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 AI 平台負責人詳解 Azure AI 最新進展:無懼和阿里等雲競爭

2019-07-26     半禿頭的程序猿

7 月 24 日下午,微軟全球副總裁、人工智慧平台負責人 Eric Boyd 接受了 InfoQ 等媒體的採訪,Eric 分享了微軟在雲業務、人工智慧業務上的最新進展、新產品和發展戰略。據悉,這是 Eric Boyd 第一次接受中國媒體的採訪。在持續約 1 個小時的採訪中,Eric Boyd 提到的最多的一個詞是「簡單」,他表示,微軟發展人工智慧的主要目標是希望通過提供相應的工具和平台,讓每一個用戶更加簡單、更好地使用人工智慧。

Azure AI 三大領域

Eric 全面介紹了 Azure AI 重點關注的三大領域:應用程式、知識挖掘和機器學習平台。

在應用程式領域,在過去的幾個月里,微軟推出了很多新產品。其中在認知服務方面,最亮眼的一款產品是 Personalizer,它通過強化學習為和機器互動的每一個用戶提供個性化、有針對性的內容。另一款產品是 Form Recognizer(表格讀取器),它可以從任何一張表格文本內容中讀取到相應的信息,該產品目前運用的一個範例是星巴克,星巴克利用 Form Recognizer 來輔助財務管理。

在機器人框架方面,目前微軟主要的產品是虛擬助理加速器,該產品可以幫助企業用戶開發和搭建自己的虛擬助理或助手,現已和寶馬、小米等客戶達成合作,其中,與小米合作了一款名為 Virtual Ambassador(虛擬大使)的產品。

知識挖掘,主要是通過微軟的工具和解決方案來從海量的文檔和數據中挖掘出知識,讓海量的文件讀取分析的過程變得更簡單,幫助用戶從大量的數據信息中快速找到所需要的特定信息。

機器學習平台領域,微軟研發了眾多技術,希望幫助開發者在開發部署和實施軟體時更加簡單易行。

在 Azure ML、AutoML 方面,微軟在今年 5 月份的 Build 大會上宣布了很多重大的更新和技術發布,提供了很多便於用戶使用的接口,其中兩個核心的性能優化接口,一個是面向 AutoML 的視覺用戶的接口,另一個是方便用戶拖、拽的接口。

具體的產品上,微軟有一款名為 Jupyter Notebook 的產品,可以讓模型的搭建過程更加簡單。在機器學習運維方面,Azure AI 和 Azure DevOps 之間進行了集成,以使機器學習全生命周期端到端實現全流程的簡化。

微軟將成為 OpenAI 唯一的、排他性的、優先的合作方


7 月 22 日,InfoQ 曾報道,微軟向 OpenAI 投資了 10 億美元,雙方將合力研發新的 Azure AI 超級計算技術,並希望最終打造通用人工智慧(AGI)。

在採訪中,對於該筆投資,Eric 也談到了更多細節。他表示,在投資協議之下,Azure 將成為 OpenAI 唯一一個合作方,並提供相應的模型訓練框架。雙方會一起合作搭建 AI 超算技術,主要在 AGI 領域用於需要對特定模型進行訓練的機器。

在具體的工作安排中,Eric 表示是由 OpenAI 負責做 AGI 方面的具體工作,微軟會為其提供相應的支持。在 10 億美元的投資協議之下,如果將來 OpenAI 有任何技術要進行商業化變現,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微軟將是 OpenAI 優先的、唯一的、排他性的合作方。

在此前的官宣中,關於該筆投資涉及的具體技術並未公布。對於雙方具體在在超算技術合作的細節,Eric 表示,暫時沒有太多信息可以分享,一方面是因為投資協議剛剛簽訂,另一方面,雙方合作初步展開,目前更多地是在大方向上的規劃。但他同時表示,隨著雙方合作的深入,相信後面會有更多的消息發布出來。

微軟有沒有中台?

近半年以來,中台概念非常火,尤其是 BATJ 等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在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中,都將建設中台擺到了十分重要的戰略位置。也由此,網際網路圈掀起了一陣建設中台的熱潮,InfoQ 曾對中台有過全面報道。

中台在國內科技公司中熱度居高不下,那麼微軟有沒有「中台」呢?

