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一的托育機構光明地平線,中國市場可複製其模式嗎?

2019-11-14     母嬰行業觀察

美國的日托中心集團光明地平線(Bright Horizons),其中80%的業務來自於托育、早教,創辦期間歷經兩次上市。目前光明地平線(納斯達克:BFAM)市值可達84.67億美元,光明地平線作為早教行業中標杆,其背後的商業模式對於跨界進入托育的幼教、早教人士而言有何借鑑意義?

美國托育巨頭

光明地平線發展商業模式

總部位於美國麻省的光明地平線(Bright Horizons)創辦於1986年,全稱為Bright Horizons Family Solutions,為在職家庭提供一體化保教服務的托育集團,同時也為全球最大的僱主資助嬰幼兒保教服務供應商。發展30多年,光明地平線商業模式有何不同?光明地平線商業模式亮點在於,與眾不同的理念與經營方式。即打破幼教行業直接toC的傳統,通過個性化定製,把日托中心設立在企業內部,通過B端僱主鎖定C端在職家庭,一方面通過保育服務本身盈利,一方面低成本獲取優質流量,售賣增值服務。

具體表現在1998年公司共有220位客戶,其中68位為財富500強企業,到2017年總客戶數量超過1100位,其中超過150位屬於財富500強。從中可以看到光明地平線通過高質量服務與客戶綁定建立競爭壁壘。

在美國市場,托育業務初始時,光明地平線選擇了面向僱主服務的細分賽道,採取輕資產成長模式,並天然獲取了中高端客戶群體和低成本的營銷渠道。即通過兩種模式為僱主、在職家庭提供服務。一個是損益合作,光明地平線承擔經營風險,與僱主簽訂一個多年合約,光明地平線為在職家庭提供保教服務,僱主給予一定補貼。另一個是成本加成模式,光明地平線不承擔經營風險,僱主支付成本、預留利潤購買光明地平線的保教服務。可以看到光明地平線與企業客戶分擔風險的合作方式,一方面為早教機構的收入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降低了早教機構的運營成本。



全方位不斷豐富的業務形態

目前,光明地平線的服務可謂是一站式的,包括現場兒童照護、後備家屬護理服務、老人照護、升學指導、特殊照護、其他家庭服務。在豐富的業務形態不僅解決企業和員工家庭的照護難題,同時貢獻了更健康的財務模型。據公司財報披露在2006年之前,公司全方位護理中心營收占總營收的100%,業務多元化後至2017年,公司營收結構為全方位護理中心營收占83.7%。其在2017年光明地平線財報顯示,其在美國的兒童中心成本加成模式毛利率低、聯合租賃模式高;但投資回報率的情況卻相反,成本加成模式高達100%,單一贊助商模式在75%左右,而聯合租賃模式則是25%左右。

相較與專注於2C的早教機構,光明地平線的營業成本占比較低,因企業客戶承擔了部分運營成本,為了打消潛在企業客戶經管層對運營兒童中心需擔負風險的疑慮,光明地平線率先推出賠付率高於行業標準50倍的保險服務,當工作人員出現職責失誤或幼兒身心受到傷害時,作為被保險人的幼兒和附加保險人的僱主都將得到高額賠償,在此模式下不但幫助了光明地平線建立起成本優勢,還令其可專注於服務質量的建設。在質量服務上,據悉,公司營業成本的70%-80%皆用於早教中心人員的薪資以及福利上。

1998年,光明地平線在納斯達克上市,2018年5月,以13億美元被貝恩資本收購,從納斯達克退市,完成私有化。2000年進入英國和愛爾蘭市場,2012年,光明地平線大舉擴張,業務由北美拓展至歐洲、印度以及波多黎各,通過做大後續護理計劃,培育新的增長引擎,實現收入多元化。

2013年,光明地平線在紐交所重新上市,發行價22美元,募資2.2億美元,對應市值13.8億美元,創造了資本運作PPP(Public-Private-Public)模式的一大典範。據悉,全球開辦1000+家日托中心,目前光明地平線(Bright Horizions, 納斯達克:BFAM)最新市值為84.67億美元。

中國的光明地平線之路可行嗎?

縱觀美國早教行業發展史(1975~1985),得益與政策扶持、職業媽媽以及企業福利。其中美國政府於1981年給予企業員工家庭福利支出部分免稅。1978年-1985年給予員工家庭福利的企業數量從105家上升到1850家,自建託兒所的企業由105家增至550家,這都為2B模式的誕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近年來,中國女性以勞動率70%在全世界排名第一,相對美國而言,中國媽媽對早教的需求更大。那在中國市場,光明地平線之路可行嗎?從最早的攜程托育園,到聯合利華與辛格兒合作的企業托育,光明地平線落地都遭遇了運營危機。

行業急需規範,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2019年,被業內稱為托育元年。在普惠的風向指引下,國家的學前教育體制悄然生變,由教育部主導的單軌制,走向教育部主管幼兒園、國家衛健委主管托育中心的雙軌制,這些都為光明地平線模式在中國實踐提供保障。

在探索模式上,據廣證恒生報告顯示,在北上廣具有1000名以上的上市公司大概有716家,占比近30%,市場需求與員工家庭對安全、質量的要求都為中國式光明地平線崛起提供了條件。其中,廣東全優加與世界500強金融企業旗下公司達成戰略合作,上海的好時光幼教托育機構—Urjoy School,則把托育開在上海科創園,做「園區+社區」的服務模式探索,有點類似光明地平線的聯合租賃模式,通過工會等為園區內的多家企業提供育兒服務。伴隨政策扶持,資本助推下,各托育機構都在積極探索國內早教2B市場。在此之前,幼教觀察曾寫過未來托育機構,產品形態和商業模式還能如何翻新?但對於托育機構發展而言,無論是TOB還是TOC,托育機構的運營成本支持、匱乏的優質師資以及產品形態還急需完善,未來中國的托育市場發展還是任重道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aAWaG4BMH2_cNUgEhW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