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後遺症」

2020-02-27     南方周末

英國蘇格蘭政府首席大臣、蘇格蘭民族黨領導人妮古拉·斯特金(Nicola Sturgeon)。 (東方IC/圖)

(本文首發於2020年2月27日《南方周末》)

「脫歐」揭開了英國分裂的「 潘多拉盒子」。 2020年1月31日 ,蘇格蘭首席大臣斯特金威脅說,如果英國政府「繼續反對蘇格蘭舉行第二次公投」,蘇格蘭將無需得到英國議會的批准,進而實施一次「協商性獨立公投」。

英國「脫歐」已塵埃落定,但它的「後遺症」仍在發作。

「對於蘇格蘭來說,要想繼續作為歐洲的一部分,實現獨立是當前唯一的途徑。」英國蘇格蘭政府首席大臣妮古拉·斯特金(Nicola Sturgeon)近日表示,她已獲授權將再次推動蘇格蘭舉行獨立公投。

2020 年2月8日,蘇格蘭議會就是否脫離英國舉行「二次公投」進行表決,結果64票贊成,54票反對。但是,英國首相鮑里斯·詹森(BorisJohnson)則堅決反對「二次公投」。

「二次公投」與「公投疲勞」

英國首相詹森呼籲蘇格蘭,要尊重蘇格蘭2014 年「獨立公投」的結果。那一年9 月,蘇格蘭就是否脫離英國舉行第一次全民公投,最終以55%反對、45%支持的投票結果選擇留在英國。

「當前,英國硬退歐使情形發生實質性變化。」英國蘇格蘭政府首席大臣斯特金認為,2020 年1 月31日,蘇格蘭不得不與威爾斯等其它地區一起脫離歐盟,而這是「違心的脫歐」。

多年來,蘇格蘭一直眷戀著歐盟內部市場。在2016 年6 月的全英公投中,62%的蘇格蘭選民反對「脫歐」。

「一旦脫歐,針對蘇格蘭和英國之間的經貿往來會設立包括海關檢查站和所有相關機構在內的邊境檢查,就像對產品的原產地進行審核一樣,也要對產品標準進行審核。」英國阿伯丁大學政治學教授麥可·基廷(Michael Keating)認為,「沒有人希望看到這樣的局面。」

蘇格蘭一直受益於與歐盟的經濟往來:充滿田園牧歌的蘇格蘭不願丟掉歐盟豐厚的農業補貼,更不願意放棄廣闊的歐盟市場,蘇格蘭的工業特別是石油開採業對歐盟的依賴度更高。

英國「脫歐」,在蘇格蘭第三大城市阿伯丁的反彈最為強烈。2020年1 月31 日,僅21 萬人口的阿伯丁卻有一萬多人參與獨立遊行。上世紀70 年代以來,歐洲北海海底發現大量原油蘊藏,不少大型石油公司都將阿伯丁作為轉運母港或總部駐地,讓阿伯丁贏得「歐洲石油之都」的美譽。

當前,阿伯丁擁有37 個國際航運目的地,其中至少有14 個屬於歐洲國家。與歐盟緊密的經濟和人員往來,讓蘇格蘭擁有人數眾多的「留歐派」。

但長達數年的「獨立公投」「脫歐公投」,已經讓蘇格蘭人產生一定程度的「公投疲勞」。最近,英國的「硬脫歐」又讓蘇格蘭人走出「公投疲勞」。英國民調機構「YouGov」最新調查顯示,51%的蘇格蘭選民支持獨立,包括越來越多反對英國「脫歐」的蘇格蘭人,也開始傾向於支持蘇格蘭獨立。

蘇格蘭獨立運動也因此水漲船高。2019 年12 月,在英國議會下院舉行的新一輪選舉中,斯特金領導的蘇格蘭民族黨(SNP)異軍突起,一舉拿下議會下院59 個席位中的48席,比上一屆增加了15 個席位。

藉助英國「脫歐」帶來的政治紅利,蘇格蘭民族黨加速「脫英」步伐。2019 年12 月,斯特金就正式提出重新舉行蘇格蘭「獨立公投」。當前,蘇格蘭政府還計劃通過立法,使蘇格蘭的政策儘可能與歐盟法規保持一致,以加速其未來重新加入歐盟。

