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間新聞》:是什麼造就了爆款新聞主播?

2019-11-19     射手座惡魔


蘋果流媒體推出的八部自創劇中,我最早看的是《早間新聞》,不僅僅是因為有安妮斯頓的加盟,而是出於對前幾年美劇《新聞編輯室》的熱愛,也更想知道,以蘋果這種網際網路巨頭的眼光,它居然選擇了一個傳統的電視網來作為題材,這本身就很有趣。

畢竟,現在蘋果、網飛、亞馬遜這些網際網路公司盯上的,正是傳統的電視領域,而網飛的CEO曾經明確的說過,在未來,傳統電視節目會和固定電話一樣消失在歷史中。

這應該是這些流媒體大佬們的共識,那麼此次蘋果首批上線的自製劇就挑選了這樣一個以傳統電視網為題材的劇,也是大有深意。


這部劇直接預定了兩季,雙女主,由安妮斯頓和瑞茜主演,前者代表作大名鼎鼎的《老友記》,瑞秋的全球忠粉眾多,《老友記》播出十五年,六位主演照樣每年坐收2000萬美元。而瑞茜則是奧斯卡影后,代表作《律政俏佳人》、《與歌同行》,而去年瑞茜和妮可主演的美劇《大小謊言》在艾美獎上橫掃所有限定類獎項。一舉拿下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導演等八個獎項。

一眾配角也很出彩,劇中米切的扮演者曾主演過《大空頭》,細心的觀眾也會發現《致命女性》中的卡爾也在劇中出現了。


劇中所表達的核心有兩點,一是娛樂性與新聞該如何選擇?二是對於Me too 運動是否有矯枉過正的可能?

職場性騷擾該如何界定?也許事件的複雜性遠超過大眾的想像。它不僅僅從當事女性的角度,也從當事男性的角度去觀察和剖析。

對於新聞,既然傳統媒體的沒落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那麼它們又是如何沒落的?如何在資金、人才、品牌多年的優勢之下,卻被新媒體短短几年之間迅速超越?

這一切又是如何發生的?為何他們渾然不覺?

所以劇中電視網的製片人就提出了他的疑問:為什麼我們的新聞既公正又正義,有觀點,有溫度,由業界最優秀的專業人士製作,卻收視率年年下降?


現在所有的人都每天在手機上看那些劣質、低端的新聞和信息,每天大量重複,他們只看他們想要看到的,只聽他們想要聽到的,卻每天樂此不疲,全世界都為此感到鬱悶」

其實也不難理解,能得到普利茲獎的新聞畢竟是少數,而娛樂八卦則為大眾喜聞樂見。

正統的新聞客觀、中立,而自媒體的觀點往往更加犀利、大膽,甚至出位,特別能挑起大眾的情緒。

目前更新了5集,我很看好後續。

蘋果出品,自然也是深挖了受眾的大數據,深知觀眾愛看什麼,了解受眾觀劇習慣和特點來製作的劇情。

所以劇中的矛盾聚集了Me too 運動,中年女性的事業危機,網絡事件的急速發酵,有的人可能因為一段視頻而一夜爆紅等現實中都曾真實發生過,能讓普通人感同深受的事件。

一、新聞與娛樂性該如何兼顧?是為了提高收視率創造更多具有娛樂看點的爆款話款,還是樹立口碑,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和深刻性?


在劇中,the Morning Show 是UBA電視網一檔超過15年的早間新聞欄目,它曾多次獲得新聞領導者大獎,並且獲得過艾美獎日間節目獎項,主持人米切和艾莉克絲既是朋友也是配合默契的鑽石搭檔,在全美影響力極大,甚至很多年輕人想像著他們倆就是自己心目中完美的父母形象。

可這一切,都被米切的一樁醜聞給打破了。

米切被多位曾經的女下屬、同事指控有不當性行為而形象盡毀,一夜之間,從此前儒雅得體的新聞名主播成為人人喊打的「性掠食者」。工作沒了,妻子也迅速和他離婚了,並且帶著孩子們離開。

《早間新聞》節目組得知醜聞被媒體曝光是在凌晨,也就是說艾麗克絲必須在幾個小時後就要獨自主持早間新聞,並且要向全美觀眾說明電視網、節目組和她本人對這件事的立場。


這份聲明很重要,既要表明立場,又要儘可能的挽回觀眾對於這檔節目的好感度。

可以說,分寸拿捏相當考驗人,既要真誠,又要讓觀眾信服,不然大眾憑什麼相信你倆搭檔了十五年,你真的什麼都不知道?既然他是性掠食者,那你倆都真的沒什麼事情嗎?

