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英國女人手繪的民國蘇州,像極了從宮崎駿的動漫里走出的世界

2019-07-18     姑蘇好時光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關於蘇州的畫面,不管是現實里的粉牆黛瓦還是畫紙上的世界,似乎總是黑白的水墨調。在融貫中西的大師吳冠中的筆下,江南在黑白間添了幾分艷麗的色彩,就頓時別有一番滋味起來。




而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位來自英國的女畫家卻彩繪了當時的蘇州,留給我們一個有「異域風情」的不同的姑蘇風貌。


Elizabeth Keith (1887-1956)


她叫伊莉莎白•基思,是19世紀末一位生於蘇格蘭,成長於倫敦的英國女畫師,她自學成才,擅長水彩畫和素描。

後來她的妹妹嫁給了一位東京的出版商,她也跟著來到了東方,遊歷了日本、中國、韓國等國家,創作了大量亞洲主題的水彩畫。

在她的畫筆下,我們看到了民國時生動的風土人情,那些尋常市井、街頭百姓、玩耍的兒童,還有寫字的先生和時髦女郎等等。


她畫筆下的北京與上海


伊莉莎白先後遊歷了北京、蘇州、杭州等城市,一路用畫筆記錄自己在異國他鄉的見聞與感想。在來蘇州之前,她了解到蘇州是吳文化的發源地,繁榮了千年,不過城市的格局與面貌似乎沒什麼改變。

在她看來,一個歷史如此悠久的城市怎麼可能沒什麼變化呢?於是她帶著這樣的疑問來到了蘇州城。



而在蘇州的見聞,讓她相信這個世界上真有這樣的古城,時光穿過卻慷慨的沒有改變她年輕時的容顏,反而留下了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

伊莉莎白以木版畫的形式真實記錄了民國蘇州的風貌,讓我們看到原汁原味的昔日中國古蘇州的風貌,狹窄的街道,懸掛的招牌,叫賣的小販,熙熙攘攘的街市……由於受到當時日本浮世繪畫風的影響,在她的作品裡,畫面是彩色的,人物是快樂的,她把東西方的藝術結合了起來,盡顯民國時期蘇州的風土人情。



這些畫哪怕是百年後的今天看上去,也依舊那樣熟悉:虎丘塔似乎從沒有變過,連傾斜的角度都與如今相似,古橋、河道還有河邊浣洗的婦人……

這幅她畫筆下的閶門更是妙極了,看上去甚至像從宮崎駿的電影世界裡走出來的一樣,好像看畫的人隨時可以走進這幅畫里,穿越回那個年代,演繹一場不同尋常的故事。伊莉莎白為了畫好閶門,曾多次去實地觀察、寫生,在完成了《蘇州閶門外》和《雨中的閶門》之後,她給妹妹寫信說:



閶門最具吸引力的,還是那些飄在每家店鋪門口的綢緞條幅,上面一般印著店名。陽光下看條幅上的金字,特別漂亮。」

大概這就是一位英國畫家對「紅塵中一二等富貴繁華之地」的形容吧。

當然,歲月變遷許多畫里的內容還是改變了,雙塔下的風景更早已隨著時代更替而不同當年了,成片的水稻田如今已成了一戶戶的民宅,濃濃的生活氣息卻依然如故……還有那些舊時店鋪的模樣和人們的穿著,過節的景象,都勾起人們對老蘇州的無限懷念和想像。


雙塔、蘇大方塔以及虎丘塔


2016年,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到訪蘇州時,不少蘇州網友就曬出了伊莉莎白關於蘇州的作品,也讓更多人了解到百年前蘇州的模樣。

感謝這位英國女畫家,給我們留下了手繪蘇州這樣一把鑰匙,可以隨時打開時光之門穿越回那個寧靜質樸的年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xN8YmwBUcHTFCnfKaP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