「如果蘇格蘭在獨立之後願意重新加入歐盟,歐盟方面將對此表示非常歡迎。」2020 年2 月2 日,歐洲理事會前主席唐納德·圖斯克公開對「獨立的蘇格蘭」加入歐盟表示同情,但他也強調,蘇格蘭獨立是英國的內部議題,他不會幹涉。

「一代人只能有一次公投」

蘇格蘭民族黨掀起的「二次公投」,還有一條繞不過去的法律門檻:必須得到英國的許可才能實施。

根據英國議會《1998 年蘇格蘭法案》(Scotland Act 1998)規定,蘇格蘭境內的教育、國民健康服務、司法、鄉郊、運輸等事務歸蘇格蘭政府負責,其它事務或保留權力仍歸屬於聯合王國。

其中,上述法案的第30 條規定,英國女王可以改變法令的有關規定,允許蘇格蘭舉行「獨立公投」。但作為代表英國王室和民眾執掌國家行政權力的最高官員,特蕾莎·梅、詹森等多任英國首相均拒絕蘇格蘭舉行「二次公投」。

「如果再舉行一場獨立公投,蘇格蘭政壇會如過去十年一樣停滯不前,這場分裂英國的運動必將讓蘇格蘭的學校和醫院停轉,就業受到影響。」在一封公開信中,英國首相詹森強硬表示,「一代人只能有一次公投」。

詹森的話音剛落,英國民意調查機構「YouGov」網站就推出「一代人」是多久的調查,結果多數受訪者認為是25 年。蘇格蘭上一次「獨立公投」是2014 年,倘若照此標準計算,下一次公投的時間則是2039年。

蘇格蘭民族黨人不會坐等2039年的到來。蘇格蘭首席部長斯特金已敦促英國首相詹森,最好允許舉行一次公平公正的公投。否則,「如果他對蘇格蘭表現得像獨裁者,他會更難以服人。」

兩名政客政見上的分歧,很快演變成一場私人恩怨。英國《太陽報》2020 年2 月5 日報道,詹森辛辣地諷刺斯特金,稱「那個女人就像《狂想曲》(The Krankies)里令人討厭的小丑吉米,我絕不會被她趕出蘇格蘭」。

《狂想曲》是流行於上世紀80 年代的一部蘇格蘭喜劇,英國演員珍妮特·托(Janette Tough)在其中女扮男裝飾演一個小丑角色「吉米」(Jimmy)。

讓英國首相憤怒失言的背景是,斯特金領導的蘇格蘭民族黨試圖阻撓聯合國氣候大會。2020 年11 月,第26 屆聯合國氣候大會將在蘇格蘭最大城市格拉斯哥舉行。

英國與蘇格蘭的「獨立較量」不僅限於外交領域,雙方陣營還展開輿論攻勢。尤其在名人文化崇拜的年代,影視明星、流行歌手、體育明星都是雙方重點拉攏的對象。

其中,「獨立派」以英國經典影片《007》的主演、著名影星肖恩·康納利(Sean Connery)為代表,「統一派」陣營中最有名的成員當屬作家羅琳(J.K. Rowling),她是暢銷書《哈利·波特》的作者,在2014 年的「獨立公投」中就極力反對蘇格蘭獨立。

不過,英國政府也許正在為「分家」未雨綢繆。根據《1998 年蘇格蘭法案》的規定,蘇格蘭政府沒有防務權力,位於蘇格蘭的軍事基地以及海上防務均由聯合王國負責。

當前,設在蘇格蘭法斯蘭的英國皇家海軍基地部署有核潛艇、洲際彈道飛彈與核彈頭。1998 年戰略轟炸機退役後,它們成為英國為數不多的核威懾力量,確保英國具有發動第二次核打擊的能力。但蘇格蘭民族黨一直反對在大城市附近部署核武器,並多次敦促英國政府將核武器撤走。

