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雙子殺手》上映的第五天,累計票房1.66億(根據貓眼數據)。
延續上一部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4K/3D/120幀」,並用特效製作年輕版威爾·史密斯,65歲的李安在電影創作上沒有流露出絲毫的保守懈怠,反而用新作《雙子殺手》再次展現他在探索電影技術上的敢為人先。
「李安的一小步,電影的一大步。」這是《雙子殺手》在國內上映時,不少電影人給出的評價。例如導演兼製片人張小北就是全程在「哇哦」的驚嘆表情中看完了該片。對於李安這次的技術突破,觀眾和影評人都肯定影片帶來了非凡的觀影體驗。有影迷表示:「影片沉浸感非常強,特別是打鬥鏡頭,讓人覺得如同是在旁觀。4K下的特寫鏡頭也更能讓人感受到氛圍和情緒。」
圖片來源於網絡
毫無疑問,單從從畫面的技術上講,《雙子殺手》贏得了一片讚譽,特別是對側重技術的影迷來講,頂配版簡直是一次視聽盛宴。從影響力上來講,《雙子殺手》也遠遠超越了《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上映時,全球只有5家影院能最高規格放映,國內也只有兩家。而三年後,全國已經約有60家影院支持3D/2K/120格式,約30家影院支持3D/4K/120頂配格式。
這部影片,通過Cinity系統,讓更多人領略了三年中電影技術的進步。不光是Cinity,CGS中國巨幕、杜比影院、IMAX等高規格影廳基本都能支持60幀放映,這種現象是空前的。可以說,繼《阿凡達》之後,沒有哪部電影能夠像《雙子殺手》一樣獲得人們對技術和效果的廣泛關注。《雙子殺手》也讓普通人對高技術格式有了切身感受。
技術的不斷發展,無疑是電影賴以生存的基礎。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美中不足的放映故障
從技術角度看,李安的嘗試可以代表未來全球範圍內電影技術進步的方向。然「好事多磨」,除了關注影片的高技術,這幾天大家討論最廣泛的便是《雙子殺手》高幀率放映時,個別影院出現了一些「狀況」。例如:
南昌某影城杜比影院在首映場在放映3D/2K/120幀《雙子殺手》時,出現諸如跳幀、掉幀,3D變2D的現象。
揚州某杜比影院在放映時出現了音頻卡頓現象;南昌某些影院120幀放映時,銀幕上方缺了一塊;南京江北某影院3D/60幀格式放映出現故障,最終改成2D/24幀……
更有甚者,有網友爆料昆明某影城Cinity系統在放映3D/2K/120時,重試了12遍都沒有成功,最終改映《中國機長》。
在艾維電影互動群里,也有不少影院人士放映,高幀率放映出現了故障:
故障背後的問題,值得改進
放映事故本身或許沒有再提的意義,因為以上只能說是個別現象,絕大部分高格式放映帶給觀眾的也都是正面效果。但分析一下其背後存在的問題,或許對新技術的發展有積極意義。記者認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值得深思:
首先,新技術的推廣是一項系統的工作,從技術本身、宣傳、設備部署、安裝調試、質量把控等是一個有序的過程。
就「雙子殺手」高規格影片的影院落地項目來講,啟動工作還是晚了。拿Cinity技術來說,早在今年三月底的CinemaCon就進行了技術發布,也明確宣布其放映的第一部高技術規則電影是《雙子殺手》,理論上應該是有充分的時間來準備的,但實際上有許多CInity廳都是在最後的兩三個月里舖設的,準備工作不是很充分。此外,不少具備60幀放映能力的影城自身也沒有做足準備。有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大部分影城具備放映60幀影片的能力,但事先未設置放映通道,導致能放60幀而放不了。」某業內人士向艾維電影記者透露:「發行方在開映前沒少強調遮幅的事情,但還是有很多影城影片都上映了還在考慮到底放遮幅還是寬幅的問題。」
有知情人士表示,測試片大半個月前就已經放出了,完全可以模擬實際環境放映,但還是有不少重點影城,在上映前一天在通宵調試,重點影城尚且如此,更不用說普通影城了。而片方考慮也很不周全,有影院人士表示:「雖然《雙子殺手》的數字拷貝版本多達十幾個,但3D/60幀備份只有2D/24幀版,導致有些影院在60幀放映出問題時,只能改放2D,而不是3D。」
可見,一項新技術,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做好服務,才能確保質量。
其次,針對一種新技術,應該是要嚴控技術指標的。
據艾維電影所了解的情況,杜比影院放的是2K+120幀版的《雙子殺手》,但有影迷表示,個別影院杜比影院的亮度不夠,效果並不好。杜比影院是當前被稱為最高端的影院技術標準,其最大的亮點是「杜比視界」,其中HDR也是引以為傲的,但HDR的基礎是亮度,沒有亮度就談不上HDR。再比如Cinity系統,從其公布的性能上來講,是可以完美匹配4K/3D/120幀格式的,但據某些影院投資者反應:「很多影城都是緊急改造的,並沒有經過那麼嚴格的專門設計。」
雖然最終影響放映效果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一個原因往往在於廠商對技術指標的把控是否嚴格,設備安裝完成了後應該有監管和調整的過程,使設備指標始終保持在標準之內。
再次,從這次的放映故障來看,影院的技術力量是比較薄弱的。
就我們所了解到的各地影院出現放映狀況的情況來講,大多是由於影城自身技術力量不足而造成。從放映設備上來講,第三代放映機包括伺服器都是能夠適應4K/60幀內容放映的,問題在於平時大都數影片都是2K/24幀放映,設備的很多功能都是被「閒置」的,等到真正要用了,又臨時抱佛腳,忙中出錯。
此外,在這麼多指標里,只有亮度指標是跟影院的日常維護密切相關的,比如防止灰塵的污染,光源亮度的調整等,但隨著放映員被邊緣化,一般的影城已經沒有人去做這方面的事情。
可見,「減人增效」這個詞有點被過度解讀的意味,甚至「減人」減到連基本的東西都已經拋棄的地步。電影作為綜合性的藝術和綜合性的技術,若是沒有一定的技術來保證放映,也許短期內看不出什麼問題,但是從長期發展來看,或者當高技術版本出現時,問題就會集中反映出來。
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雙子殺手》是對未來電影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的影片,雖然上映過程中有一些「美中不足」的遺憾,但不可否認它是一部在探索和助力電影藝術進步的電影。
而唯有將新技術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對待,才會少走彎路,少留遺憾,讓人們從「好奇」過渡到「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