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退燒生活:音響推廣人周道分享發燒心路歷程
作者:新音響
摘 要: 國內音響傳媒界教父周道先生和他的音樂世界
國內音響傳媒界教父周道先生和他的音樂世界
在國內音響圈,有一位前輩的名字如雷灌耳,我相信說出來沒有幾個資深發燒友不知道(尤其是音響業界從業員),他就是國內著名音響推廣人:周道先生。於我而言,周先生更可謂影響我一生職業生涯最重要的人物,若非當年周先生的教導與提攜,如今的我未必會走上音響評論員之路。
前段時間,周先生說他過上了「退燒」生活,半信半疑的我來到周府後,頓然覺得周先生此話非虛,但話中卻蘊含了另一番深層含義。因此,這次家訪周前輩府上,我是帶著感恩之情、領悟之心的,本來並不打算帶「任務」前行,但在一番深入交流之後,我不由被周先生洒脫、超然的心態所感染。於是,將周先生的心路歷程整理成文與大家分享,或許會和某些音響迷產生共鳴,也希望能為後來者提供借鑑。
沒有刻意的聲學處理,喇叭後牆是整面的唱片櫃,上面分門別類地存放了多年積累的 CD 唱片,同時還有一些書籍與擺件,同樣起到擴散聲波的作用,這種做法值得學習借鑑
房間兩側擺放了一些舊物件,包括具有紀念意義的收音機、電吉他、留聲機等等
這兩款不同年代的德國 Grundig 根德收音機狀態都不錯
房間中各處陳設著多部古董級收音機和留聲機,也算是圓 了 兒 時 的 夢 想,而且每一部都可以正常使用
音響業界的領航員
或許你還不知道周先生曾經為中國音響行業發展所做的努力,這裡先作簡單的介紹。作為中國音響媒體的先行者,周先生從事音響/音樂文化推廣工作已經逾數十載。彼時廣州的音響市場由於經濟騰飛以及毗鄰港澳的機緣而迎來飛速發展,甚至從貨源到信息渠道皆由此輻射全國。在1988年,周先生迎來了事業上的契機,他開創了國內報紙行業「音響版」的先河,通過《信息時報》(廣州日報集團旗下)每周的「音響版」,走在那個年代的音響文化傳媒的最前列。那時國內還沒有音響雜誌,關於音響的信息與宣傳渠道,均通過有限的報紙版面廣為傳播。一時間,每周日帶有「音響版」的《信息時報》,成為了無數發燒友朝思暮想渴求新知的窗口,影響力之大是如今資訊泛濫年代難以想像的。相信很多發燒友都對「原音」這個文章作者署名很感興趣,正是周先生的筆名,寓意著周先生對音響重播理念的極致追求。
籍此平台,周先生還策劃了各種大大小小地區性音響/音樂演示欣賞會,比如1989年,在廣東迎賓館舉行了紀念卡拉揚逝世音樂欣賞就帶來了巨大的轟動;接著,1990年在花園酒店舉辦了第一屆的「土炮」器材群英會,等等活動多不勝數。周先生積極發揮著傳媒人的影響力,1991年,周先生和廣東電台音樂台(FM99.3)譚天玄先生共同開創了第一個Hi-Fi內容的電台節目《音響世界》;1994年,創辦《廣州之聲》周報的音響版,以更接地氣的內容推廣音響文化;同年,周先生策劃了全國第一個大規模的音響展覽會,也就是2018年已經第25屆的「廣州國際音響唱片展」,其規模影響力位列全球第二;1997年1月,周先生創辦了《中國電子商情·視聽博覽》雜誌,那時雜誌網羅了國內頂尖、新銳的一眾音響玩家為主筆評論員,通過雜誌的平台各抒己見,成為當時業內精準定位Hi-Fi領域的權威媒體。而筆者也非常榮幸地參與其中,由此涉足出版業並開拓了音響視野,也得再次感恩周先生的賞識與提攜。
作為國內音響屆的教父級人物,周先生通過報紙、雜誌、電台、網站、欣賞活動與音響展等等廣泛渠道傳播音響/音樂文化,將他豐富的經驗無私分享。我從1995年認識周先生至今也已經24年了,在有幸認識他之前,周先生已經是國內音響傳媒行業里大名鼎鼎的音響文化推廣人,可以說,周先生對音響的熱愛之深是從骨髓里透出來的。而且,周先生雖為人師長,卻始終保持隨和謙虛的待人之道,無論做人或做事都值得晚輩尊重與學習。
緣起兒時的薰陶