Eric 在採訪現場也表達了自己對中台的「寬泛」理解。他表示,微軟在服務客戶方面,有一個優勢,微軟在為客戶提供寬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時,能夠做到將數據、計算能力、網絡、人工智慧等各方面的能力集成到一起並增強綜合能力,以讓用戶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變得更加簡化。

此外,微軟設置有 Azure IoT Hub,它是一艘「母艦」,所有的資產都由這個 Hub 進行管理。Azure ML 可以和 Azure IoT Hub 集成起來,讓相應的模型搭建從開發到部署、管理等環節都變得十分簡單易行。


接下來,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常務副院長,微軟人工智慧核心及商用部總經理張祺博士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了他對於微軟「中台」的理解。

首先,微軟組建了一個專門負責 AI 的團隊,由 Eric Boyd 負責領導,主要是希望把公司範圍內和 AI 有關的資產和資源集中起來,由一個部門統籌協調。在 Eric Boyd 負責的團隊之下,微軟的資產或資源主要投放在:應用程式、知識挖掘、機器學習平台這三大業務線領域。

其次,在 AI 解決方案中,微軟有所謂的「第一方」或者「第三方」之說,「第一方」可以簡單理解為是微軟自產的產品,「第三方」是合作方使用微軟的技術而生產的產品。微軟有一個強大的 AI 技術平台,「第一方」產品的研發過程集合了微軟在技術、數據規模、數據採集等多方面的能力或優勢;另一方面,微軟又將這種能力或者技術上的優勢賦能第三方的客戶和合作夥伴,支持他們開展相應的產品研發工作。

此外,微軟本身有非常強大的研發機構 —— 微軟研究院。在它的研究項目「管道」之內有非常先進的技術研究能力,這其中也有很多來自微軟亞洲研究院的貢獻。所有的研究團隊,尤其負責 AI 平台研究的團隊,當他們的力量被集合起來後,在具體的產品化方面會有很好的作為。這個「產品化」既會成為微軟自產的「第一方」的產品,同時也會表現在第三方基於微軟的技術做出來的產品上,因此構成了豐富的產品和業務。


張祺

中台是一個有一定中國特色的話題,它在當下的中國網際網路科技公司中非常熱門,但從兩位嘉賓的描述中,可以了解到,微軟目前雖沒有明確的「中台」部門的設置,但在具體業務中,微軟存在類似中台的機構(部門)或工作流程。

中國雲計算市場競爭激烈,微軟不懼競爭

2018 年,微軟做出了重大組織架構調整,新成立了雲和 AI 部門,公司的業務重心從 Windows 轉向雲業務,再從營收貢獻情況看, Azure 、AI 、雲計算也越來越成為微軟的核心業務。

中國市場是微軟布局雲、AI 業務的重要市場之一。Eric 強調中國市場對於微軟的重要性,尤其考慮到中國市場的體量、規模和增長速度。「毫無疑問,中國對於微軟來說是一個具有戰略性意義的市場,在所有核心的業務領域中,Azure 的所有服務都會針對中國市場有相應的路線圖」。

最近兩年,雲計算在國內的話題熱度也是持續攀升,阿里、華為、騰訊等紛紛加碼雲計算領域。對微軟來說,布局中國市場將不可避免地會和阿里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正面交鋒。對此,Eric 表示, 「競爭」這個詞對微軟來說毫不陌生,在美國,微軟一直在和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比拼,同樣的,在中國,微軟也會遇到相當有實力的競爭對手。

「但在競爭的過程中,微軟的關注點始終是放在更好地去了解客戶所需所想,為他們提供儘可能好的產品和服務,讓微軟的產品和服務能夠來到中國,且始終和中國的客戶保持密切的聯繫,」 Eric 如是談到微軟在競爭中的著眼點,「我們不會因為中國市場一些特別的競爭格局就會有所不同,因為一直以來微軟就是在競爭當中成長的,競爭對手只會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因此我們無懼競爭,也歡迎競爭,在全球也好,在中國也好,微軟會在競爭中繼續發展,不斷把更加有吸引力的、更棒的產品和服務帶到這個市場上」。

作者:劉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jtHoL2wB8g2yegNDgkB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