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3年,我的婚姻徹底無性:好的家庭,夫妻關係永遠是第一位的

2020-04-22     我是喵姬


世界上最失敗的一種婚姻,就是讓孩子充當「拯救者」。

文 | 勤一一

1.生了二胎,夫妻卻漸行漸遠

小梅的心事,一日比一日沉重。

已經整整一年沒有性生活了,她覺得這不正常。

自從三年前,生了二胎後,小梅就被照顧女兒和家務瑣事壓得喘不過氣來,去年兒子又上了小學,沉重的學業也需要小梅輔導,根本沒有時間和心思去關照老公。

剛生下女兒時,因為孩子小,要哄睡,又擔心影響老公休息,小梅一紙「調令」將老公請出了主臥。

住在書房的老公最初還有點委屈,漸漸地,仿佛也習慣了這種生活,整日整日地加班,根本沒心情想那件事。

畢竟,養兩個孩子的經濟壓力,也不是輕輕鬆鬆就能扛起來的。

夫妻倆同時不在狀態,時間久了,似乎是默許,乾脆把夫妻生活這件事兒取消了。

沒了身體上的親密接觸,夫妻之間的話也漸漸少了起來。

倆人更像是同居的室友、養娃的搭檔、合夥的食客。吃完飯,夫妻倆各進各的房。

歌德在小說里曾說:誰有一個好丈夫,從她臉上就能看出。當一個人在婚姻里享受到幸福與甜蜜,眼角眉梢都藏不住。

小梅覺得這兩年自己老得格外地快。

偶爾,小梅回憶起和老公新婚的時候,似有說不完的話,聊天聊到月亮都睏了,扯過雲彩被子蓋上了臉。

而現在,每天說話不超過十句,有八句都是關於孩子的。

有天夜裡,哄睡女兒,小梅失了眠。她瞪著窗外的月亮,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它心虛一般躲進雲層。

周圍漆黑一片,小梅緊緊地抱住自己的肩膀,無邊無際的黑暗像一張巨大的網一般籠罩過來,逼近她,最終縮成一個繭,緊緊地將她裹住。小梅覺得喘不上氣來。

一個念頭像幽靈一般從心底躥出:「我想離婚」。

小梅嚇了一跳,這個念頭仿佛蓄謀已久。

曾經有情有愛,如今有子有女。看起來生活現世安穩,夫妻卻漸行漸遠。

夫妻之間長久以來的忽視和冷淡,令小梅疲憊不已。

2.孩子不是拯救破碎婚姻的工具

張愛玲的小說《半生緣》里,姐姐曼璐的命運令人唏噓。

曼璐一生中做的最傻的一件事情就是,妄圖用「生一個兒子」來挽回她和祝鴻才千瘡百孔的婚姻。

曼璐把祝鴻才對她的冷漠和在外拈花惹草歸因於「沒有生一個兒子」。

祝鴻才想要兒子,她因為舞女生涯的經歷傷了身體,自己不能生,不惜狠心設計自己的親妹妹曼楨,哄騙她代替自己,為祝鴻才生孩子。

曼楨屈辱地生下了兒子榮寶,曼璐以為得償所願。

誰料到即便是有了兒子,依舊拴不住祝鴻才的心,他本性難移,整日燈紅酒綠夜不歸宿,甚至養起外室。

曼璐病重將死,祝鴻才卻視若無睹、不聞不問,甚至還指著鼻子罵她。

曼璐悔恨交加,最終悽慘地死去。

曼璐的愚昧和愚蠢有時代和眼界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她沒有真正意識到,她和祝鴻才婚姻的不幸,不是因為孩子,而是婚姻關係本身出了問題。

祝鴻才從心底輕視她舞女出身,加之他本性沒心沒肺,與渴望關愛的曼璐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

丈夫的眼睛裡從來「看不見」妻子的需求;妻子偏執地希望用孩子作為工具拴住丈夫的心。

這種沒有愛,只有權衡的婚姻,就像一襲外表華貴的袍子,內里爬滿了虱子。

榮寶是當成拯救這段婚姻的籌碼,表面上他被曼璐當成「寶貝」,其實是被當成「工具」。

缺位的父親、瘋狂的母親,榮寶長期被父母忽視、被下人欺負怠慢,甚至生病差點死去。他非但沒能拯救父母的婚姻,並且自己過得一點也不好。

世界上最失敗的一種婚姻,就是讓孩子充當「拯救者」。

孩子當不了拯救者,他只會成為受害者。

3.父母不和,是孩子心中最深的痛

熱播劇《讀心》中有一個情節:

吳傑14歲的兒子吳迪主動找到姚瑤律師,提出讓他的父母離婚。

他認為爸爸媽媽之間差異太大,爸爸大學畢業,媽媽沒有文化。父母的結合是因為姥姥家供養爸爸讀完了大學,爸爸為了感恩而和媽媽結婚,爸爸並不愛媽媽。

他非常肯定地說:我不喜歡現在家裡的氛圍,不喜歡他們吵架,兩個人都很痛苦。

有一幕特別戳心:

吳迪的父母在臥室吵架,吳迪拿著一把刀衝進去,往桌子上一扔:「你們最好把刀看好了,不知道我會不會受不了你們的爭吵,拿刀傷害自己!」

吳傑和春花面面相覷。

看著父母戴著假面具湊合在一起,睡在臥室里兩張風格迥異的單人床上,吳迪的心情該是有多壓抑,才會想要自殘。

前幾天,閨蜜分享了一個家庭故事:

閨蜜和老公鬧矛盾吵架了,閨蜜很生氣,抱著枕頭去了女兒房間。

臨睡前,不滿6歲的女兒小心翼翼地問:「媽媽,如果我明天表現好,能得到10顆小星星的話,你能不能實現我一個願望?」

第二天一整天,女兒都特別乖巧,認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終於得到了10顆星星。

捧著畫了10顆金燦燦小星星的卡片,女兒的一句話令閨蜜淚目:「媽媽,我的願望是,希望今天媽媽和爸爸一起睡。」

本來以為夫妻倆吵架,只要不當著孩子面,就不會影響他們的情緒。

殊不知,每個孩子的心靈是最敏感和脆弱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絲變化,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父母不和,最傷心難過的就是孩子。

4.爸爸愛媽媽,媽媽愛全家,是孩子最大的底氣

網上有個很有意思的提問:如果你是一位爸爸,當你下班回家後,你會先問候妻子還是問候孩子?

正確的做法,是先問候你的妻子,再去擁抱你的孩子。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庭則南轅北轍。很多爸爸在孩子出生後都一股腦把所有愛都傾注給孩子,忘了妻子其實更需要被呵護。

其實,爸爸愛媽媽,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被愛滋養的妻子,才有力量去愛孩子、愛全家。這是一個愛的良性流動的能量閉環。

爸爸、媽媽和孩子其實是個情感的三角關係。而好的家庭中,夫妻關係永遠是第一位的。

張德芬說:「夫妻,是彼此的恩人,攜手一起穿越傷痛、恐懼、不信任,最終到彼岸。」

婚姻的紐帶,從來不是孩子,而是夫妻日常相處的細節里靜靜流淌的柔軟和愛意。

作者簡介:喵姬,寫作里最會唱歌的,唱歌里最會寫作的,致力於內在和外表瘋狂的購物達人,個人微信xiaoruimiao618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jAo0r3EBiuFnsJQVFu8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