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強調"不需要中東石油",這將對全球油市和美元意味著什麼?

2020-01-09     BWC中文網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1月9日明確表示,美國不需要伊朗提供任何東西,並將立即對伊朗實施額外的懲罰性經濟制裁,美國經濟「比任何時候都強大」,並強調美國「不需要中東石油」,那麼,這將對全球原油市場和美元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稍早前(2019年12月15日),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EIA)表示,2019年9月和10月,美國原油出口大於進口,實現自1973年以來首次成為石油凈出口國,據美銀美林最新報告指出,在十年前,美國購買包括中東能源在內的支出還高達GDP的3%,而到了去年10月,美國在能源項上已經轉為貿易盈餘,再到2025年,美國能源產量可能占全球原油和天然氣總產量增量的一半左右。

但美國財經網站CNBC分析稱,雖然,美國成為石油凈出口國,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已經實現了能源獨立,且能長期維持這種局面,因為,目前,美國仍然是主要的原油進口國,並依靠這些進口石油來滿足需求,因美國對石油產品的需求存在差異,這才會導致美國一邊需要大量進口石油,同時,也會大量出口石油,比如,美國目前需要產自沙特等中東地區的優質原油,另一種原油是來自加拿大和委內瑞拉等國的重質原油。

對此,The McGill International Review專欄作家Nick Chao認為,這個全球能源供應市場的突然變化似乎表明統冶了石油市場近50年的「石油美元協議」可能會提前結束,至少將失去更大的市場份額。

「石油美元」一詞源於曾擔任美國總統卡特顧問的喬治城大學教授易卜拉欣·歐維斯,不言而喻,意指石油換美元,更是美元霸權的重要組成部分,石油美元的誕生可以說是美元與黃金分手之後(具體細節騎參考下圖),進一步支撐美元在全球的地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長久以來,沙特等產油國一直聽命於美國(石油美元),都在按照沒有美元就沒有石油這一原則進行交易。

這也是BWC中文網多次強調的,該體系是以原油為參照、美元為中心,在投資和消費過程中,以美國為主導輸出美元,產油國出口原油等能源商品而儲蓄美元,1974年的石油美元協議規定,沙特將以美元計價出售其石油,並將出口石油所獲得的利潤,主要用來購買美債、證券類等美國資產,而美國則將向沙特等盟國提供經濟和安全援助,該協議促成了美國和沙特之間的經濟忠誠,並確保沙特在全球原油市場上的決定符合美國利益,這其實是削弱了沙特把石油作為經濟武器的能力。

正是因為石油美元體系的存在,美國利用美元的貨幣地位和美國銀行系統的渠道優勢也可以很容易地經濟制裁任何產油國,或將這些國家排除在以美元為基礎的全球金融體系之外,除此之外,石油美元體系也可以切斷任何國家的國際貿易。比如,現在的伊朗和委內瑞拉就處在這種困境中。

不過,另一面來說,石油美元時代也更像是美國經濟的灰暗時期:對外部能源的高度依賴,事實上,所有的石油公司都想發展新技術控制採油成本,采更多的油,成本越高賺錢就越不容易,也就越要發展更先進的技術,而2017年之前的美國都在主動推動經濟全球化和石油美元,其本質就是要滿足自身的能源戰略需求。

這也意味著美國將不再主要依賴於沙特等OPEC產油國的進口石油需求,而據權威機構預測,美國最快有可能在2035年前就徹底擺脫對中東石油的依賴,並將在國際能源的定價上也能獲得更大話語權,而正是石油市場上有了這些變化,沙特也已在尋找石油美元的替代品,因為,中國市場對沙特原油的需求將超過美國,而去年11月沙特已經在開始研究OPEC解體的後果就是最好的註腳。

同時,沙特更希望通過該國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上市來融資大量資金,挖掘更多經濟增長,從而擺脫過度依賴石油收入的現狀,同時,沙特阿美還將會越來越多地把希望寄托在東方市場石油產品的供應鏈上,事實上,這就相當於通過很隱蔽的方式在去美元化,並正在一路向東尋找新朋友。

分析認為,沙特也可能正在考慮與中國買家用人民幣進行原油貿易結算,如果確定那麼其他一些大的石油出口國很快將會跟隨,整個原油市場都會追隨,接受用人民幣結算原油的新規則,或成提前終結石油美元的關鍵一步。

另一面,近幾周以來,兩大國際基準油價價差顯著收窄,甚至在1月8日當天這一價差降至不到3美元,這將會給美國的能源債務經濟帶來意外衝擊,威脅到美國石油出口,因美國頁岩油一直保持的價格優勢相較中東原油會失去了競爭優勢,而出口下降就意味著美國國內庫存增加,這在美國頁岩油氣行業的崩潰仍在繼續的背景下,使得美國的頁岩油商正在拆東牆補西牆,借新債還舊帳的困境日益突出。

