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梗」「檸檬精」「我太難/南」——2019年十大流行語出爐

2019-12-03     廣電傳媒視聽


《咬文嚼字》編輯部12月2日發布「2019年十大流行語」, 「文明互鑒」「區塊鏈」「硬核」「融梗」「××千萬條,××第一條」「檸檬精」「996」「我太難/南」「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霸凌主義」等流行語入選。


「一個詞,記錄一個年度」,2019年已經走進最後一個月份,2020年新年正悄悄臨近。「2019年十大流行語」適時發布,通過對這些熱詞的關注與解讀,我們感受到真實的社會脈動。


榜首的「文明互鑒」,主張的內涵不斷豐富,影響不斷擴大,引起全球共鳴,彰顯了新中國的巨大影響力。而中央確定「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不僅讓「區塊鏈」成為信息技術領域的熱詞,也走進大眾視野,成為社會的關注焦點。


在今年的這些流行語中,還有很多則來源於電影、綜藝節目。其中「硬核」、「××千萬條,××第一條」都來自於年初熱映的《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上映後,曾引發了一場對「硬核科幻」的討論。硬核,譯自英語「hardcore」,原指一種力量感強、節奏激烈的說唱音樂風格。後來引申指「面向核心受眾,有一定難度和欣賞門檻的事物」,如「硬核遊戲」(hardcore game)即指玩起來非常有難度的遊戲。


近年來,其含義進一步引申,人們常用「硬核」形容「很厲害」「很彪悍」「很剛硬」,如「硬核規定」「硬核媽媽」「硬核玩家」「硬核人生」等等。


此外,影片中反覆出現的行車安全提示語「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也在網絡上引發熱議。這句話衍生出了新的造句格式「××千萬條,××第一條」,如「健康千萬條,睡眠第一條」「護膚千萬條,科學第一條」「祝福千萬條,健康第一條」等等,在社會上廣為傳播。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這句話出自2019年暑期熱播的綜藝節目《中餐廳》第三季的嘉賓黃曉明之口。節目中,作為「店長」的黃曉明在有關餐廳菜式、採購等事情上,常常不顧及其他人的意見,除了這句話,他的「這事不需要討論」「聽我的,我說了算」等也在網上廣為流傳,被網友調侃為「明學」。《咬文嚼字》編輯部認為,「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流行,反映了人們對霸道、蠻橫人格的嘲笑和反感。


今年10月底,電影《少年的你》上映,影片講述了在高考前夕,高中生陳念(周冬雨 飾)遭遇校園霸凌,向小混混小北(易烊千璽 飾)尋求幫助,互相守護的故事。但由於影片部分橋段與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多部作品內容相似,上映後被指責有「融梗」嫌疑,引發熱議。


事實上,梗來源於「哏」,本指藝術作品中的笑點,也指故事的情節、片段及創意等。融梗,即把別人精彩的創意融合進自己的作品中。


「我太難了」出自「快手」視頻網站上的一個「土味視頻」。視頻配了一曲憂傷的音樂,主播眉頭緊鎖,眼神空洞,一邊說著「我太難了,老鐵,最近壓力很大」,一邊欲哭無淚地用雙手緊緊扶住額頭。



該視頻發布後,「我太難了」立即引爆網絡。隨後,網絡上還出現了以「我太難了」為主題的表情包,為了好玩有趣,用麻將牌中的「南風」代「難」。也有人據此把話說成「我太南了」。「我太難/南了」的流行,是普通網民希望釋放生活壓力的心理表現。


另外,「檸檬精」也是今年網友愛用的詞彙之一。「檸檬精」的字面意思是「檸檬成精」。檸檬味酸,與嫉妒他人時「心中酸溜溜」的感覺相合。因此「檸檬精」最初用在他人身上,是用來嘲諷他人的,其含義與「嫉妒」類似。近來,它的貶義色彩在不斷淡化,有時也用在自己身上,即用於自嘲,表達對他人或外貌或才華,或物質條件或情感生活等各方面的羨慕。


比如,「我檸檬精了」就相當於「我羨慕了」。有時也說成「我檸檬了」,或「我酸了」,表達的都是同樣的意思。還出現了「酸甜檸檬精」的說法,多用來形容被別人的浪漫愛情甜到又不禁產生羨慕的「酸」意的複雜心情。


年度流行語是語言的高度概括。一個個熱詞串聯起365個日夜,讓我們在歲末回眸那一個個或壯觀或平淡的瞬間;年度流行語的魅力也超出了語言範疇,高度濃縮的熱詞,清晰地呈現出時代進步的脈動,描畫出最精鍊、最具代表性的中國表情及社會紋理,歷歷在目,讓人印象深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kIbzm4BMH2_cNUgTiV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