少真正可以盈利的技術。」

於是你開始在圖表里設置各種「交易系統」,讀了一堆書籍,到處瀏覽網頁,收聽各類股評。這時,你開始探索一套自己的「必殺技」你變成了一個「系統交易狂」,天天、周周地從這個方法到那個方法地試,不過,你卻從未花足夠多的時間去檢驗這個系統是否真正可行。每次你得到一個新的指標你就會欣喜若狂,「這個指標完全不同呀!」

你將能夠收集到的各種方法都測試過了,你開始玩「均線」、什麼「菲波納奇線」、什麼「支撐阻力線」、MACD、KDJ,弄了幾百種指標,夢想著你的「魔法系統」今天就可以誕生。你成了一個「抄底摸頂」的「股神」,用你的指標去找市場反轉的精確點位。儘管你發現你還在輸錢,但你還是堅持不懈地「找找找」,因為你堅信你的做法是正確的。

你開始跑去聊天室、論壇,你看到有些交易員可以賺到錢,你很想知道「那為什麼不是我?」。你會問很多很多問題,有些問題你事後想起來覺得還有點笨。你很快成為了一個懷疑論者,「那些搞分析的傢伙都是騙子」,他們不可能賺那麼多,因為你也已經「學了」,但是你卻做不到,「嗯,他們是騙子,是託兒」。不過,他們天天在那裡而且帳戶在增長,而你卻還在經歷失敗。

就像對一個無知的十幾歲的少年,那些能賺錢的交易員會免費地給你建議,但你卻固執地認為你知道的是最好的。你完全不在意別人的意見,而且開始過度交易,儘管其他人都說你很瘋狂。你開始考慮跟別人的「喊單」,不過,結果很糟。因此,你準備從某些地方學習一些炒股技巧或者買一些高檔股票軟體,不過,這對你還是不管用。

你可能還會在各種場合上找一個「大佬」來跟著他操作,這個大佬「保證」會將你改造成一個真正的操盤手(當然,通常這種「保證」是收費的)。不論這個「大佬」是真的好還是假的好,你還是沒法贏錢,因為時機不對,你仍然認為你知道的是最好的。

這個階段可能會持續數年,事實上,在現實中的交談中發現,這個階段會至少持續1年,一般情況下接近3年的時間。經過無數的打擊,通常你在這個階段是最容易放棄「交易」的。

大約60%的新手在這個階段最終退出比賽了,他們放棄了,不過不失為好事,試想一下,如果「交易」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都成百萬富翁了。另外剩下的20%在堅持了數年後在理所當然的累累虧損下也繳械投降了。

可能會令你驚奇的是最後剩下的20%的人會堅持3年之久,他們會想「我已經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了」。不過,就算經歷了3年,也只有5-10%的人能真正地堅持下來,而且他們開始持續地賺錢了。

順便提一句,這些都是真實的數據,不是在我的腦海里憑空想像出來的。所以,就算你真的玩了這個遊戲3年,你也不要真的以為你可以如履平地。



炒股需要堅持的八條鐵律

第一條:余錢投資

投入到股市的錢永遠不會超過總資產的20%,無論市場是牛是熊,堅決不會擴大投入資金的比例。為什麼很多人說自己心態不好?兩個字,在乎!之所以在乎,是由於投入的本金占家庭資產的比重過大。因此,這20%就是心態的穩定器。

第二條:安全邊際(保住本金)

時刻牢記以本金安全為前提,謹慎堤防踩雷,踩雷的代價是慘痛的,有可能直接出局。這就要求我們,在股票的選擇上,遠離概念股、績差股、沒有明確的主營業務的企業。建議以ROE凈資產收益率大於15%、槓桿率低、上市5年以上、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等條件來選購,相當於給我們的資產買一份保障。

第三條:以折扣價買入優質股票

優質的股票並不意味著隨時都可以買入,如果能以打折價買入是最好的。在沒有最佳機會的出現時,我們能做的就是等待。時機提示:極度縮量、人氣低迷、連續6-12個月向下調整、接近前期籌碼集中區等,這些條件都是人的情緒反饋,人心是不變的。

第四條:集中優勢兵力買入

不要把雞蛋分散到不同的籃子裡,那樣做並不會分散風險。唯有把拳頭攥緊,力量集中起來,才會有爆發力。不了解股票,才會分散投資。而當你分析好優質股票,並在合適的價位,把資金一股腦兒買入,風險反而是最低的。

第五條:耐心、時間、理性、自信

股票下跌,不設止損,多些耐心。本金少、股票好、成本划算。想到這三點,無論市場怎麼上躥下跳,你的內心就無需恐懼,平靜如水。你整個人是理性和自信的,這種自信是經過科學的計算得來的,並不是盲目的自信。

