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第一份成績單上交,原來是個優等生

2019-07-25     新浪理財師

科創板自開市以來就備受關注,連續多日的大漲也吸引了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關注。

目前首批科創板上市公司都已披露了2019年1-6月的業績或業績預告,雖然科創板關注公司成長性而對盈利的要求放寬不少,但整體來看,這些公司中報首秀仍可圈可點。

科創板中報整體預喜

首批科創板企業上半年業績整體向好。在25家首批科創板上市公司中,除了鉑力特和航天宏圖續虧、新光光電和容百科技盈利下滑之外,其他21公司的歸母凈利潤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半數以上的公司歸母凈利潤增速超過20%。

表:科創板上半年主要業績指標

據來源:公司招股書,choice

盈利情況方面,中國通號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1.1億元-22.8億元,排在首位。公司盈利的增長主要是原因為公司軌道交通控制系統業務的業務量持續增加。其實,中國通號此前已經在港股上市,經過多年的技術沉澱和實車應用,業務模式已經非常成熟,其列控產品的效能和安全性也已經得到行業認可,尤其是在高鐵列控領域市占率超過60%。因而,上半年無論是從營收還是凈利潤的角度,中國通號量級都遠遠超過其他公司,上市後市值也迅速突破億元大關。

凈利潤增幅方面,嘉元科技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增幅達257.06%,成為了首批科創板公司中的「預增王」。此外,瀚川智能和睿創微納兩家公司預計最大凈利潤增幅也都超過100%。

此外還值得一提的是中微公司。中微公司是唯一一家預計實現「扭虧」的科創板公司,預計2019年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500萬元-3000萬元,較2018年同期的虧損1325.16萬元,實現由負轉正。扭虧主要原因為2019年上半年下遊客戶加大了對公司設備的採購,推動收入增長所致,隨著營業收入增加,公司的經營業績得到提升。

整體來看,絕大多數科創板公司的業績增長都是得益於公司經營規模擴大,也體現了公司擁有較強的成長性。

從行業角度看中報的話,根據申萬一級行業的劃分,首批科創板公司分屬7個行業。

表:科創板上市公司行業

來源:choice

其中有10家屬於機械設備行業,除了中國通號營收凈利一騎絕塵之外,航客科技、華興源創營收都超過6億,在行業中表現良好。

電子行業,從事集成電路的瀾起科技和主營顯示器件的光峰科技營收都超過8億元,位列前兩位。但兩家公司相比,瀾起科技毛利率要高很多,上半年歸母凈利潤最高可達5億元,而光峰科技凈利潤不到1億。不過,受各種內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在7家科創板上市的電子公司中,受到最多關注的是從事半導體行業的安集科技,在開市當天漲幅最高,盤中一度暴漲至520.57%。業務上,安集科技成功打破了國外廠商對集成電路領域化學機械拋光液的壟斷,實現了進口替代,使中國在該領域擁有了自主供應能力;另一主要產品光刻膠去除劑下游應用領域廣泛,公司未來業績增長動力強。

不過,僅從上半年倆看,國防軍工行業的新光光電營收和凈利潤都不算好。

對標股還有機會嗎?

科創板開板首日全線飄紅,總交易額占滬深兩市總成交金額的11.72%,分流效應在一定程度導致了當天主板市場下跌。雖然事實已經證明,分流效果有限,但不少投資者還是擔心科創板那些成長性較好的高新企業上市,可能對於對標股造成一些衝擊。

以睿創微納為例,睿創微納從事集成電路晶片業務,具有高成長性,其3年營收復合增速高達152%,而其對標公司高德紅外、大立科技僅為的19.66%和9.44%。睿創微納上市後,對標股股價確實受到了影響,尤其是科創板開市當天,高德紅外和大立科技雙雙跌停,近幾天股價走勢也不明朗。

對標股近期的疲軟,主要是前期炒作的資金在利好兌現後撤退。這一批對標股,短期的機會仍不大。但市場會在未來追逐下一批科創板公司的對標股,投資者應該把眼光放遠。

僅從基本面來看,科創板上市公司中報整體預喜,那對標股表現如何呢?

所處行業不同的話,綜合比較沒有意義,這裡只以醫藥生物行業的南微醫學及其四個對標股展開分析。

表:南微醫學及對標股2019中報業績預告

備註:維力醫療未披露中報業績預告的相關數據

數據來源:choice

南微醫學從事微創醫療器械研發,製造和銷售,是我國主要的內鏡診療器械製造商之一,市場覆蓋率較高,近3年凈利潤復合增速明顯高於對標股。不過今年上半年盈利情況來看,南微醫學與對標股的歸母凈利潤增速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科創板的推出,客觀上能提升部分科技股的估值水平,對於所有科技股都應該是好事,對於對標股自然也是。不過,目前科創板開市還不到一周,炒新的情況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短期股價並沒有回歸理性。

而且,對於一些對標股,雖然與科創板企業的業務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差異性也不容忽視。例如中國通號主要提供軌道交通控制系統,而作為其對標股之一的比亞迪主要從事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以及包含傳統燃油汽車及新能源汽車在內的汽車業務。可比性並不是很強,脫離業務情況只比較經營成果的數據就太簡單粗暴了。

所以,在哪個板塊上市並不會是股價漲跌的決定性因素,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在主板、創業板、科創板或是其他市場上市,都需要更關注公司的經營情況和盈利模式。

免責聲明:文中的信息均來源自市場公開消息,本平台對這些內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立場,投資者需自行承擔據此操作可能導致的風險。交易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_o0KmwBmyVoG_1ZSwA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