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發明對人類文明的巨大意義,怎能低估?

2019-08-26     心向青山

四大發明,在我國是一個專有名詞,指的中國古代對人類文明產生巨大影響的四種發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

對於四大發明,我們首先要弄清楚一個問題,它們是科學還是技術?

1、科學是仰望星空,技術是埋頭苦幹

我們今天的技術本質上都是科學的技術,所以科學和技術並稱「科技」並沒有錯。但在古代,科學和技術其實是沒有太大關係的。

科學是由一些有知識、有學問、有地位的人所掌握,而技術大多是由一些無名的工匠所創造。古代的科學其實更多的是一種哲學,並沒有也不能為技術提供幫助。

實際上,「科學家」這一稱謂直到1833年才出現。這一年在劍橋召開的一次科學會議上,著名科學史家威廉·休厄爾模仿「藝術家」一詞創造了一個新詞「科學家」,從此科學家用來指那些探索自然奧秘、增進人類自然知識的人。

在此之前,科學是被稱為「自然哲學」的,即使偉大如牛頓,當年也只是被成為「自然哲學家」,其最有名的著作便是《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科學,原本是古希臘的一種哲學,是一種對世界不同於神話的理性的看法,是一種用數學語言來歸納自然界的規律的學說,其源頭是泰勒斯和畢達哥拉斯。

泰勒斯提出萬物源於水,這奠定了西方科學追求本源的形而上的精神,將哲學與物理學聯繫了起來;而畢達哥拉斯則認為數是萬物的基本形式,數是至高無上的,將哲學與數學聯繫了起來。而數學和物理學便是科學的兩條腿,後來輝煌燦爛的西方科學便是建立在這兩個人基礎之上的。

我國古代有這樣的學說嗎?其實原本是有的,就是墨家。

對於數學和物理學的概念,《墨經》中記載:

倍,為二也;圜,一中同長也。

力,刑(形)之所以奮也。

墨子被譽為我國的「科聖」,春秋時期墨家曾與儒家並稱「顯學」,然而墨家沒有傳承,從秦漢時期開始,「儒道互補」成為華夏文明的基本結構,墨家無可奈何退出了華夏文明的舞台。

因為墨家的退出,我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最突出的特點便是「極強的實用性」,一旦對現實「無用」,就沒有了發展的動力。

這與古希臘人為理論而理論、為科學而科學完全不同,這也是中國與西方為何會走上不同的兩條路的原因所在。

所以,很明顯四大發明是發明,是技術,並非科學。

2、科學很偉大,技術同樣不可小覷

牛頓三大定律、麥克斯韋方程組、愛因斯坦相對來說,這些都是科學;

蒸汽機、發電機、計算機,這些都是技術,並促成了人類的三次工業革命。

說四大發明是技術而非科學,這只是陳述事實,並不能否定四大發明對人類文明的巨大作用。實際上,與今天科學的巨大作用不同,在古代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恰恰是技術。

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第一種是在學術方面,第二種是在戰事方面,第三種是在航行方面;並由此又引起難以數計的變化,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國、任何星辰對人類事務的影響都無過於這些機械性的發現了。

這是弗蘭西斯·培根對三大發明的看法,並廣為流傳。

火藥,羅盤針,印刷術,這是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的粉碎,羅盤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卻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槓桿。

這是馬克思對三大發明的著名論斷。

蔡倫在美國學者麥克·哈特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名列第七,原因便是造紙術對於人類文化的積累和傳播影響至巨。

以上這些無不說明我國的四大發明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巨大作用。

造紙術和印刷術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承和各個文明間文化的傳播,為何漢朝時期多世家大族?因為用得起書簡、讀的起書的只有豪門,讀書的成本太高,於是豪門壟斷了文化的傳播;唐朝之後隨著造紙術和印刷術巨大發展,讀書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寒門出身之人有了讀書的機會,科舉也才有了實行的意義。

同樣,火藥對於戰爭、指南針對於航海的意義更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我國在做出這些發明之後,並不能提出一系列的科學原理,這與我國自古就沒有古希臘式的數理自然觀有關,或者說我國古代有應用科學(即技術),而沒有理論科學(即自然哲學)。

3、中國古代究竟有沒有科學?

我國古代確實沒有古希臘意義上的抽象和理論科學,但由於地理上的相對封閉、政治上的長期獨立和穩定,在科學方面其實同樣是自稱體系的。

我國古代科學的最主要表現是四大學科,即農學、中醫學、天文學、算學。

農學的集大成之作是明朝時期徐光啟的《農政全書》,這是對我國古代農學成就的全面總結。

中醫學的集大成者應當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它不僅是偉大的藥物學著作,還是偉大的博物學、生物學著作。

天文學以我國傳統曆法——陰陽合曆為代表,張衡、祖沖之、一行、郭守敬都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天文學家。

算學在我國古代成就巨大,但側重於解決實際問題。比如漢代的《九章算術》均是實際的計算問題,而無抽象的理論。


綜上,與西方文明相比,我國更注重實用,這也是最終儒家取得一尊地位的根源,也是為何我國沒有西方意義上的宗教,一直是世俗社會的原因。

四大發明確實是技術,但對人類文明影響巨大。

科學的缺失、近代的巨大屈辱使我國意識到了華夏文明的巨大缺陷,並在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下一步步從泥潭中走了出來。但我國目前科學的發展實用性和功利性仍然巨大,「仰望星空」的人(比如楊振寧)依然飽受奚落,這體現了傳統文明的巨大影響力,同時需要我們在復興之路上警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trN0WwBJleJMoPM0vV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