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行——山西篇(二)朔州

2019-11-04     薇薇小屋201507

​2007年10月國慶,山西朔州

山西此行的「根據地」在大同,經父母至交的叔叔阿姨熱心推薦,方才了解到大同附近還有一處略「冷門」的景點——應縣木塔——頗值得一去。於是乘大巴前往,自遊客稀少的應縣汽車站出站,感到應縣確實有些受冷遇般的寂寥荒疏。

應縣木塔,位於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全稱「佛宮寺釋迦塔」。木塔歷史久遠,造型端莊,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並於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木構塔式建築。別看應縣木塔坐落之地如此偏僻,它實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並於2016年,獲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木塔。

釋迦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塔內供奉著兩顆珍貴的釋迦牟尼佛牙舍利;釋迦塔外觀六層八角形,內藏夾層,實則九層。全塔耗材紅松木料2600多噸,應用54種斗拱,無釘無鉚,卻堅固無比。據載,釋迦塔曾歷史上多次歷經地震(僅5級以上地震就有十餘次)、大風、雷擊等天災的摧殘,以及炮火硝煙等人禍的洗禮,至今仍巍巍然矗立不倒。

1932年,我國著名的建築史學家梁思成先生無意間在一份日本考古學家的報告中得知應縣木塔的消息;在充分調研準備後,1933年,攜妻林徽因及同事不辭辛苦,到訪應縣。梁思成一行人在此測量7天,獲得大量珍貴的數據、照片與史料,最終破除了日本建築學界歷來嘲諷中國沒有唐代以前木製建築的謠言,為我國古代建築學和建築史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並由此成就了一段趣事佳話。

攀上九層之塔,極目遠眺,滿眼儘是質樸的黃土和樸素的建築,不禁為古代人民的智慧與辛勞而發出由衷讚嘆。前塔後院的布局,讓人登塔之後亦可徜徉於薇薇野花、芳草萋萋,古木斜陽、涼風習習的自在愜意中,流連忘返。及至黃昏,數以百計的倦鳥歸巢,高塔四周啾鳴動聽,分明是一座保持了自然原始狀態的「鳥的天堂」。




























我的旅行——山西篇(二)朔州




























- END -

感謝關注與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lZYOm4BMH2_cNUg04u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