即使情緒起伏再大,即使高層給予的壓力,就象是自己被孤零零扔進了狼群,艾麗克絲還是那個只喝芹菜汁,情緒管理異常到位,能夠在紛亂思緒下仍然能梳理清思路的那個專業媒體人。

這一次,她沒有用製作團隊寫好的聲明稿,而是自己面對鏡頭吐露心聲。

既表示了對受害女性的關懷,也極有分寸表示自己很難過,一個自己認為非常了解的米切身上發生了這樣的事,她震驚、不安和難過,這雖然是《早間新聞》最艱難的日子,但是公司對於任何程度的職場性騷擾都是零容忍。相信團隊和觀眾都會陪節目一起度過難關,因為他們多年來如同家人。

既真誠,還煽情,她所表露出的那種痛心、難過、憤怒也是她的真實感受,而她是那個必須要振作起來,穩定大局的人。她依然是正直、公正、客觀的媒體人。

不得不說,這篇聲明確實非常打動人,就連一向對艾麗克絲沒什麼好感的新聞部高層老總,也認為她這一次表現相當亮眼,全程都抓住了觀眾的心。


可是,為什麼此前五年,艾麗克絲都表現平平,毫無驚喜呢?

《早間新聞》的收視率越來越被娛樂化的新聞節目《美國日間秀》漸漸追平,很快將優勢不再。

收視率意味著廣告收入。而廣告是電視台收入的主要來源。

當艾麗克絲還在和自己的團隊評估著米切醜聞給自己帶來的嚴重後果,需要後續採取哪些補救措施時,她的品牌顧問、法律顧問都在給她建議,甚至她的律師認為米切走後,這反而是艾麗克絲的機會,意味著獨挑大樑的機會來了,可以重新談下續簽合約的優厚條件,畢竟放眼全台,短時間內能和她平起平座能力的人,少之又少。

她們覺得公司不敢拿收視率下滑開玩笑,一定再次來找她以豐厚條件續約的。


可艾麗克絲不知道的是,如果沒有突然爆出的米切醜聞,那麼最先出局的人就會是她自己。

在電視網新聞部高管的眼中,這五年來,艾麗克絲的形象刻板,毫無驚喜、主持風格也沒有絲毫進展和突破,面對電視鏡頭和越來越年輕的觀眾,她的形象不再具有吸引力,身上也沒有話題性,如果不換血,收視率必將進一步下滑。

從業十五年,從專業素養上艾麗克絲肯定無可指摘,包括這次的危機時刻,雖然自己情緒幾近崩潰,可還是完美的處理了。那麼收視下滑的原因在哪裡?

劇中用了對比的手法,似乎在向我們展示著網絡和大眾所代表的趨勢,除了象艾麗克絲這樣看上去幾乎是完美的,高冷女主播,還有另一種網紅爆款主播。

她就是瑞茜扮演的東南電視網記者---一言不合就說髒話的布萊德利。

在網際網路時代,可能你隨便玩玩的一個小視頻就能突然間莫名其妙的大火。

布萊德利就因為在採訪現場怒懟一個青瓜蛋小伙時,被人用手機錄了下來,上傳到網上,不到一天時間,就有了一百萬次的點擊率,並且還在不斷的上升。

最後的播放量超過了五百萬,這段視頻讓她丟了東南電視網的工作,但也讓《早間新聞》欄目組發現了她,邀請她上節目。

並且在和艾麗克絲的互動中,兩位截然不同的女人,在鏡頭前那種角力和競爭感,頓時讓採訪變得深刻、有趣了起來。節目頓時有了觀點的輸出和碰撞的火花,甚至艾利克斯一度處於下風。

這樣雙方你來我往,互相有觀點碰撞的採訪無疑是好看的。

這也讓新聞部高管開始注意了布萊德利,甚至有讓她加入《早間新聞》的想法。

很多人都覺得這是瘋了。

我到覺得新聞部主管真的是眼光毒辣。

他看到了布萊德利身上的矛盾性、話題性和她本身的專業性和對新聞的敏感度。


布萊德利既專業又敬業,不怕吃苦,常年採訪第一線,去的都是別的女記者都不願意去的地兒,車禍現場、罷工、自殺現場,與普通民眾接觸很多,對於新聞有著自己獨到的看法,並且她幽默、深刻、自黑又有趣,這樣的人本不該止步於基層記者的位置上。

到底是什麼絆住了她?