其實周先生能有這樣的成就,還是離不開從小播種的發燒情愫。周先生的音響發燒興趣始於兒時父親的薰陶,對於那段模糊又美好的回憶,周先生娓娓道來:1956年,家父在廣州的捷克斯洛伐克展覽會上買了一台Supraphon牌留聲機和幾張78轉唱片。而且,當時的發票還隨唱片保留至今,5張唱片總共6元,每張1.2元。而大約在1960年,父親購置了一部熊貓牌六燈台式交流收音機;1965年又購買一台中華牌206四速電唱機,並且陸陸續續買了不少中國、蘇聯、捷克的唱片。這些早期的音響產品對我們周家兄弟姐妹影響極大,所以如今家中還收藏了不少收音機,可以說是完夢兒時的一種情結。而對無線電的熱愛,自己動手DIY礦石機、裝半導體收音機等等則是從小學五,六年級開始,同樣是受到父親的影響為主。而真正的立體聲音響則是從80年代初開始涉獵的,後來的音響發燒歷程中,由於興趣與職業相結合,周先生可謂閱機無數,而他自己的選擇當然代表了不同年代與不同年紀。
1956 年, 周 父 在 廣 州 的 捷 克 斯 洛 伐 克 展 覽 會 上 買 了 一 台Supraphon 牌留聲機和幾張 78 轉唱片,看看發票,5 張唱片總共6 元,每張 1.2 元
追尋心中的美聲
從喧囂鬧市進入周先生的音響天地,一種令人舒服的靜溢感覺油然而生,這裡沒有奢華的裝潢,也沒有常見音響空間滿壁誇張的聲學處理,但布局與陳設可見得出幾分講究。我們常說對音響重播聲音素質影響最大的就是空間的聲學條件,通常一般的家居由於需要顧及生活起居,因此大多難以對空間作正確的聲學處理。這還不止,更有不少音響迷連正確的音箱擺位都無法實現,多少名貴器材的重播聲音都大打折扣。因此,擁有獨立音響空間的發燒友總是令人羨慕不已的。周先生的音響空間是由兩間臥室打通而來,拆了間隔牆壁之後形成了比例恰當的20多平方米(約6×3.6m)的空間,很幸運的是,房間中間沒有橫樑和立柱。而這個小天地雖然沒有刻意的聲學處理,但由於房間的比例本來就不錯,而且通過內里的陳設布置就能獲得適中的混響時間,而且全頻的頻響特性也較為平直。房間的右側原本是兩個外飄窗台的大窗戶,周先生封閉了靠喇叭後牆的那個作為黑膠唱片櫃使用,除了放唱片,還起到吸音與擴散的作用,可謂一舉兩得。房間喇叭後牆則安裝了整面的唱片架,上面分門別類地存放了多年積累的CD唱片,同時還有一些書籍與擺件,同樣起到擴散聲波的作用,這種做法值得學習借鑑。
皇帝位後牆則是書櫃和工作檯,沒想到吧?周先生還有不錯的動手能力,年購置的幾部古董級器材都親自整修過,遇到自己修不來的才會請新時音響的辛師傅出手相助
器材架上幾乎全是古董器材
如今周先生的音響組合中,除了最新入駐的Pure Audio柏韻AirDSD數播/解碼外,幾乎無一是全新品,全部是通過海淘或者二手商購進,這或許也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之外。通常而言,以周先生的音響發燒閱歷,大機率應該是玩些貴价的Hi-End銘器,或者是設計獨特的精品、又或者是專業監聽器材,但周先生卻笑言,如今的年紀更應該放下任何追逐品牌的執念,用心去尋覓讓人神經放鬆、愉悅自己耳朵的聲音。
於是,我見到了器材架上那些頗具年代感的物件,黑膠系統就包括:Garrard 301黑膠唱盤、SME 3012 Proto type唱臂、高度風SPU Classic GM E MKII唱頭、60年代英國雀仔升壓牛、美國Urei 1122錄音室專業唱放;數字音源包括:Marantz馬蘭士CD85作轉盤、國產柏韻AirDSD作解碼與數字串流;功放則有英國Leak Varislope Stereo膽前級、英國Leak Stereo 20與日本Air Tight副牌Acoustic Masterpiece M101單端兩款膽後級;你以為這些產品已經夠罕見了嗎?還不算,這套組合使用的音箱是來自英國的Dynatron S2638,若非資深古董音響玩家,可能對這個品牌聞所未聞。周先生說自己加入「退燒黨」行列,當我親耳聽了這套組合的聲音後,連連發出感嘆:這哪裡是退燒,是換了一種方式繼續發燒,而且只有在具備足夠豐富的經驗和判斷力的前提下,才能把聲音調校到如此高的層次。
