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實行量化寬鬆(QE)和降息之後,又推出了萬億美元向全民發錢計劃:預計在4月之前派發2000億、6月之前再派2000億,多數美國成年人能拿到1000美元。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對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以上的人群不再派發現金。
此次美聯邦政府的「派錢」計劃也並非首創,早先在澳門和香港比較常見,屬於每年例行的派錢。也就是通過政府盈餘派錢給民眾用於消費和支出,既減少民眾的生活開支,又促進了社會消費。而對於富人階層來說,可以將自己選擇將政府「派錢轉贈特殊群體」。但從立法角度看「公平性原則」是第一原則,因此不能直接針對性給部分群體而造成「不公平」的現象!
這次美國向所有民眾發錢,主要有以下幾大原因:第一,面對新冠疫情,美國經濟肯定遭受打擊,民眾會逐步感受到就業機會的減少,導致美國民眾的收入減少,而按照美國的消費模式,只要你有社保卡,就能夠獲得信用卡額度和房貸額度,而一旦失去工作崗位,你的所有信用支出就會立刻被停止,導致美國居民沒有消費能力。在此情況下,美國政府必須要向民眾發錢。
第二,美聯儲在四天內兩次降息150基點,以及輸出合計2.2萬億美元流動性,一次1.5萬億,一次7000億美元,依舊沒有拯救美國股市的持續熔斷。而美國即將進入因為疫情需要的隔離,必然會導致經濟活動出現停止——停止購物,娛樂和交通等日常需求。進而影響到經濟增長進入負增長的結果。為了拯救美國經濟和股市,現在必須要有重鎊利好來刺激,而向全民發錢,既可以減少民眾的生活開支,又促進了社會的消費。
第三,隨著美國三大股指的非理性的暴跌,熔斷機制頻頻開啟,美國投資者損失慘重。而美國人多數家庭的資產主要在資本市場上,以養老金,企業年金等「401條款」的形式作為家庭主要資產和養老的主要收入來源。所以,美國政府這次給老百姓發錢,主要是減輕投資者的不滿情緒,促進投資者把錢用於消費。
第四,縱觀歷史上所有資本主義國家發生較大金融危機的核心原因,就是基層和民眾的購買力不足。1929年美國金融危機大部分的民眾無力購買生活必需品,而資本家卻讓農場裡的牛奶糧食以及生活必需品傾倒在河裡,甚至充當燃料。所以在後來美國政府吸取了這次教訓,為了增加底層平民階級的收入直接開始派發現金,刺激他們的消費,保障他們的生活。這才是解決金融危機的靈丹妙藥。
美國政府向全體國民發錢,這並不奇怪,因為美國人基本上都是「吃光花光」或信用卡透支消費,多數民眾從來沒有超過400美元的存款,一旦遇到疫情來襲,每個家庭的抵禦風險的能力很脆弱。同時,美國股市大跌,任何利好都不起作用,只有向全體國民發錢的超級利好,才有可能剌激美股走穩。更關鍵的是,通過政府發錢的方式,可以促進國民消費,拯救美國企業,穩定就業崗位,這對於恢復美國經濟是有很大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