「如果皇家海軍在蘇格蘭獨立後被迫撤出法斯蘭基地,在英格蘭南部重新部署,費用會高達30 億英鎊,同樣會遭到基地附近居民反對。」2019 年8 月,英國智庫皇家聯合三軍研究所(RUSI)查默斯教授(Malcolm Chalmers)在報告中透露,2014 年「獨立公投」的投票前夕,英國政府就曾考慮從蘇格蘭撤出核威懾系統。

「是經濟,傻瓜!」

就在蘇格蘭民族黨人躊躇滿志的時候,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的政治學家柯蒂斯(John Curtice)潑來一盆冷水。他認為,繼2014 年之後蘇格蘭再次舉行公投的可能性只有50%,「斯特金的地位並沒有像她所希望的那樣穩固」。

她的第一根「軟肋」被認為是蘇格蘭江河日下的經濟狀況。如今,蘇格蘭的經濟與民生比2014 年「獨立公投」時更糟糕,國際石油價格頻頻下跌,蘇格蘭海岸開採的石油收入也大幅下滑。

北海石油不僅是蘇格蘭的經濟支柱,還為蘇格蘭提供了至少22 萬個直接就業崗位。上世紀70 年代,蘇格蘭民族黨也是以「那是蘇格蘭的油」為口號迅速提升政治影響力。

「北海能源是一塊寶藏,能夠為獨立的蘇格蘭提供財政支持,確保政府可以繼續支持向選民承諾的大規模公共開支,包括免費大學教育。」蘇格蘭分離運動領導人亞歷克斯·薩爾蒙德(Alex Salmond)認為,由於受到英國政府「霸道的管治」,蘇格蘭並不能從北海油氣田的巨額收入中受益。

據蘇格蘭政府統計,2011—2012 年,北海油田的收益中有112.5 億英鎊流向英國政府。薩爾蒙德認為,倘若蘇格蘭收回「地理主權」內的北海油田,這筆龐大收入中的105.7 億英鎊都應該屬於蘇格蘭;如果按照國際公認的陸海邊界劃分規則,北海石油91%的稅收將歸於蘇格蘭。

「簡單來說,蘇格蘭為英國貢獻了8%的稅收。」英國政府蘇格蘭事務大臣大衛·蒙戴爾(David Mundell)稍早前也承認。

北海石油,一直被蘇格蘭獨立運動者視為政治籌碼,但英國全球石油服務公司伍德集團創始人伊恩·伍德(Ian Wood)卻給出一個悲觀的預測,「年輕人必須認識到,蘇格蘭的海上油氣產量到他們四十多歲時,就會所剩無幾,這將會嚴重影響蘇格蘭的經濟、就業和公共服務。」

英國獨立調查機構的一項統計數據也顯示,北海已不再是當年的聚寶盆。自上世紀70 年代以來,該區域至少開採了400 億桶油氣資源,剩餘儲量在120 億至240 億桶之間,但開採難度和成本越來越高,產量越來越低,從上世紀90 年代末每天460 萬桶的峰值,減少到目前的150 萬桶左右。

近十年來,蘇格蘭的財政赤字持續保持高位,一直占國內生產總值6%至8.9%之間,這遠高於英國整體赤字水平。無奈之下,蘇格蘭政府只能增加稅收或削減開支,這又加劇了當地公共資源和民眾消費的緊缺狀態。

早在1967 年7 月,英國廣播公司就推出彩色電視節目,蘇格蘭至今卻仍有數百戶人家只使用黑白電視機。來自英國廣播公司(BBC)稍早前的一篇報道說,因為它的電視許可證費每年僅49 英鎊,彩色電視則高達145.5 英鎊。

「 是經濟,傻瓜!(It’s the economy,stupid)」,作為西方國家競選政治的「金科玉律」,蘇格蘭民族黨人也深諳「選民是人,定食煙火」的選舉鐵律。

2014 年「獨立公投」前夕,時任蘇格蘭民族黨黨魁亞歷克斯·薩爾蒙德就許下願景:獨立的蘇格蘭將會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要比英國、日本還有法國富得多」。

