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日本強收金屬製造武器,故宮66座銅缸被毀,溥儀連皇宮地毯都獻納了

2020-11-21   哈歷史

原標題:1943年日本強收金屬製造武器,故宮66座銅缸被毀,溥儀連皇宮地毯都獻納了

溥儀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航空母艦艦載飛機,連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同時日軍向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展開轟炸。太平洋戰爭隨即爆發。面對著中國戰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以及太平洋戰爭的焦灼,1943年日本的戰略物資,出現了奇缺的狀況。日本眼見敗局已定,但仍然做垂死掙扎。因急需銅,鐵等金屬製造武器,日本開始向中國的老百姓下手。在中國的東北,也就是偽滿洲國,日本關東軍向溥儀提出要求。希望由偽滿洲國向日本提供金屬用於製造武器。溥儀只能無奈照單全收,答應照辦。溥儀深知此舉雖是日本人的無理要求,但也是日本人對他的試探,這是他為了表示效忠日本關東軍的證明。

1943年1月11日,溥儀召見偽滿洲國總務廳長官武部六藏,商討向日本提供金屬的辦法。同時,命令停止「新皇宮」的修建計劃,取消「訪日宣召紀念塔」的工程計劃,以節約開支,支援日本「大東亞聖戰」。此後多次開會並商討如何讓「國民」上繳金屬的問題。最後,一致認為稱此次上交金屬應成為「獻納金屬」最為合適。4月9日,溥儀簽署文件,下發《金屬獻納強調要領》,要求「偽滿洲國國民」每家每戶須獻納20斤銅,30斤鐵,以支援日本的「大東亞聖戰」。

金屬獻納報道

日本關東軍希望作為「皇帝」的溥儀做出表率,溥儀當即表示,要將同德殿大廳中懸掛的4盞金屬吊燈獻給日本關東軍,這4盞吊燈為合金打造,每盞重120公斤。日本關東軍對溥儀獻燈並不是很滿意,便告訴溥儀,其實日本在製造飛機時也遇到了困難缺少白金,溥儀自然明白關東軍的用意,主動獻出一些白金鑽戒、鑽石和銀器等。「帝室御用掛」吉岡安直見溥儀如此上道,便稱關東軍司令部連地毯也獻納出來。溥儀聽完連忙命人將偽滿洲國皇宮裡的所有地毯都捲起來獻納出去。日本關東軍對溥儀的做法給予肯定,並希望偽滿洲國的官員效仿。偽滿洲國國務總理大臣張景惠聽說,「皇帝」連皇宮的地毯都獻了,立刻命人將偽滿洲國國務院大樓15噸重的大鐵門拆下來,連同拆下的門窗、把手和樓內的銅壺銅盤、辦公用的金屬筆、筒筆架等全部獻出,以表忠心。張景惠為了討好日本關東軍,還操縱國務院炮製《金屬回收法》等相關規定,將回收的金屬範圍擴大,包括老百姓家的門窗把手、插銷、合頁和鐵爐子、破馬勺、舊菜刀,凡是和金屬能沾上邊兒的一律列入金屬回收範圍。

偽滿洲國全面展開「金屬獻納運動」 ,強迫老百姓交出家中的一鐵一釘。原本在「限制捐獻」之列的廟宇、寺院、教會等地的金屬物品、宗教法器、金屬佛像、神像等,也被迫成為「自願主動獻納」的金屬。甚至在遼寧奉天(今瀋陽),日軍侵占奉天之初,為安撫百姓,籠絡民心,在奉天同善堂院內豎了一尊銅製左寶貴像,也在「金屬獻納運動」中被日本人自己又「獻納」回去了。百姓苦不堪言,凡屬常見金屬,如鐵、銅、鉛、錫、鋁、鎳、銀等一概強收。

故宮內的銅缸

除了偽滿洲國,日本更是擴大金屬徵收範圍。1943年8月,偽華北政務委員會應日方要求,通令各機關收集銅類,規定凡屬官署團體或一般商店住戶銅品均得分別情形收集檢送。日本又盯上了故宮,派人暗中調查,要求故宮提供銅類金屬。故宮為了應付日偽機關,打算將收集散置的廢銅2095斤上交,結果日本人不滿意,提出希望故宮將銅缸獻出來,故宮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挑出有破損的12件銅缸、銅礅,準備獻納。日本人遲遲不來運走,卻提出新要求,希望故宮幫助北京市完成收銅數量40萬斤的任務。故宮一再堅持登記照冊的文物不能隨意獻納,即便軍方需用,也必須報呈偽華北政務委員會請示後再決定。日本人只能去找偽華北政務委員會。最後,偽華北政務委員會責成故宮獻出無款識、不能斷定時代的54座銅缸,以及無款識銅礅3尊。1944年6月19日起,66座大銅缸、91具照明用銅燈亭、4尊銅炮和3尊銅礅等被日軍陸續運走。日軍在中國,不但殺人放火,掠奪資源,還盜走、損壞中國許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