第六條:讓利潤奔跑起來

股價上漲後,一定要貪心。莊家、機構、市場不會因為你的退出,就停滯不前。減少帳戶交易成本磨損,讓本金加利潤不斷複利。何時止盈沒有明確的數字限制,具體賣出條件,還是以人的因素為準,以第三條的買入條件反其道而行即可。

第七條:減少看盤時間

管好你的慾望之,看得越多,越容易招心魔。心魔會誘惑你不斷做交易,犯錯的機率也就越大,虧損是必然的。盈利與看盤時間成反比,白天看盤,晚上復盤,勤奮是有了,收益未必有。只有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的人,才會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

第八條:不斷學習提升格局

股市之爭,歸根結底,就是格局之爭。如果沒有大的格局,前面所說的一切都是空談。如果投資成功需要100分的話,格局足占80%。格局決定選擇,選擇決定結果。市場為術,自身為道。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


江恩的21條買賣規則:

1、每次入市買、賣,損失不應超過資金的十分之一。

2、永遠都設立止損位。

3、永不過量買賣。

4、永不讓所持倉盤轉盈為虧。

5、永不逆市而為。

6、有懷疑,即平倉離場。

7、只在活躍的市場買賣。

8、永不設定目標價位出入市,而只服從市場走勢。

9、如無適當理由、不將所持倉平盤,可用止賺位保障所得利潤。

10、在市場連戰皆捷後,可將部分利潤提取,以備急時之需。

11、買股票切忌指望分紅收息。

12、買賣招致損失時,切忌賭徒式加碼。

13、不要因為不耐煩而入市,也不要因為不耐煩而平倉。

14、肯輸不肯贏,切戒。

15、入市時落下的止蝕盤,不宜胡亂取消。

16、入市要等候機會,不宜買賣太密。

17、做多做空自如,不應只做單邊。

18、不要因為價位太低而吸納,也不要因為價位太高而沽空。

19、永不對沖。

20、儘量避免在不適當時搞金字塔加碼。

21、如無適當理由,避免胡亂更改所持股票的買賣策略。


對市場走勢特徵進行觀察與感悟,多方位、多角度地磨練自己

或出於對金錢的追逐,或基於對奧秘的探索,自從有了投機市場,人們就一直在孜孜地追尋:如何才能正確地預測市場趨勢?

通過探尋,人們將分析市場趨勢的方法大致歸結為兩大類,一曰基本分析,二曰技術分析,當然,由於不同的市場有著不同的運行環境,因此,這兩類方法在不同的市場運用起來也就表現出不同的側重和不同的特徵。

作為市場實戰交易者,我也曾沉湎於這兩方面知識的系統學習和自我總結,並由此深深地感受到這種努力對市場交易的幫助(如政策分析和宏觀經濟分析有助於我們對市場整體格局和交易戰略進行把握。

而波浪理論和江恩理論則常常可以在敏感的時間和敏感的位置提醒交易者「市場趨勢或許會發生改變」),但是,市場的交易實踐卻也使我自己得到一個這樣的個人結論:

「對市場走勢特徵的觀察與感悟,是進行趨勢預測和交易布局的更加有效的方法」,因為,「市場走勢特徵」常常在更客觀、更實在、更直接、更具體地訴說著市場的趨勢方向,相反,我個人卻感到:基本分析「長於戰略而短於戰術、精於全局整體的布局而拙於具體進出的安排」

而「波浪理論與江恩理論測市」儘管大師輩出,但由於其立論基礎「自然法則」是基於「市場之外」的玄妙因素,這就使我只敢將它們作為趨勢預測和市場交易的輔助工具,而不敢作為自己進出市場的決定性依據!

如果說傳統的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相當於培養武術中劍手內功的話,那麼,對「市場走勢特徵的觀察與感悟」則更多地決定了劍手出劍與防守的技巧、角度、方向、力度等更具體更實際更臨戰的內容。

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市場炒手,需要我們多方位、多角度地磨練自己,而「對市場走勢特徵進行觀察與感悟」無疑可以使我們變得更加敏捷、更加客觀、更為實際、也更有戰鬥力!