原生家庭。


既脆弱又情緒化的母親,完全放棄養育責任的父親,吸毒的弟弟。她為了弟弟,換了多少份工作,分了多少次手,送了多少次戒毒所,但每次她花了大筆錢,費了很大的力氣將弟弟送進去,要不了幾天,母親就會將弟弟接出來,原因是她無人陪伴。於是接出來的弟弟很快又走上了復吸的道路。

她累到崩潰,卻也從未想過放手,不管他們。

她年過四十,卻單身一人,事業上也毫無進展,生活的壓力,情緒上又無處釋放,所以,當她怒懟那個憤青時,她一連中的質問,她對於煤礦的了解,礦工們艱難的生活,黨派之間的騎牆和從來不處理問題,她都一股腦的說了出來,最後那句嘶吼:太累了,我都累死了!

這聲嘶吼,引起了絕大多數人的共鳴。

太累了,生活太難了。

誰不是這樣呢?


正是這種無意間情緒化的表達,說出了人們內心真實卻又無處表達的情緒。

這也是一夜之間視頻瘋狂流轉,最後達到五百萬次播放的原因。

她有著爆紅的潛質,她有同理心和共情力,她那些不完美的生活經歷,反而在某種程度上成就了她。

大眾對於完美的偶象已經見到的太多了,更希望看到的是一個真實、有趣的人。

也正是這種真實、有趣、敏感讓高層注意到了她,在一番激將艾麗克絲之後,為了面子的中年職業女性也是拼了,與其被別人趕下台,不如早一步宣布是自己主動發掘了新人。所以,一通神操作,布萊德利成為了《早間新聞》的新主播。

反觀金牌主播艾麗克絲,多年來,她距離一線新聞已經太遠,新聞稿送到她的手上,已經經過了層層篩選和修改,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失真,她缺失了對於新聞的感受力,自己沒有感受的新聞,也很難引起大眾的共鳴。

為什麼她在播報米切醜聞聲明的時候,那樣奪目,那是因為那件事對她造成了衝擊,她在鏡頭前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感受,所以更容易引起大眾的共鳴。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早間新聞》的製作人,是一個個性平和的人,他對於節目沒有太多推陳出新的想法,在某種程度上,他應該負有主要責任。他太想拼收視率,自降了節目的格調,想和《美國日間秀》那種娛樂化新聞的一樣,但既沒達到效果,也失去了本身的特色,原本的忠粉也在漸漸失去。


他只想做不出錯的新聞 ,面面俱到,甚至每次的節目都要顧及到各種黨派和各種政治觀點,這樣做出的節目自然中庸,失去了活力和吸引力。

比如布萊德利的首次新聞秀,有關布萊德利的成長經歷,完全失真,極盡美化。看著一向對自己不滿的母親,居然在鏡頭前,不停的誇讚著自己,說小時候的自己多麼的優秀。


與母親一向不和,又同樣憎恨虛假的布萊德利,毫不客氣的在節目上指出,自己小時候並不優秀,她不想讓所有觀眾都覺得,只有特別優秀的人才能主持晨間秀,自己的成長中也曾遇到很多的困難,一樣的迷茫和受到過傷害,自己15歲的時候就曾經墮過胎,犯過錯誤,人總要成長和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如此駭人又隨機的言論,所有工作人員都被嚇傻了。不出意外的是,收視率爆了,而隨之而來的惡評也一樣多,無數人反對她,廣告商表示要撤檔,但更多的女高中生支持她,理由是:我們有權利做出自己的選擇,是成為少女媽媽,還是墮胎後繼續前行,象布萊德利一樣,在很多年以後終於實現自己理想的人生。

爭議越大,收視率越高,甚至到了全民討論的層面。本來民眾對於反墮胎法案就一直有爭議,尤其是女性。

布萊德利已經成為了爆款主播無疑。

她給這檔節目帶來了新的活力,也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和衝擊。


但總從一個角度去理解新聞中的人物,總會失真,四平八穩,總會被超越。

擁有活力的同時,自然也會擁有攻擊性。

一味的討好和投喂觀眾,也未必能取得成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j_CRlW4BMH2_cNUg-h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