如果趨勢持續,可能會加劇多家頁岩油巨頭蒙受巨大損失,路透測算的數據來看,如果美國油價跌至55美元以下,那麼意味著頁岩油氣商就會出現問題,這也將會影響到美國的能源出口戰略。

數據顯示,頁岩油公司的背後基本都是一些投資性質的公司,他們往往把公司業務做大後會通過出售來變現,儘管近一年多來,油價出現反彈以及抑制支出的承諾,但自原油價格暴跌以來,Haynes和Boone共記錄了405起破產案,而高企的債務問題更將成為頁岩油商的一個枷鎖。

據美國金融網站ZeroHedge稱,到2023年,美國有長達240億美元的長期債務到期,而這其中至少有90%以上與頁岩油開發有關,不僅於此,作為石油美元的根基美債,目前正被包括中國、俄羅斯、德國、法國及日本等多個國家背景的投資者拋售而失去部分市場份額。

據美國財政部最新報告顯示,全球央行正在遠離美債市場已連續第14個月減持美債,總出售額近3420億美元,持續時長和金額都是有記錄以來最高,其中,中國所持美債也已連續四個月大幅下降,截止10月的前12個月,中國累計拋售了約919億,緊接著,據俄衛星通訊社日前援引觀察人士估計,中國接下去完全有可能拋售規模高達7000億美元的美債,這意味著支撐美國經濟的石油-美元-美債這三循環中,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央行級別的大機構美債持有者發出拋售美債信號後(具體趨勢參考下圖數據分析),支撐石油美元的要素正在變淡。

近五年來全球央行購買的美債的走勢

因為,現在的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美國經濟實力開始了持續衰退,美元價值和使用份額不斷下降,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和掌控能力衰退明顯,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數據和跡象表明,中國版的原油期貨正在動搖了石油美元的全球市場份額,現在,除了多個發達市場不斷向人民幣靠近外,最新的數據也可以看出這一趨勢還將繼續。

根據中國社科院等機構稍早前聯合發布的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9)指出,人民幣原油期貨自上市一年多以來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亞洲最大的原油期貨交易市場,僅次於美國的WTI和英國的布倫特原油市場,並有望在未來成為亞洲原油定價基準,在投資者方面,目前原油期貨開戶數已超4萬戶,在交易時區上與紐約、倫敦三地基本組成全球24小時連續交易,這其中就包括有40個國際中介機構,比如,俄羅斯、安哥拉等市場可能會優先使用人民幣交易,另據路透社稱,中國一家石油巨頭也已簽署了首筆以人民幣計價的中東原油進口協議,並且計劃簽署更多此類合約。

這意味著,新誕生的石油人民幣可以為那些有繞開石油美元需求的投資者提供方便,如果沙特也決定以人民幣出售石油給中國買家,那麼這種情況將會改變全球的原油市場,當然,這將導致美元需求下降,更長遠的意義還在於,石油美元正在不斷失去市場份額,多國也對美元再次開始失去信心,想要有選擇新的儲備貨幣或石油貨幣的需求,從而打破石油-美元-美債這個運行了半個世紀的石油交易體系。

不過,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雖然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已經取得全球前三的成績,並在同一些國家進行原油貿易時甚至已經開始部分使用人民幣結算,但是,全世界原油主要基準期貨仍以美元計價結算。因為,對原油交易者來說,選擇哪個石油貨幣是由市場來決定的,換言之,這不是零和遊戲,對新誕生的石油人民幣來說卻任重道遠,這更代表著由於石油人民幣國際化及其地位的鞏固,將有更多投資湧入中國經濟,與此同時,中國也正在穩健的推進匯率改革和更大範圍的金融市場開放,使人民幣成為可自由使用的國際貨幣越來越接近。

對此,美國金融媒體MarketOrcale認為,如果美國不再需要中東石油,這似乎也意味著正在成為中俄在能源領域去美元化的突破口,目前,中國、俄羅斯、伊朗、土耳其、阿聯、委內瑞拉、印度及歐洲多國已經為繞開美元結算石油採取了一定的現實步驟,尤其石油人民幣體系的成形,這將逐漸削弱石油美元的市場份額,動搖石油美元在全球50多年的市場統治地位,以及美債在全球範圍內持續的市場需求,這種衝擊波可能在接下去以相同形式發揮其影響。(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lIEgiW8BMH2_cNUgDvt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