黑膠系統就包括 :Garrard 301 黑膠唱盤、SME 3012 Proto type 唱臂、高度風 SPU Classic GM E MKII 唱頭
60 年代英國雀仔升壓牛,機箱是周先生自己配的
享受自己動手的樂趣
周先生尤其鍾情於他在國際拍賣網站淘回來的60年代英國雀仔升壓牛和Leak Varislope Stereo膽前級,前級就先後買了兩部,由此你就可以看到周先生對這款前級青睞有加。但由於出品年代久遠,淘回來的機器幾乎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於是周先生會自己動手解決。在研究的過程中,周先生髮現這款前級線路相當有潛力,原機用四支EF86作兩級信號放大,後來周先生在辛師傅指導下,改為用美國早期五極管6J7和6C6,而且由辛師傅專為Leak膽前級設計製作了分體電源,扼流圈及濾波電容均為精選的古董元件,令這部前級的聲音表現更具韻味,尤其鮮活的音樂感令人陶醉。
英國 Leak Varislope Stereo 膽前級,周先生買了兩部,其中一部改成了美國早期五極管 6J7 和 6C6
由辛師傅專為 Leak 膽前級設計製作了分體電源
周先生的兩部膽後級會輪著使用,原因是兩款機聲音各有特色,很難說誰更好。比如前面的這部英國Leak Stereo 20,原機採用EL84推輓輸出,後來被周生改為6V6推挽,功率基本不變,但聽感更加寬鬆大氣,中低頻表現更佳。日本Air Tight副牌Acoustic Masterpiece M101單端膽機,原機用KT88/EL34功放膽,後來在辛師傅指導下改為用KT66,推動級也由12AX7改為EF86五極管,聲音表現更從容大氣。
英國 Leak Stereo 20 膽後級,原機採用 EL84 推輓輸出,後來被周生改為 6V6 推挽,功率基本不變,但聽感更加寬鬆大氣,中低頻表現更佳
日本 Air Tight 副牌 Acoustic Masterpiece M101 單端膽機,原機用KT88/EL34 功放膽,後來在辛師傅指導下改為用 KT66,推動級也由 12AX7 改為 EF86 五極管,聲音表現更從容大氣
而英國Dynatron公司在6-70年代其實是頗有名氣的,其銘牌上還有英國皇家標誌,事實上這是當年英國皇室御用的音響品牌。這對LS2638是高級套裝櫃機組合的配套音箱,體型很矮,帶原配象徵奢華的「老虎腳」,古色古香的造型非常典雅。這款音箱內部為三分頻三單元的設計,在古董膽機的驅動下音色優雅迷人、流暢大氣,飽滿寬鬆的中頻韻味十足、輕鬆耐聽,氣質溫文爾雅、鮮活自然,聽人聲、小提琴、鋼琴作品均非常出色。令聽者嘖嘖稱奇的是,雖然箱子很矮,但由於周先生採用了1/3擺位法和精心的調校,加上音箱原本就不俗的聲音素質,其重播的聲音富有空間感和立體音場感,因此重播的音場、結像定位高度,完全可媲美常規現代設計的音箱。由此,也可感受到周先生非同一般的擺位與空間調校功力。
音箱是來自英國的 Dynatron S2638
事實上,很多人會主觀懷疑這樣的組合聲音必定和通常認知中的古董音響一樣,聲音蒙、慢、肥的,但周先生這套組合卻完全顛覆了這種經驗,無論播放黑膠唱片或者CD,甚至是用iPhone手機藍牙5.0連接到柏韻AirDSD,聲音的音色與質感相似度都極為接近。這是一種輕鬆自然的聲音,速度感不急不緩,大動態的擺幅雖然未必能夠和現代大功率器材相提並論,但聲音中那種靈動富有朝氣的微動態起伏、以及細膩富有空間感的氣息,都令重播的聲音充滿親切感。在周先生這裡聽唱片,就如同置身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在繁囂都市中拋卻了凡塵雜念,享受音樂帶來的舒暢淋漓。
