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 | 城市如果變成炒房先行區會是一種災難

2020-04-25     中國房地產報


短暫的兩天自查後,4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深圳中心支行公布消息稱:轄區存在個別商業銀行有客戶先全款買房,再以該新購置房產作為抵押申請經營貸情況,但規模占比很小。


今年,是深圳設立經濟特區40周年,讓人們沒有想到的是,開年後以房價大漲和套取經營貸炒房的爆炸性消息驚異全國。40年來,深圳以創業天堂的美名羨殺國內很多城市,但最近三四年以來,其房價的猛漲與投機抄作,也引發於輿論對其看法不一。


十餘年前,連上海市領導都憂慮地反問,深圳有華為、中興,我們有什麼?外面羨慕歸羨慕,在裡面的人的感受和呼聲才最值得傾聽,四五年前,任正非就「炮轟」過深圳房價:「14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匹茲堡,有鋼鐵。7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底特律,有汽車。現在,世界的中心在哪裡?不知道,會分散化,會去低成本的地方。高成本最終會摧毀你的競爭力。」


作為一個科技巨頭企業的領導者,可以說,這是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人們也看到,從2016年起,華為把研發和製造中心搬到東莞,上萬名員工也隨之進入。


對於房價這個熱點問題,從來就存在科技企業和地產界不一樣的感受與態度,多年前有房地產界人士甚至就認為,「高房價可以控制人口素質」。如果說,這種所謂的「人口素質」只是指高端學歷人群,那這個說法,從深圳來看,並非如此。根據數據,深圳製造業群體有三百多萬人,占全市就業人口超過三分之一。這些人被認為是燃燒了青春,卻無法落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深圳人,主體上他們還是中國的產業工人隊伍里的農民工,可以說,工業化水平很好,但是社會機制、醫療資源、教育乃至文化都還在初級階段。從戶籍的落戶比率看,深圳也遠遠低於北上廣,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是,2018年深圳常駐人口1302餘萬人,戶籍人口454.7萬人,落戶比率34.8% 。同期北上廣的比率則為73.8%、59.8%和70.5%。


再回到房子上,上述所說的製造業群體,根本上不可能買得起價格高昂的房子;另一個剛需的普通工薪階層,買房也很吃力,高總價的樓盤根本不是他們能可以心想的對象。恰恰這種情況之上,深圳土地資源長久以來極度緊張,其所造成的住房供應緊缺,又恰恰給了擁有資金、技術和知識的IT、金融和商界精英等人士作為投資的重要選擇品。這些人士不僅會掙錢,還懂得鑽空子如怎麼買到房子。


其實,深圳面臨的這種樓市情況,並非是獨有,一些新興的二線城市也露出這種苗頭,對於這種情況,不能一味地說都是房地產惹的禍,如果房價問題還兜兜轉轉只從房地產單一的範圍來看問題和抓問題,就很難走出「歷史周期律」,至少城市政府在高房價面前,不要在前端「擠牙膏」式供地之後,還在後端托著房價。對於房地產,很多城市都要多去想,它是城市生態里的一個配套與支持系統,讓其與其他產業共融共生,才是應有之義,既不能把它當「夜壺」,也不能「緣木求魚」在土地上有意懶作為。而對於借房地產炒作,以及做高房價達到提高「人口素質」,或者實現「金融城市」這樣的想法,很暴力也很天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lLHhsHEBnkjnB-0za4V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