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勝景,江蘇無錫

2019-07-30     薇薇小屋201507

​ 午飯休息時間,隨手點開一檔最新出品的綜藝節目《我們是真正的朋友》,徐熙媛、徐熙娣、范曉萱、阿雅四位明星好姐妹,在互為貼心閨蜜二十年後,依然不改少女時代的「瘋癲」,在四人難得結伴的旅行中,綻放出活力四射的迷人風采,並葆有甘之如飴的姐妹情,令人艷羨。

想到自己,由於求學工作等原因,輾轉於不同城市;與多年好閨蜜一起漫遊的美妙時光,則更顯彌足珍貴。打開記憶盒子,穿梭回到2013年的秋天,太湖之濱曾留下我和Aries相攜為伴的身影與足跡。

那時我曾在上海工作,國慶節前只有兩三天時間,彼此都還沒有計劃的我們,經短暫商量,很快達成一致,確定了目標城市——無錫,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無錫位於長江三角洲江湖間平原,東臨蘇州、南瀕太湖、西接常州、北望長江,是一個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歷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紀的商朝末年,歷經吳國、越國、楚國,最終被秦國統一,下屬秦的會稽郡,至今已有三千多年悠久歷史,可謂是江南文明的重要發源地。

游無錫最令人期待的風景,自然是位於太湖之濱北岸、聞名遐邇的「黿頭渚」。黿頭渚,顧名思義,即是形似巨龜、伸頸北望的湖濱半島。明代以前,黿頭渚便因太湖之濱斷崖峭壁的雄渾與茂林修竹自然風光之秀麗,成為文人雅士喜聞樂見的游賞之地。明末,東林黨首領高攀龍常來此踏浪吟詠,留下「黿頭渚邊濯足」的文化遺蹟;清末,無錫知縣廖倫亦曾臨湖題書「包孕吳越」和「橫雲」,形成兩處著名的摩崖石刻;而始建於1918年的黿頭渚公園,在民國時期曾為蔣介石的私家園林,堪稱「無錫第一勝景」。








黿頭渚包含諸多太湖勝景,閨蜜二人時而流連於「藕花深處」,時而徜徉於「長春花漪」;時而驚呼神來之筆的摩崖石刻,時而又讚嘆高大恢宏的古代帆船;在明媚的秋色里,於太湖之濱閒庭信步、移步換景。在「太湖佳絕處」,我們還驚喜的發現被譽為「東方游聖」的徐霞客銅像。










徐霞客,本名徐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出生於明朝萬曆十四年。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自22歲起便作別母親,離開家鄉,正式出遊;歷經30年,足跡遍歷21省市,寫就60萬字的《徐霞客遊記》,該書在地理、植物、地質、旅遊、民俗、文學等諸多方面,都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參考意義,被稱為「明末社會的百科全書」;尤其是在溶岩方面的研究,17世紀時曾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可以說,這樣一位旅遊界的祖師先賢,可是自小熱愛地理志的我的偶像,而《徐霞客遊記》也一度是我愛不釋手的枕邊書。

然而,徐霞客的故鄉顯然在江陰,緣何要在無錫的黿頭渚煞有介事地豎有徐霞客重達4噸多、耗資100餘萬的銅像呢?原來,黿頭渚是徐霞客400多年前壯遊中華的首游處,因此,為紀念徐霞客誕辰420周年暨出遊太湖400周年鑄造了這尊衣袂翩然的徐霞客銅像。

述及此,順便提到另一位我所崇拜的偶像,也與無錫有著不解之緣,便是文學研究與文學創作大師,被譽為「博學鴻儒」和「文化崑崙」的無錫雅士錢鍾書,而著名小說《圍城》則是被我當年捧讀珍視,並作過16開本摘錄筆記的文學啟蒙書。

暢遊黿頭渚的一日,止於太湖秋色中那無比瑰麗的湖景。







說起無錫的靈山勝境,亦是婦孺皆知、無人不曉。

「靈山勝境」以靈山大佛為核心景觀,大佛於1994年開始興建,1997年落成開光,自此形成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朴初先生提出的東方靈山大佛、南方天壇大佛、西方樂山大佛、北方雲岡大佛、中原龍門大佛之「五方五佛」之格局;而關於大佛選址的「靈山」,亦有源遠流長的歷史。相傳,1000多年前的唐代,玄奘法師西天取經歸來,遊歷到此,見「層巒叢翠」,景色非凡,大為讚賞,曰「無殊西竺國靈鷲之勝也」,「小靈山」因此而得名。

靈山大佛東臨青龍山,西望白虎山,北靠小靈山,南面秀美太湖,位置得天獨厚;集山川湖泊之自然靈氣,風水吉祥。大佛通體高88米,其中像高79米,蓮座高9米;據說由700噸重的銅板焊鑄而成,銅板展開後,面積相當於一個足球場大,而焊接技藝亦是極為精湛,簡直「天衣無縫」。

通往大佛之路,謂之「登雲道」,共有216級台階,上下共有7層平台,寓意「七級浮屠」。Aries和我一路登頂,至大佛腳下,也如其他遊客一樣不能免俗得抱一抱佛腳,祈求平安,並拍照留念。

除慈眉善目的巨型佛像外,「靈山勝境」還包括靈山梵宮、祥符禪寺、九龍灌浴、靈山照壁、降魔成道、五印壇城、天下第一掌、百子戲彌勒等重要景觀,是集「文化、藝術、宗教」於一身的藝術景觀及旅遊勝地,別有韻味,因此日益成為無錫的城市標誌與旅遊名片。

祈願我的朋友閨蜜如你,平安快樂~















- END-

感謝關注與支持,歡迎留言及互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j-0ERmwB8g2yegNDp4k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