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自家的好:殲-11B完成跨晝夜機動訓練,戰鬥力有效提升

2021-01-19     雷姐的機械空間

原標題:還是自家的好:殲-11B完成跨晝夜機動訓練,戰鬥力有效提升

解放軍東部戰區航空兵某旅進行跨區域、跨晝夜機動訓練,殲-11B戰鬥機連續跨越十多個省市,起降多處陌生機場,並在陌生空域進行訓練和演習。遠程跨區域、跨晝夜演練不但鍛鍊了部隊飛行員在夜間和複雜氣象環境下的作戰能力,同時也充分展示了國產裝備的戰鬥力。

殲-11戰鬥機是我國在俄羅斯蘇-27SK基礎上進行國產化的型號,目前殲-11主要分為兩種型號:殲-11A和殲-11B,其中殲-11A是在1998~2005年之間,中國用俄羅斯提供的零部件,自行組裝的蘇-27SK型戰鬥機;殲-11B型則是中國在掌握蘇-27SK戰鬥機的全部技術後,自行開發的一款雙發重型戰鬥機,殲-11B戰鬥機的氣動外形雖然和蘇-27SK相同,但是內部的飛控、火控和飛機材料都進行了大幅變更,可以算是中國自行開發的型號。

目前的殲-11B型戰鬥機大部分換裝了國產"太行"發動機,火控雷達也換成純國產的型號,以便使用各種國產武器,殲-11B還安裝了中國自己開發的數字式電傳作業系統,以替換原先俄羅斯的模擬式電傳系統,再加上大量國產復合材料的使用,在減輕飛機自重的強情況下,還提升了飛機的載荷能力,並強化了機身強度,從而徹底擺脫了蘇-27系列戰鬥機的"跨音速陷阱"問題。從客觀上說,殲-11B真正把蘇-27戰鬥機的氣動優勢充分發揮了出來。

殲-11B型戰鬥機主要承擔空優任務,其主要機載武器為國產PL-8、PL-10、PL-12等空空飛彈,其中PL-12飛彈的基本性能和美國的AIM-120飛彈相當,是一種主動雷達制導的中距空空飛彈,性能上優於俄羅斯的R-27和R-77飛彈。不過殲-11B型戰鬥機受各方面條件影響,雖然空戰性能出色,但是多用途性能比較差,因此不大適合進行對地對海打擊任務。

在目前我國的空戰體系中,殲-11B型戰鬥機主要承擔日常巡邏和防空警戒任務,同時由於該機航程大,也經常用於監視和驅逐來歷不明的各國飛機,是我國目前承擔防空任務的主要戰鬥機。目前沈飛針對殲-11B型戰鬥機還提出過一個大改方案稱為殲-11D型戰鬥機,該升級方案進一步強化了殲-11的機體,從而讓其可以攜帶大型空對地和空對海彈藥,同時使用殲-16戰鬥機的AESA雷達替換了原先殲-11B戰鬥機上的平板縫隙雷達,讓殲-11具備和殲-16相同的多用途作戰能力。不過由於解放軍如今已經開始批量接收殲-20隱身戰鬥機,所以對殲-11的需求沒有那麼迫切,未來殲-11D大機率會作為一種升級方案,用於升級改造現役的殲-11B,而不大會重新生產。

本次東部戰區殲-11B戰鬥機執行跨區域、跨晝夜訓練充分展示了殲-11B型戰鬥機卓越的戰鬥力,同時也說明,殲-11B戰鬥機確實寶刀不老,依然是解放軍空防作戰的尖兵利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aHDHncBRnIjoXcG56I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