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的夜晚,年輕的姑娘睡醒一覺,起來查看收養的一隻流浪貓。這隻貓很乖,大概是因為在外流浪經受了太多的苦難,所以白天在家裡格外溫順。姑娘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東植。
就在姑娘的手剛剛觸碰到東植的身體時,東植突然發狂,伸爪子將姑娘抓得滿臉是血。
這並不是恐怖故事,這是紀實。年輕的姑娘叫田洙,東植在夜晚突然發狂抓傷田洙的事情,持續了六個月。這六個月里,田洙每晚都遭到攻擊,臉上、手上、身上全是傷疤,最可怕的是眼角開裂,差點失明。
可在白天東植依舊是那個純良無辜的小貓咪,會和田洙玩耍,向她撒嬌。這讓田洙一度以為是自己的問題,而且當閨蜜陪她一起睡覺時,發狂地東植依舊只攻擊田洙。
田洙認為「是不是它不喜歡我」所以才聯繫了《Kritter Klub》節目組,這是一家專門幫助貓咪的節目。節目組特意找了一位動物專家,專家多次觀看錄像後,才知道東植每到夜晚發狂的原因。
錄像中有一個細節:東植每次攻擊前,眼睛不停眨動,表示它在做夢。
專家直言,東植是在做噩夢,身體跟隨噩夢做出攻擊。但是東植的攻擊完全是無意識地,醒來它也不會記得自己做了什麼。
所以貓咪真的跟人一樣睡著了會做夢,可是為什麼東植做噩夢卻攻擊收養它的田洙?
貓咪是怎樣做夢的?它們的夢裡都有什麼?貓一天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睡覺,那在什麼時間是貓咪做夢的時間,像東植一樣在晚上做夢嗎?如果說做夢期間發生的動作是無意識的,那做夢對貓咪來說意味著什麼?貓咪做噩夢對鏟屎官來說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嗎?我們先看幾個具體事例,進而剖析貓咪做夢的深層原因,探究貓咪夢境的秘密?
1959年,克勞德伯納德大學的Michel Jouvet教授和麻省理工學院的J F Delorme教授對於貓咪是否會做夢這個問題做了實驗。實驗中他通過手術將貓咪腦中負責REM睡眠時癱瘓自主肌肉的神經切斷,這種狀態被稱為「肌張力缺失的快速眼動」,它們會將夢裡發生的事通過肢體動作表現出來。結果發現貓咪在睡夢中做出了脖子抬起、頻繁蹬腿等動作,這一實驗表明了貓會做夢,而且夢境與它們經歷過的事情相關。
法國生理學家波希爾·諾夫做了同樣的實驗,實驗中兩隻睡著的貓打了起來,而波希爾·諾夫在一旁發出動靜,甚至放一隻老鼠在它們身邊,它們依舊在打架,對其它動靜無動於衷。
這兩個實驗都表明了貓咪會做夢,作家帕梅拉·梅里特的貓詹姆斯·邦德曾失蹤過兩個月,回來後貓咪經常會在夢中發出呻吟,還會突然驚醒。梅里特堅信邦德一定是在做噩夢,失蹤的這兩個月一定發生了不好的事。
麻省理工學院的Matthew Wilson教授通過大鼠走迷宮的實驗,檢測走迷宮時以及睡眠時的大腦活動,第一次知道了動物做夢會夢到什麼。由此可以得出結論:貓會做夢,它們的夢境通常與日常生活有關。
據塔夫茨大學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稱,人和貓的大腦的物理結構非常相似。人腦和貓腦都有大腦皮層,具有相同的裂片。而在非人類動物睡眠的研究中,研究者發現很多哺乳動物動物與人一樣存在快速眼動睡眠(REM睡眠)和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睡眠)。人和貓的整個睡眠過程都是由快速眼動睡眠和非快速眼動睡眠交替構成的。
又稱異相睡眠,或者去同步睡眠。這一睡眠階段對感知外在事物的意識減少,意識主要由內部而生,運動神經元受到抑制,肌肉處於麻痹狀態,但眼球會快速轉動。此時大腦的神經元活動與清醒時相似,呈現快速、低電壓去同步化的腦電波,做夢常常發生在這一階段。
REM睡眠期腦電圖
是指沒有快速動眼運動的睡眠時期,這一睡眠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睡眠的開始,人們會感覺到睏倦;第二個階段已經進入無意識階段,不過很容易清醒過來;第三個階段進入熟睡期,身體會逐漸放鬆;第四個階段是深度睡眠,也稱為慢波睡眠,一些夢境可以在這個時期產生,但比較模糊零散。然後就會進入REM睡眠。
人的睡眠過程中每完成一個REM睡眠和一個NREM 睡眠,就稱作一個睡眠周期。人類一個晚上的睡眠會重複出現4-5個睡眠周期,每次睡眠周期持續90到110分鐘。而第一個睡眠周期中NREM睡眠約占90分鐘,REM睡眠只占10分鐘左右,隨著睡眠周期的重複,REM睡眠的時間變長,夢境也會變得越來越長。
睡眠時的腦電圖
貓一天的睡眠時間長達16個小時,相比之下人只有8個小時左右。但是我們可以發現,有時候在貓咪睡覺時從貓咪身旁經過,貓咪會立刻睜開眼睛。所以我們的小貓咪一天睡的十幾個小時並不像我們人類晚上一次睡七八個小時。它們的睡眠大致可以分成三種:
貓咪的深度睡眠實際上非常少,大約占它們睡眠時間的四分之一。這一時期主人可以看到貓咪身體比平時更放鬆,也會出現奇怪的姿勢,甚至可以聽到貓咪打呼嚕的聲音。
在進入深度睡眠之前,貓咪先進入較長時間的淺度睡眠。這是源於它們在野外生存的本能,淺度睡眠期間貓咪還保持著警惕,外界有什麼動靜它們可以迅速恢復身體機能應對。
大部分的時間,貓咪都在假寐,也就是我們人類世界的打盹兒。當你發現貓咪趴在地上「揣著手手」眯眼睛時,它們可能就是在假寐打盹。這一階段它們會閉目養神,保持體力。但是又能隨時清醒,在任何時候都能起來。
貓咪睡眠時是深度睡眠和淺度睡眠交替進行的,而深度睡眠持續的時間很少,大約只有6分鐘,而淺度睡眠則持續20到30分鐘,所以貓咪在睡覺時非常容易驚醒。而深度睡眠才是貓咪恢復精力的重要睡眠階段。
我們前文說了貓咪的睡眠與人相似,它們的一個睡眠周期也是由REM睡眠和NREM睡眠構成,做夢就發生在REM睡眠階段。也就是說,貓的一個睡眠周期持續的時間為26到36分鐘,這隻相當於人的一個睡眠周期的大約四分之一。將貓咪的深度睡眠和淺度睡眠與之對應就發現,貓咪的REM睡眠,也就是會做夢的情況就發生在深度睡眠向淺度睡眠轉化的這個時期。
在REM睡眠階段,肌張力喪失,簡單地說就是身體處於「癱瘓」狀態,這是由大腦中的「腦橋」這部分負責的。如果「腦橋」出現損傷,身體就會跟隨夢境作出反應,經常夢遊的人很有可能是「腦橋」出現了損傷。但是在這一階段人體很容易被喚醒,對於貓來說也是一樣。
貓的REM睡眠只占到整個睡眠周期的10%,也就是說,一個睡眠周期貓會做夢的時間大概在3分鐘。在這3分鐘貓的肌肉也是處於無力狀態,但是同樣很容易被叫醒。而且貓咪的聽力和感覺更加靈敏,所以貓咪並不會因為做了個夢、肌肉無力的時間被危險「襲擊」。
不過在野外的貓咪,它們更加警覺,如果不是在很安全的地方不會放任自己進入深度睡眠狀態,那也就不會迎來深度睡眠後的REM睡眠階段,換言之,野外的貓咪輕易不會做夢。另一方面,即使它們會做夢,它們被驚醒的那一刻就已經知道危險來臨了,睜開眼睛就可以迅速做出反應。
鏟屎官們總會想,自己家的小貓咪做夢的時候會做什麼夢呢?會夢到香噴噴的罐頭還是漂亮的小母貓?會不會夢到它的鏟屎官呢?
前文說過,貓的夢境通常與現實生活有關。
有句話叫「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目前對夢境普遍的看法是,大腦在鞏固和處理白天收集到的資訊時,一些資訊流被意識捕捉到並解讀成光怪陸離的視、聽覺的畫面。
貓咪的夢境同樣如此,從科學家做的實驗來看,它們的夢裡出現的就是它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在那種場景下做出的某種反應,它們也會做好夢和噩夢。
所以它們的夢裡,小魚乾、罐頭、小母貓、鏟屎官都會有的。它們的夢裡會出現的事物是它們見到過或者親身經歷過的。如果你看到你的貓在咂巴嘴,那它可能就夢到自己在吃好吃的東西;如果在蹬腿,說明它可能夢在自己在玩耍或者追趕等等。
還記得文章開頭的田洙和東植嗎?東植做噩夢會攻擊田洙。這也是做了夢下意識的身體的動作,而噩夢的來源,就是童年的陰影。
東植的童年十分艱險。它生來就是兄弟姐妹中體格最弱的那個,它的媽媽多次驅趕東植,後來帶著所有的兄弟姐妹搬家,唯獨丟下了它。它從小就一隻貓掙扎生存,被別的貓欺負,在遇到田洙之前,從未享受過疼愛。
所以在遇到田洙後,它害怕再次被遺棄,這使它每晚只能在田洙身邊才能睡的安穩。而這種害怕的感覺又不斷讓它想起以前的經歷,所以才會在無意識的攻擊身邊的田洙。
還好善良的田洙依舊沒有放棄東植,她按照專家建議給東植按摩頭部,使用動物精油舒緩東植的情緒,讓東植相信愛,相信自己不會被遺棄,最終東植再也沒有因噩夢攻擊過田洙。
夢對貓咪來說有很重要的意義,研究發現,剛出生的幼貓REM睡眠占比達到100%,當它們出生28天後,這一比例縮短到50%,隨著成長,最終會穩定在10%。做夢對貓咪主要有這些作用:
通過對貓咪睡眠的了解,才發現它們並不是懶,它們時刻保持著警惕,並能在睡夢中學習。真正進入深度睡眠,讓自己身體放鬆的時間加起來也不過4個小時。
在貓咪睡覺時,如果鏟屎官打擾的話,會不會出現攻擊鏟屎官的情況呢?如果每隻小貓咪像東植一樣,那對鏟屎官來說豈不是很危險的事?
像東植這樣的情況,是屬於留下的陰影太深。我們家養的小貓咪,一般無憂無慮,最多會感嘆一下自己為什麼沒有小母貓,所以夢中不會有過激的行為。
觀察到貓咪做夢時,儘量不要打擾。當發現貓咪做噩夢時,鏟屎官可以輕輕撫摸貓咪的頭部,讓貓咪放鬆情緒,幫助貓咪從噩夢中醒過來。
快去開一個貓咪愛吃的罐頭吧!你的小貓咪在夢裡聞著味道就會做出美味的夢,醒來就會更愛你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