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的供銷社,還有人記得嗎?這些照片太難得了

2019-12-18     樊登年輪學堂


關注私信回復「福利」,領取免費禮包


在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提起供銷合作社,可能很多80後、90後對這個概念已經很模糊了,甚至壓根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對於50後、60後和70後來說,供銷社在記憶當中的印象應該是太深刻了。

對於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來說,提起「供銷社」這三個字,往往是童年那個時候對一些吃的、喝的、文具用品和小玩意的這種渴望糅雜在裡面。

供銷合作社,是一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曾簡稱合作社、供銷社,已有近百年歷史。這個經濟組織,對城裡人來說印象不深,因為它在縣級以上的城市,幾乎只設一個類似商業局的管理機關,不太引人注目。

而在廣大農村鄉鎮它有經濟實體,而且在新中國成立後有近四十年的輝煌時期,影響力非常大。可以說,五十歲以上的農村人,沒有不知道供銷社的。

布票、油票、糖票是那個物資匱乏年代憑票供應的有力見證,平常很多東西銷售很緊俏,逢年過節更是摩肩接踵,往往明天到貨的東西要提前一天在供銷社門口豎起牌子提前通知,而第二天一大早還沒開門就有長長的隊伍在供銷社門口排隊等候了。

當時曾拍攝了一部名叫《紅色背簍》的電影,反映了供銷社人不畏艱辛翻山越嶺為群眾服務的精神。如今,中國農村建設和農村消費市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供銷社職工不再需要挑貨下鄉,「背簍商店」也不復存在,但艱苦奮鬥,一心為農的「背簍精神」、「扁擔精神」始終是供銷社為農服務、艱苦創業的精神榜樣,是供銷社企業文化的精髓。

供銷社的歷史,可以上溯到民主革命時期。早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就有消費合作社組織,毛澤東同志曾多次論述過合作社問題。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根據地有各類合作社,如茶葉合作社、鹽務合作社等。這類合作社通常是我黨倡導、群眾集資興辦的,將當地土特產收集起來,到敵占區換取解放區需要的生產生活用品,為革命戰爭、解放區經濟發展作出過積極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發展合作社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解決農民問題的重要方面。資料記載,1950年7月成立了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統一領導和管理全國的供銷、消費、信用、生產、漁業和手工業合作社

物資短缺的年代,你是否會為了一件商品而排長隊,有時會擠得打堆?又是否經歷過憑票買東西,供銷合作社折射出了怎樣的時代變遷?

供銷社,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曾經憑票購物,排長隊盛極一時,承載著幾代人的集體回憶。

你還記得供銷社賣的商品物件嗎?

七八十年代供銷社賣的軍綠色鞋帶。

70年代供銷社賣的煤油燈燈頭,是煤油燈頭裡面是燈芯,記得小時候就靠著煤油燈給我們帶來光和亮,已經不記得多少次 摸黑將沒有燈打翻了,現在的孩子基本都不認識。

圖中80年代的寬版彈力帶,那時候物質貧乏,家裡的秋褲,褲衩子都是媽媽親手做的,褲腰都用這樣鬆緊帶。

圖中80年代的雪梅牌線球,是那時候縫被子用的線球,滿滿的年代氣息。

80年代的蘸筆兩用,是蘸墨水書寫的,另一頭是原子筆,用過的暴露年齡了

圖中80年代皂盒,龍鳳圖案喜慶寓意。

童年摺扇:你還記得小時候用來耍帥的摺扇嗎?那時候買到一個這樣的扇子,可以在小夥伴面前炫耀很久。

80年代文具本夾,那時候物質貧乏,本子也來得珍貴,為了節省本子,就把字寫的又小又密,為了這些來之不易的本子,和我經歷差不多的孩子會用本夾子加以保護。

這種可以摺疊的小剪刀用起來非常方便,小時候基本都會在鑰匙扣上面掛上一把。

光線昏暗的供銷社

鐵塔牌火柴,真的是每家必備。

琳琅滿目的商品

櫃檯上這種稱你見過嗎?

算盤是必須的,算盤打得快比計算機都厲害。

錄音機還是頭回見,看售貨員一臉得瑟。

牆上掛著毛主席語錄

時間過得太快,發現自己越來越懷舊了。喜歡的話歡迎轉發收藏,讓身邊的朋友一起看看。

來源:網絡,編輯:雲飛揚

聲明: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點個好看,留言評論

關注私信回復「福利」,領取免費禮包


點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gMrRG8BMH2_cNUgUP8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