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重溫《紅樓夢》,發現有一個小角色有口皆碑,算是全書400多人物中活得好的。
她就是平兒。
作為王熙鳳的陪嫁丫鬟、賈璉的通房丫頭,她卻能守住底線,在夾縫中斡旋。
連寶玉都忍不住誇讚:
「賈璉之俗,鳳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貼」。
有一次,賈璉在外面偷娶了尤二姐,鳳姐知道後,假裝把尤二姐接進園子,變著法兒百般虐待。
平兒卻悄悄背著鳳姐,給尤二姐送好吃的,還帶她遊園。
尤二姐被鳳姐逼的吞金自盡後,也是平兒拿出自己的私房錢,幫她料理了後事。
後來,機關算盡的鳳姐倒台,平兒最終被扶正,從丫鬟逆襲成主子,勉強算有了個不錯的結局。
張小嫻說:「一個女人,最重要還是活得好。
只要活得好,從前所有的委屈、所有的傷害,所受過的白眼,一切愛恨情仇,後來的一天,都付笑談中。」
現實生活中,很多女人也像平兒一樣,她們也許沒有很好的出身,沒有驚為天人的長相,但卻能在紛繁複雜的世界裡,活出自己的風采。
譬如喜劇演員賈玲。
她出身一般,長相在娛樂圈也絕不出眾,但她最大的優勢,是男人喜歡她,女人也不嫉妒她。
戲裡戲外,賈玲給人的感覺,都是大大方方,沒有架子,和誰都能玩到一塊。
在節目裡,哪怕賈玲和沈騰來一個大大的擁抱,觀眾看了也不覺得尷尬。
如今的賈玲,事業春風得意,人生一路開掛。
很多人疑惑,為什麼像平兒、賈玲這樣的女人,反而活得比別人好?
仔細想來,也許是因為這一類女人身上具備三樣特質,即:會說話、懂共情、善思考。
會說話,以語言暖人
古人云:「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
會說話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修養。
會說話的女人,不會壓迫人,不會讓別人難堪,而是一開口就能給人帶來溫暖,讓人如沐春風。
董卿就是一個會說話、高情商的人。
一次春晚彩排中,青年美聲歌手王莉在上場時不慎摔倒。
面對這個場景,董卿立馬說道:
「剛才歌手王莉不小心摔倒,好在沒影響到她的演出。其實春晚就是這樣一個舞台,能站在這裡的都是最優秀的演員,大家都是摔倒了又爬起來才走到這裡的!」
短短一席話,不但化解了王莉的尷尬,也贏得了觀眾的掌聲。
又有一次,董卿在主持《詩詞大會》時,有一位只讀過四年書,卻愛了詩詞半輩子的農民伯伯來參加比賽。
因為是第一次登台,所以農民伯伯略帶緊張,董卿就寬慰說:
「因為那詩啊,就像荒漠中的一點綠色,始終帶給他一些希望,一些渴求,用有限的水去澆灌它,慢慢慢慢地破土,再生長,一直到今天。 所以即便您答錯了,那也是這個現場裡,一個最美麗的錯誤。」
一番話,既消除了農民伯伯的不安,也讓他哪怕回答錯誤時,也有台階可下。
有句話說:「一個人越能讓周圍的人舒服,越體現他的深層修養。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了一個人所能到達的高度。」
正因為董卿這麼高情商、會說話、讓人感到舒服和舒心,所以董卿的事業一直蒸蒸日上,很少有負面新聞。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每一個善於用良言溫暖人心的女人,都值得被歲月溫柔以待。
懂共情,以真情渡人
什麼是共情力?《共情力》一書中這樣解釋道:
「共情不是同情,而是放慢節奏,關注當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來努力理解另一個的獨特感受,做出利他行為。」
懂得共情的人,能夠真心實意待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單位里有個大姐,要說長相,她不是最美的,但奇怪的是,無論男女,都很喜歡她,年底評選先進的時候,也都推選她。
跟她相處久了,你會發現,她真的很耐心、很溫柔、很善良,非常照顧別人的感受,真心希望幫助別人走出困境。
有一次我失戀了,失意的情緒難免在工作中顯露出來,做的幾份文件都有一些小錯誤,給她的後續工作帶來不少負擔。
她第一時間找到我,不但沒有任何責備,還硬說自己得了2張免費的話劇票,執意要我陪她去看。
那場話劇是個喜劇,裡面有很多段子,讓人笑得前仰後合。她看我心情寬鬆下來,這才問我最近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不快。
我才知道,哪裡是什麼免費票子,分明是她為了陪我散心。我感激於她的好意,把心事托盤而出。
她一直耐心聽著,間或緊緊攥住我的手,給我勇氣和力量。
末了,她還回憶起當年她失戀的片段,講到自己如何「化悲憤為食慾」,後來整整胖了20斤,好不容易才瘦下來。
一番感同身受的話,讓我哈哈大笑。在她的寬慰下,我也終於走出了失戀的陰影。
她對我是這樣,對別人也是這樣,總是把別人的事情放在心上,非常有共情力。
更讓人意外的是,雖然她不會費盡心思地跑客戶,但她的業績卻是單位前三名。
老闆說,這其實都在情理之中。因為像她這樣懂共情的人,能讓客戶感覺到真誠和融洽。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共情,實際上就是一種處世的智慧。
能夠懂得用一顆共情的心去面對世界的女人,自然也能收穫來自世界的熱情與溫暖,收穫內心的幸福與安寧。
善思考,以思想悅人
張愛玲說,有美的身體,以身體悅人。有美的思想,以思想悅人。
要想贏得尊重和認可,不僅要靠顏值,更要靠思想。
有這樣一位老人,作為中國古典詩詞研究專家,她終其一生,都在學術的殿堂里潛心耕耘,耐心為人傳道、授業、解惑,將中國古典詩詞和文化的火種,傳播到有華人的每一個角落。
在影響世界華人盛典上,她榮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頒獎詞中這樣寫道:
從漂泊到歸來,從傳承到播種,有人說她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穿的「士」,她替未來傳承古典詩詞命脈,她為世界養護中華文明根系。千年傳燈,日月成詩。
這位老人就是葉嘉瑩。
她的學生席慕蓉說:
「葉先生講課的時候,那個感發的力量,當她介紹李白的時候,李白就很驕傲地出來了;當她介紹杜甫老年的詩歌的時候,杜甫就真的老了。」
葉老一生,歷經坎坷。
她少年喪母,婚姻不幸,晚年喪女,又歷經戰爭歲月,顛沛流離。
但她卻沒有被命運所打倒,而是告誡世人:
「我們應該有一種美好的、向前的、向上的、向善的持守。」
她不僅努力傳播思想,更努力踐行學以濟世。
今年五月, 95歲的葉老又拿出所得的稿酬,捐款1711萬,只為實現自己「書生報國成何計,難忘詩騷李杜魂」的夙願。
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一個內心豐盈的人,非但不會在歲月中褪色,反而愈發雲淡風輕、從容有度,讓人尊重和欣賞。
阡陌紅塵,大道至簡。
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每個人活著,都很難一帆風順。
但會說話、懂共情、善思考的人,卻能以從容的姿態,應對塵世的浮華和喧囂。
時光荏苒,花開花落。
願每個女人,都能讓男人喜歡,讓女人不嫉妒,活成人人羨慕的模樣。
註明:本文為有書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有書君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