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在美國紐約一家醫院,醫護人員運送病人。 (新華社 郭克/圖)
最近這幾天,美國的新增病例雖持續走高,但每日新增呈遞減趨勢,似乎拐點已至。不好的消息是,死亡人數現已經超過三萬,死亡率高達5%。美國有位專家說,確診病例多沒關係,只要死亡率低就不要緊,現在顯然很要緊。
美國的死亡率偏高有一定的客觀因素,和確診病例一樣,都採取保守統計,只要跟新冠沾邊,一律包括進來。死者中很多是有基礎病的老人,病毒引起併發症致死,肺炎並非直接死因。這些死者會出現在不同的統計數據中,比如死於癌症、心梗、器官衰竭等等,看上去死者死過不止一次。
死者中也有少數看上去健康的年輕人,德國病理學家波舍爾通過解剖漢堡的44位死者發現,那些人同樣有基礎病,只是他們自己或家人沒有意識到罷了。波舍爾由此得出結論,絕大多數死於新冠的人,都是本來就不久於人世。他甚至預測,到2020年底,德國的死亡人數跟往年相比沒有什麼變化,言下之意,新冠並不比流感可怕,無需緊張。
波舍爾的分析樣本太小了,說服力不夠。根據4月16日的數據,德國的死亡率也近3%(確診135663,死亡3687),不容樂觀。特朗普總統在二月底時也同樣樂觀,以為新冠很容易搞定,很快他和所有國家的領導人一樣,都認識到新冠病毒的歹毒,致死率是普通流感的數十倍之多。說好的特效藥呢?
第一個藥自然是著名的瑞德西韋,成功救治了多名危重病人,人們對它寄予厚望,甚至稱之為「人民的希望」。就在我寫此文時,各大媒體報道,芝加哥大學的3期臨床試驗表明,瑞德西韋非常有效,125名病人中,重症患者113,大多數已經出院,只有兩名患者死亡,吉利德股票也因此大漲16%。但報道並未指出招募病人有哪些身體特徵,從美國的死亡率來看,此藥很明顯不是對所有重症病人都有效,否則不會死那麼多人。瑞德西韋還沒有上市,安全性也未知,有些病人很有可能死於藥物帶來的副作用(Adverseevent),因此有基礎病的病人不宜使用。臨床結果將在本月公布,那時可以看出它到底對哪一類病人有效。病人可以分成以下幾類:年齡組、有無基礎病、人種以及性別,甚至經濟狀況等等。從好的一面來看,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瑞德西韋,死亡率會更高。
另一個藥可以稱之為「特朗普的希望」,那就是羥氯喹和阿奇黴素混合療法(以下簡稱混療法)。混療法最早在法國取得療效,36個病人全都痊癒,特朗普由此判斷新冠不足為慮,並稱FDA(食藥總局)正在努力批准用藥。其實那只是特朗普的一廂情願,在沒有臨床結果的情況下,FDA不可能批准任何藥物,那是違法的。現在FDA允許醫院採取混療,是「同情用藥」的特例,說得難聽點就是「死馬當活馬醫」,瑞德西韋被使用也是同樣原因。
混療法繼在法國的100%治癒率後,在美國更是大放異彩。三月底,紐約有位叫VladimirZelenko的醫生,改良了混療法,在其中加入硫酸鋅,聲稱已經治癒699人。整個療程五天,花費僅20美元,成功率100%。這個大好消息,一連數日刷屏,轉貼者一個個都像當初特朗普那麼樂觀,以為戰勝新冠在即。
我對這個報道存疑,覺得好得不像真的。V醫生的治療過程語焉不詳,病人特徵、病症程度一概不知。事實上,V醫生的鄰居已經發出質疑。
美國許多醫院都採取混療法,但重症患者依然很多,一度導致醫院床位不夠用,這至少說明混療法或其他治療手段並不能非常有效地阻止病情惡化。
目前看來,瑞德西韋和混療法有一定的作用,然而不能指望它們完全攻克新冠病毒。辦法總會有的,新冠病毒也一定會被征服,但需要時間,不定哪天就突然有了100%成功率的良藥。
有一個好消息,美國現在開始抗體檢測。身體裡帶有抗體的人不懼病毒,媒體稱他們為「最安全的人」——他們隨時可以重返工作崗位。特朗普總統一直希望儘快復工,「最安全的人」可以儘快達成他的心愿。此外,安全者被甄別出來,易感人群便易於控制,醫療資源便可以得到更合理的利用,這將有利於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輔之以混療和瑞德西韋,局勢定有改觀。
夏維東(供職於美國新澤西衛材製藥公司臨床藥物研發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FAip3EBfwtFQPkd52z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