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見到盲人,但據2021年統計我國的視障人士數量為1731萬。據《2020寵物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寵物犬數量為5222萬,然而導盲犬僅有200隻。
因為「盲人帶導盲犬乘坐公共運輸工具被拒絕」、「導盲犬在工作過程中遭到人惡意傷害」、「酒店拒絕導盲犬進入」等事件的出現,關於導盲犬的科普也越來越多,從它們的挑選、培訓到它們的工作狀態等,都有詳細的介紹。
但是了解完導盲犬後,又有人發出了這樣的質疑:導盲犬的作用只是帶領盲人避開障礙物而已,它還要盲人去照顧,培訓一隻導盲犬花費十幾萬,成本這麼高, 那導盲犬存在的意義還不如一根盲杖!
我們先系統地了解一下導盲犬是怎麼培訓出來的。
每一隻導盲犬從出生就要先查它的血統,祖輩三代不能有咬人傷人的記錄,甚至連對人呲牙都不能有,不合格的立刻淘汰。
當小狗長大到45天,它們會被送到寄養家庭,學會如何與人類相處,建立與人類的信任和感情,認識這個社會,服從指令。從這個時候開始狗狗就要學會拒食,寄養家庭只能喂它狗糧,不能給它人吃的食物,否則這隻狗將再也不能成為導盲犬。
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出現對人類的不友好行為,過於活潑、精神不集中、膽小、服從性不佳的,立刻淘汰。
1歲,狗狗被接回訓練基地,在這裡它們將接受很多訓練。它們要走直線、定點排便、克服好奇心、訓練記憶力和判斷力等。
狗狗聽覺敏銳,但是它們要聽各種各樣的聲音,並且要保持始終跟隨在訓練員身邊,不能出聲也不能有大動作,不受干擾保持鎮定。因為盲人看不見,狗狗突然的吠叫和動作會讓盲人產生恐慌。
一隻合格的導盲犬,要達到70項標準,經歷至少6次考核,淘汰率高達60%~70%,比警犬還高。
而導盲犬能真正上崗工作,還有最後一道考核,就是與盲人的適配。在一個月的時間裡,盲人與導盲犬共同訓練,一同生活,經歷兩次考試,才能最終決定導盲犬能不能到這家工作。
很多人覺得,培訓一隻導盲犬要花費十幾萬,導盲犬是有錢人才能買得起的。
實際上,導盲犬培訓合格後,是免費提供給盲人的,但是因為盲人太多,能領取到一隻導盲犬,只能說是緣分。
而培訓一隻導盲犬的花費,包含了這一隻合格的導盲犬和背後被淘汰的狗狗,它們的狗糧、疫苗、醫療等狗狗的生活成本和培訓用品,還有訓練員的工資、培訓基地的日常開銷。
被淘汰的狗狗,因為經過一些導盲犬的訓練,也會比一般的狗狗更親人、更有服從性,它們會被送往原來的寄養家庭或者找領養,從這一點來看,花費的這一部分資金也不算是浪費了。
培訓一隻導盲犬的成本的確高昂,但是導盲犬還比不上一根盲杖嗎?
對於這一點,曾經因導盲犬在小區內定點排尿,遭小區居民牴觸驅趕的盲人劉阿姨說,「一根冰冷的盲杖並不足以抵消我對黑暗和未知的恐懼,但查理可以」。
查理就是那隻導盲犬,它是一隻公狗,排尿時無法使用排便袋。因此接受的訓練讓它必須在小區路面上定點排尿。它不能進入草坪,是因為它不能讓它服務的盲人進入有障礙物的地方。
小區居民對此意見非常大,兩年的時間裡,不斷驅趕謾罵,甚至每天在小區群里打卡幾點查理又去排尿了。最終,劉阿姨只好每天帶著查理到小區外排便,連下雨都不例外。
查理覺得是自己連累了劉阿姨,有一段時間它不喝水,進食也特別少,它以為這樣就能減少排便,就不會連累劉阿姨被罵。
還有一次查理尾巴後邊出血,排不了便,去醫院檢查才發現肛門被尖銳物體戳傷了。至於是人為還是意外,劉阿姨看不見,查理不會說。
諷刺的是,該小區一些居民爆料,這個小區養狗的人特別多,這些狗都能在小區里遛,能在小區里排便,有些狗不栓繩,有些狗沖行人叫。這些都沒有人提,唯獨去為難一個盲人和一隻導盲犬。
盲杖的確可以幫助盲人避開障礙物,但是一隻導盲犬能做的不僅於此。黑暗中前方的未知和危險,遠遠不止是一個地面上的障礙物能概括的,而導盲犬能保護盲人走一條最安全的路。
而導盲犬更大的意義,是讓盲人減少害怕和自卑。出行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很簡單的事,可對盲人來說很難,他們最渴望的是能自力更生地做一些事。在外面,他們自卑於自己和常人的不同,害怕別人的拒絕和傷害,但是有了導盲犬,最起碼他們能自己行走,最起碼他們會知道自己不是在一個人面對未知的世界。
要解決盲人出行難的問題,肯定不是單靠配備導盲犬就能解決的。但是這些導盲犬,克服自己的本性,接受了嚴格的訓練,為一些盲人提供了服務,無論如何,它們也不應該被傷害、被冷漠對待。
全國有六百多個城市,只有兩百隻導盲犬,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遇到一隻導盲犬,這機率都能去試試買彩票了。至於被導盲犬咬傷的機率,還沒有出車禍的機率大。
遇到導盲犬,我們應該做的是不撫摸、不投喂、不拒絕、不打擾,而不是口出惡語。它們並不能影響正常人什麼,但卻是盲人出行的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