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冒死拍出9.8分神作,一億人看哭了:美麗的背後竟滿目瘡痍

2019-11-10     藝非凡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

談起BBC,大概沒有人能忽視它的自然紀錄片,

連向來嚴苛的豆瓣網友,也為它打下過不止一部9.9的高分片。

短短几十分鐘的鏡頭,眨眼都是浪費,潛意識便讓人覺得,每一秒都是精華。

更不可思議的是,從黑白畫面到如今的4K高清,

它們有著同一個男人:David Attenborough。

這位在自然紀錄片封神,曾用影像撼動英國女王的男人,

在今年11月,又給我們送來了一部年度大片:

《七個世界 一個星球》(Seven Worlds One Planet)

這一次,BBC不僅耗了四年多時間,更首次以全新的七大洲視角,只為展現我們知之甚少的魅力地球。

富饒的南美洲,處處是生命的驚喜。

野性非洲荒野的扇喉蜥,為「抱得美人歸」搏鬥不休。

亞洲偏遠深山的川金絲猴,為了抵禦寒冬緊緊抱住彼此。

極南之地的韋德爾氏海豹,在零下40度的暴風雪天,牢牢護住自己的孩子。

地下溫度高達250度的勘察加滿島,為覓食不顧生命危險的棕熊。

廣闊無垠的北美大陸,一切看似寧靜又溫暖。

它們只是七個世界的部分縮影,或大或小,卻都美得驚心動魄。

地球上的七大洲,每一個都獨一無二,每一個都生機勃勃。

這是一部非典型的紀錄片,如實地記錄實況,

卻處處展示著生存的本能、愛與責任不僅是人類世界的情感,動物身上亦不遑多讓。

這一切,在寒冷南極洲的信天翁身上可見一斑。

它是父母兩年來孕育的唯一幼崽,僅僅四周大,一切溫飽只能倚靠父母。

它們生存的這片陸地,是風暴最多、風力最強的一處,狂風呼嘯甚至能達到110km/h。

每每此時,父母總會用豐厚的羽翼緊緊裹住自己的孩子。

隨著雛鳥長大,它們不得不遠行為孩子覓食;

至此,雛鳥自出生以來,第一次與父母分別,也是第一次,獨自面對這個世界。

風暴再次侵襲,沒有父母守護的幼崽,只得靠自己護住唯一的一點溫暖,在這片零下幾十度的陸地,離開窩,就是死。

最終,有的沒能逃過一劫,無論父親如何百般「呼喊」,幼小的它垂著的頭始終紋絲不動。

有的幸而存活,卻被狂風吹離了自己的窩。

明明父親就在眼前,面對雛鳥的求助卻視而不見,只因在信天翁的世界裡,唯一認親的方式:認窩不認鳥。

儘管已經凍得瑟瑟發抖,它也只能靠自己爬回窩裡,這是它唯一活下來的機會。

近在咫尺,卻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看著它努力攀爬的樣子,無人不為之動容。

攝影師或許舉手可為,但他必須死守住紀錄片的行規:絕對旁觀。

大自然固然殘酷,但適者生存,無可厚非。

如果沒有紀錄片,南極洲的這份精彩,我們也許無緣得知。

還有許多感動的瞬間,只能被風雪掩埋。

在海上生活了七個月的帽帶企鵝,跋涉到陸地築巢生育,

在極寒之地,它們只能把腳邊的石堆築得足夠高,才能為即將出生的小企鵝抵擋住融雪和雨水。

由於腳短體胖,在斜坡上拾石頭回去並非易事,一次、兩次、三次……

不論如何掉落,企鵝爸爸總會一次次拾起。

每當看到企鵝爸爸,一家人總會以最熱烈的方式,歡迎爸爸回來

南極洲有98%的冰雪地,暴風雪更是無數,有的陸地風速高達300km/h,

氣溫甚至能降到零下98度,沒有一種動物在這裡過得輕鬆。

所有動物以四周海洋為生,冰雪雖寒,但也是它們的保護傘。

一望無際的海冰上,便是韋德爾氏海豹最安全的繁殖地。

這裡能躲過其它海洋生物的襲擊,待到長大,再與母親下水,盡情嬉戲。

一幅幅美景傾注眼前,讓人目不暇接,原來我們生存的地球,竟是這般美得令人窒息。

然而,當所有人以為這是一卷絕美世界之美圖時,它卻用事實告訴每個人:

美則美矣,然痛徹心扉。

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象棲息地,太平洋海象一年中大部分時間

都在北冰洋漂流生活,偶爾累了休憩于海冰之上。

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它們只能到附近海域休息,簇擁於此,

對於一噸重的海象,擁擠踩踏致死是常有的事。

不僅如此,400km外還有其它威脅,北極熊,本是生活在海冰上的北極熊,

也被變暖的氣候逼退到海灘上,飢腸轆轆想要以海象為食,

雖體型相當,卻早已沒有力氣,只得無功而返。

躲過了飢餓的熊,還是沒能逃過鋒利高山的撕裂。

費盡千辛萬苦想要得片刻休息,卻再次聞見危險的氣息。

本能的後退,竟是萬丈深淵

這些本該被冰雪蓋住了的碎石,因為氣候變暖,露出它們最鋒利的「獠牙」。

短短几天,就有200頭海象命喪於此,

這些或許幾年才發生一次的事,如今卻頻頻得見。

動物世界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無論哪裡都同樣適用,為了生存,一個物種捕殺另一物種。

但是,在這個捕殺鏈的頂端,是所有動物都懼怕的對象——人類。

南極洲的露脊鯨,就是傷亡最慘重的鯨類之一

它們生性好奇,體型巨大卻對所有東西都毫無戒心。

正因為如此,它們成為人類「很方便獵殺」的鯨類。

短短几十年,就有3.5萬頭露脊鯨遭到獵殺,

如果把這個樣本放大,僅南極海域,有超過150萬頭鯨魚相繼被捕殺。

現有最驚人的記錄:一頭體長33米的藍鯨,壽命超過100歲,

在南喬治亞島的捕鯨中心,兩小時便被完全肢解。

有人在殺害,也有人在保護。

印尼周邊海域,鯨鯊是這裡漁民心中的神。

隨著商業捕鯨的禁止,露脊鯨已經超過2000頭,

至今,它們的壽命仍是個迷,或許經歷過猖獗的捕殺年代,

但這些60噸重的生物,對人類依舊保持著溫和與好奇

紀錄片里的每一個故事,都感人至深,每一句解說,都久久迴響:

生命無關於輕重貴賤,每一條,都向陽而生。

然而,現實卻總讓人無法直視。

你能想像,在南極洲會有15度的地方,

本是禦寒的皮毛,這刻卻熾熱無比。

一段不可思議的紀錄片,

攝製組或穿過了世界上風暴最大的海洋,

經歷如同在洗衣機里攪動般的暈船;

他們下過零下40度的南極之水,

拍過近百度高溫的活火山水;

每天凌晨4點起床,

扛著150斤的器械徒步數十公里。

潛入極寒,邁過極熱,他們沒有一句抱怨,

只滿是心疼:「這裡真的很特別,我只是希望我們能夠留住這些地方,並保護它們」。

四年多足跡遍布40個國家,凝結成了這部精心巨作,才播兩集便拿下9.8分。

甚至有人說,「這是BBC有史以來最棒的野生動物紀錄片」。

一串串觸目驚心的數字,不僅只是展示生物奇觀,更在呼籲每一個人保護

腳下的這片土地:這個地球上還有無數生命的將來,由我們現在所做的每個選擇決定。

總有人認為紀錄片枯燥無聊,這裡卻突破桎梏,

有故事、有感動、有教訓,這樣有血有肉的紀錄片,讓每一個人看見,

地球另一端,所有極地生物的處境都將岌岌可危

BBC有再大的影響力,也無力一夜抵達兩千萬觀眾,

時間無情而緊迫,只望你在讚嘆地球奇景時,

亦能記得:「當人類歡呼對自然的勝利之時,也就是自然對人類懲罰的開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4sJXG4BMH2_cNUg-Xk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