識股,如識人性。

複雜的不是股票市場,而是善變難測的人性。

股票交易市場體現的往往都是最直觀而又最本質的東西,某隻股票漲了好像可以找出很多看起來很恰當的理由,但是如果仔細推敲的話又會覺得每一個理由都顯得很牽強,始終找不出一種期望中的可以只賺不虧的科學理論。

價格的每一次波動都是包含了市場所有交易者交易觀點和交易行動之後的結果,所以,在有限認知的角度的層面上,複雜的反而不見得是有效的,再複雜的數學固執選股模型最終還是要歸結到市場情緒上面,只有在市場交易者恰好也認可的情況下,它才會是有效的,因此,在交易市場中,任何一個複雜的市場模型並不帶有神奇的魔力。

市場的問題,終歸還要放到市場裡面來解決,所謂的市場萬象,無怪乎的都表現為看起來捉摸不透的一漲一跌裡面。

其實,對於這些漲跌的表述一根均線加一根k線足夠了,但是很多交易者,尤其是剛剛進入交易市場的交易者卻希望或者本能的把市場複雜化了。

交易匠人:你是把炒股想的太複雜了

有句話來形容讀書時從薄讀到厚,再從厚讀到薄的過程, 對市場的學習過程也是大概的類似,交易技術上的學習,遍學百家,不如用好一說,而交易心態的養成和修煉更是一個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過程,這是層次的提升,不是認識的退步。

很多時候,對於交易市場的頓悟也許只有這認識上的一步,但是對大多數交易者來說,這一步走的已經足夠艱辛,甚至整個交易生涯都邁不過這一步。

一個很有趣的心理現象:有的時候我們把某件事或者物說的很簡單的時候,大家往往不會相信,當時把同樣的一件事物炫酷的包裝之後受信任程度則大大提高,事物還是那件事物,即使這件事物本身假的有多麼的離譜。

這還不是個別現象,廣泛的存在於所有人身上,並且在股票交易市場表現的特別典型,其原因大概在於人類本性中與生俱來的對於未知的恐懼,因為不知道結果是好還是壞所以會本能的在虛弱的內心上綁上很多複雜的東西得到一些寬慰。

市場改變不了混沌,交易者只能改變自己的主觀臆測

投機,沒有捷徑,也沒有所謂的彎路,不過是絕大部分的的交易者始終走不通的一條心路,只是還是那絕大部分的交易者一直試圖在尋找捷徑而已,這錯了!雖通羅馬的路不止一條,但是沒有一條路是不需要吃苦和付出。

每個交易者都會經常並且隨時被市場教訓,人總是這樣,被教訓的越深刻,越發會變得保守和求穩,不敢冒險的前提下逼著自己去找可以解決困境的捷徑,以為這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這跟畫地為牢沒有太大的區別,在一個風險與收益並存的行業里,你試圖避開風險,也就摒棄了收益,所以這個市場上充斥的零風險交易訣竅之類的秘籍最是沒用,所有的交易方法,操作策略以及資金管理都是交易者在收益與風險的博弈中可以得到一個風險收益比占優的機率結果。

市場改變不了混沌,這是客觀事實,交易者只能不斷的改變自己的主觀臆測,這經常與情緒相悖,行情在震盪,交易者的情緒同時也在波動,或反向,或正向,所謂一個世界頂級的模擬盤高手比不上一個最蹩腳的實盤交易員,說的最有道理,預測不會產生盈利或者虧損,只有實盤進場才會。

在所有最害人的情緒中,貪婪與恐懼最甚,這兩個極端的情緒,就像是心態天平上兩端的砝碼,伴隨著牛熊轉換,不為外人所知的影響著每一個交易者的決策,極端的情緒最容易產生超越心理承受力的壓力,熊市的恐懼殺跌,牛市的貪婪搶籌,足以讓心智健全的成年人變得像剛開始懵懂的認識這個世界的小學生。

恐懼的最直接結果是,交易者不敢站在市場大眾的對立面上,在別的行業業已成規矩的大多數人的意見或許的確可以決定產生正確的結果,但是投機交易不是這樣,因為這個市場壓根就沒有規矩可言,所有的走勢都是市場驚慌失措的結果,看似科學的分析往往得不到準確地結果,認為人性難測,所以,很多別的行業的精英進入投機市場也壓根玩不轉,甚至比別人敗的更徹底,典型的經驗主義害死人。

基本面分析或者技術理論的確可以給交易者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在自己的思維模式上給所有出乎意料的行情一個合理的解釋,但是你不能指望他可以預測市場的所有意外狀況,市場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發生意外,思維不同步,認知有差異,註定了交易只能選擇獨行,別人的方法可以欣賞,但是很難學為所用,所以註定只能以自己為友,要想完善情緒控制力,只能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認知,對交易哲學的理解,所以在很多交易者看來,優秀的交易員都不談技術,只會說些跟交易不著邊的東西,其實他們都說了,交易如修行,無論是北禪漸悟還是南禪頓悟,其最終的不過是要有一套交易理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luZkgnAB3uTiws8K6fh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