周先生鍾情於黑膠唱片的模擬味,也不抗拒數字音樂的便捷
周先生一直鍾愛黑膠,他的黑膠收藏貴精不貴多,多了根本聽不完,而選取自己喜歡的精華好版本則更能夠感受音樂的精彩。而為了盡情發揮全平衡唱放的魅力,但苦於前級沒有平衡輸入,因此周先生覓得美國Cardas卡達時的XLR-RCA轉換插,通過這個神奇的插頭接上自己喜歡的荷蘭Crystal晶彩信號線,即收穫了令人滿意的效果。至於喇叭線,周先生選擇了瑞士OCOS同軸線,這是個非常特別的設計,FM Acoustic、Dynaudio等品牌都選擇這款線搭配自家產品。這款線低頻飽滿凝聚、中音通透高密度,而且線徑和結構都非常適合小功率膽機的發揮。
美 國 Urei 1122 錄 音 室 專 業唱放,但苦於前級沒有平衡輸入,因此周先生覓得美國Cardas 卡 達 時 的 XLR-RCA轉換插,盡情發揮全平衡唱放的魅力
即使是低價版唱片,在這裡也能夠發出很優美和諧的聲音
關於供電
而電源處理方面,周先生說他在裝修時就拉了專線為音響系統供電,從牆插中分了兩路電源,一路進入SINE重料打造的MEGA 6拖板,為模擬類器材供電;另一路則進入AudioPrism ACFX電源處理器,為數碼類器材供電。而電源線也沒有什麼重量級選手,皆是周先生通過實際聆聽對比的搭配選擇。當然了,如今城市公寓的居住環境還需要面臨接地的問題,公共的地線很大幾率成為污染電源的源頭,如何為系統接地獲得更純凈的音樂背景呢?周先生選擇了瑞典Entreq音樂農夫的Tellus地盒,他說地盒不是潘多拉魔盒,不能為不合理或嚴重扭曲的器材起死回生。要感受其真正的能力,首先要將音響系統和空間,包括電源的每個環節都做好,而且音響組合的搭配已經平衡、合理了,此時用上地盒才能夠感受到其帶來的直觀又正確的改善了,比如音場背景更寧靜,音色更純粹自然、更細膩通透、更有立體感等等。
數碼和模擬器材分開供電
瑞典 Entreq 音樂農夫的 Tellus 地盒,有效提升聲音表現
周先生閒置的部分器材,也曾經是好聲音的一時之選
為何一致選擇AirDSD
而說到周先生選用近期大熱的Pure Audio柏韻AirDSD網絡推流播放解碼器,讀者朋友們大概已經知道我也是這款機器的用家,我和周先生一致認為,這款播放器不但是目前同類產品中功能最全者,而且同時也是聲音價值比最高者之一。AirDSD集合了網絡串流播放、藍牙5.0、解碼、耳放、前級等功能於一身,而且可完美支持DSD ISO文件硬解,聲音素質之高在圈中口口相傳。大家知道周先生鍾情黑膠的模擬味,因此他對CD播放的要求也是極為苛刻的,他選擇Marantz CD85的原因之一,除了飛利浦CDM1那無與倫比的轉盤性能外,就是中了內部解碼TDA1541A S1皇冠晶片的毒。
選擇 Marantz CD85 的原因之一,除了飛利浦 CDM1 那無與倫比的轉盤性能外,就是中了內部解碼 TDA1541A S1 皇冠晶片的毒
近期大熱的 Pure Audio 柏韻 AirDSD 網絡推流播放解碼器
周先生說他選擇解碼器的原則是要求音色接近CD85,甚至接近黑膠,低頻要飽滿從容,密度夠高,高頻不能有任何的硬朗。而如今的柏韻AirDSD聲音表現令他非常滿意,周先生甚至將CD85隻作CD轉盤使用了,AirDSD作解碼的聲音也極具音樂韻味。而且,周先生還特意為了藍牙5.0而更換了手機,他現在也時常會用apple music通過AirDSD沐浴於更廣闊的音樂海洋。你或許不知道,周先生現在使用的AirDSD已經是第二部了,第一部被某位朋友借去後就沒有歸還了,此次經歷也說明了AirDSD是多麼的受歡迎。
雖為幾代音響人的宗師,卻始終保持隨和謙虛的待人之道,無論做人或做事都值得晚輩尊重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