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並解讀《北京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有關內容。《行動計劃》分為引言、重點任務、保障機制、重點項目四大部分,共梳理重點項目27個,包括以文化設施建設為主的「硬體」優化項目,以及以政策保障為主的「軟體」升級項目。
【目標】
到2022年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實現收入破1.5萬億元
北京2006年在全國率先提出發展文化產業,多年來文化產業增加值占比和增速保持全國領先。2019年,全市文化產業保持良好發展態勢,1月-11月規模以上法人單位實現收入11146.2億元、同比增長8.3%,其中文化核心領域實現收入9921.4億元、同比增長10.1%。文化產業作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已成為助推北京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在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進程中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2018年6月,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確立了由「兩大主攻方向、九大重點領域環節」構成的文化產業高精尖內容體系,並提出九大產業促進行動。在《意見》框架下,市文化改革和發展領導小組研究印發《行動計劃》,回答了未來3年北京市文化產業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應當「干哪些、怎麼干、誰來干」的問題。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要實現收入突破1.5萬億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保持在10%以上。《行動計劃》共提出了4項重點工作,分別是推動精品內容創作生產,提升智慧財產權轉化質量,暢通文化傳播渠道,打造國際一流的融媒體中心。
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主任劉紹堅介紹,通過重點任務和重點項目的實施,力爭通過3年努力,實現創作生產精品化、文化創意品牌化、新興業態多元化、市場體系現代化,初步形成首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體系。
【重點任務】
打造IP運營為核心的特色小鎮
在推動精品內容創作生產方面,《行動計劃》部署了抓好重點題材項目創作,鼓勵音樂、影視、網絡文藝等作品創作生產,打造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重點項目等方面重點任務。
在提升智慧財產權轉化質量方面,《行動計劃》部署了實施智慧財產權融合運營示範工程,將打造以IP運營為核心的文化景區和特色小鎮,推進北京文化產權交易中心等交易平台建設發展,鼓勵國有文化企業和公共文化事業單位利用IP資源實現價值轉化等方面重點任務。
《行動計劃》還提出,推進演藝之都、影視之都建設,完善實體書店布局,培育發展網絡視聽、移動閱讀、在線教育、網絡文學、數字出版、知識服務、電子商務等新興網絡平台,加大影視譯制基地建設,推進文化企業海外布局等方面重點任務。
研究制定建設「設計之都」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部署了推進「設計之都」建設,培育領軍設計機構、高端設計人才、專業化設計園區,開展北京市設計創新中心認定,支持創意設計類眾創眾包服務平台建設等方面重點任務。
據了解,2019年1月-11月,全市規模以上創意設計服務業實現收入2490.9億元,已成為九大行業中僅次於新聞信息服務的第二大支柱。目前,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建設「設計之都」的相關行動計劃。為推動文博創意產品創新性發展,《行動計劃》還部署了加大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力度,推動北京老字號傳承復興等方面重點任務;部署了推動網絡遊戲創新發展,支持原創動漫遊戲產品開發,推動電競產業蓬勃發展等方面重點任務。
《行動計劃》部署了著力提升首都城市空間文化品質,有效盤活老舊廠房資源等方面重點任務。據介紹,2017年底本市印發了《關於保護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不久前,市文化改革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指導意見》基礎上研究出台了《保護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項目管理辦法(試行)》。根據調查,截至2019年9月,全市各區共梳理出老舊廠房資源774處,總占地面積約3227萬平方米。
加快發展文化科技領域高端裝備製造
《行動計劃》提到,重點推進開展文化科技領域關鍵技術攻關和應用,文化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和示範企業認定,加快發展文化科技領域高端裝備製造等方面重點任務。加快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將重點著眼提升旅遊文化品質和強化旅遊對文化的傳播功能。推進文化與體育互融互促,將以籌辦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為契機,重點推進滑雪、滑冰等冬季項目與文化表演融合互動,開展5G+8K超高清體育賽事轉播創新試驗研究,著力提升品牌賽事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加快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區建設。
在推動文化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上,《行動計劃》部署了實施「文化商圈」計劃,建設時尚之都,打造文化休閒娛樂精品項目,發展文化與健康、養老、養生、醫療等多業態融合的康養產業,推進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等方面重點任務。
推動創辦文創銀行
在創新文化投資模式下,《行動計劃》部署了持續完善文化投融資服務體系,鼓勵文化金融機制創新,優化財政資金支持模式等方面重點任務。為解決文化企業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困局,北京市綜合運用銀企合作、建立平台、貸款貼息、融資擔保、培育上市、設立基金等多種手段,在全國率先建立健全文化產業投融資服務體系。
2017年起推出「投貸獎」聯動政策,通過「政策+市場化平台+服務+生態圈」的模式,在大幅提升文化企業融資成功率的同時,有效降低融資成本。截至2019年底,「投貸獎」累計支持項目2009個,支持金額12.12億元,拉動投資1071.78億元,放大倍數達88.44倍。據了解,下一步,相關部門還將積極推進打造「文創板」,推動創辦文創銀行,設立北京文化發展基金,進一步優化完善北京文化金融服務體系。
此外,圍繞壯大文化市場主體,下一步還將重點在培育壯大骨幹文化企業、支持中小微文化企業創新發展等方面發力。大力促進文化消費,部署了完善消費激勵引導機制,提升品牌活動發展質量等方面重點任務。下一步,圍繞激發文化消費增長潛力,將繼續發揮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北京惠民文化消費電子券、北京文化消費品牌榜等既有品牌的引導作用,同時積極培育新型文化消費模式、文化消費場景,打造更多群眾身邊的城市文化空間。
此外,強化人才智庫支撐,重點圍繞人才培育、人才引進、人才合作,以及高端文化智庫平台建設等方面進行任務部署。做優市場服務環境,重點圍繞加強版權保護,健全文化市場監管體系,完善中介服務平台功能等方面進行任務部署。
本報記者 盛麗/文 邰怡明/插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jPLim28BUQOea5Ow1C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