那一年,蘇格蘭政府還發布一份經濟報告稱,倘若蘇格蘭取得獨立,到2029 至2030 年財政年度,它的稅收將可以增加24 億英鎊、產值增加0.3%,甚至超過包括英國在內的八大工業國家的總和,而財政赤字會呈「拋物線下滑」。

「(獨立)將讓蘇格蘭回到歐洲的中心位置。」如今,蘇格蘭民族黨黨魁妮古拉·斯特金也繼承了薩爾蒙德的「獨立強國論」。

蘇格蘭獨立運動者的美好願景,被英國統一派指責為「畫餅充飢」。英國財政部2019 年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如果蘇格蘭獨立,將直接面臨人口老化、石油收入減少、高利率等經濟問題。

「富時合窮時分」

「富時合窮時分」,經濟與民生被認為是蘇格蘭獨立運動的「第一離心力」。有學者認為,大英帝國的「日不落帝國」時期,蘇格蘭人「背靠大樹好乘涼」。二戰後,英國雖勝尤敗並逐漸淪為「二流國家」,蘇格蘭人要求分家的呼聲也日漸高漲。

蘇格蘭的離心力還源自歷史的深處,它與英格蘭原本就是兩個相互獨立的王國,並且互有戰爭。直到1603 年,著名的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駕崩,由於絕嗣,與其有血緣關係的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得以繼承英格蘭王位。

不過,詹姆斯六世只是「頭戴兩頂王冠的國王」,蘇格蘭和英格蘭當時仍舊是兩個獨立的王國。大約一百年後,英格蘭國會和蘇格蘭國會分別通過《1707 年合併法案》,兩個王國才正式進入「共主時代」,但兩家的立法機構依舊分開獨立運作,意識形態和對外政策依舊涇渭分明。

蘇格蘭人信仰長老教會或天主教,而大約八成的英格蘭人則信仰英國國教;蘇格蘭的傳統盟友是法國,後者卻是英格蘭的宿敵;英格蘭人極少到蘇格蘭,蘇格蘭人經商或求學則更願意奔赴歐洲大陸。

「蘇格蘭人的身份認同就像俄羅斯套娃,可以一個(不列顛)套著一個(蘇格蘭),外面再加一個(歐盟成員),那也無妨。但是,英格蘭人對『不列顛』與『英國』的身份認同感要專一和強烈得多。」英國媒體《開放民主》編輯亞當·蘭姆塞(Adam Ramsay)生動地詮釋說:蘇格蘭人有兩重身份認同,英國人卻只有一重。

1995 年,梅爾·吉勃遜自導自演的《勇敢的心》獲得多項奧斯卡大獎,主人公威廉·華萊士被蘇格蘭人視為爭取民族獨立的英雄,而在英格蘭的史書中,華萊士的記載不僅很少,他還被視為「反叛者」。

「脫歐」也揭開了英國分裂的「潘多拉盒子」。2020年1月31日,蘇格蘭首席大臣斯特金威脅說,如果英國政府「繼續反對蘇格蘭舉行第二次公投」,蘇格蘭將無需得到英國議會的批准,進而實施一次「協商性獨立公投」(consultative referendum)。

除此之外,在過去的三年多時間裡,北愛爾蘭問題也一直是「脫歐」談判的焦點。英國正式宣布「脫歐」當天,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出現大規模抗議活動。2 月6 日,英國警方在北愛爾蘭的阿馬郡(Armagh)的貨運卡車上發現炸彈,據查為「北愛爾蘭共和軍」試圖經愛爾蘭海將炸彈運往大不列顛。

地區分裂正成為英國的長期挑戰。作為聯合王國的重要組成部分,連一向平靜的威爾斯也出現要求獨立的聲音。

「數十年來,英國政府的忽視導致了貧困和投資不足。我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生活在相對貧困的環境中,英國政府不適合治理或代表威爾斯。」帶有民族主義色彩的威爾斯黨(Plaid Cymru)領導人亞當·普萊斯(Adam Price)說,「多年來,我們希望看到一個獨立的威爾斯,這似乎很遙遠。如今,潮流正在逆轉,遊行隊伍正在壯大,聲音也越來越大。」

南方周末特約撰稿 楊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l-pkh3AB3uTiws8K-8y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