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成熟的標誌:身段要軟,手段要硬

2019-07-01     遇見書店

幾個朋友聚會時聊到這樣的一個話題:你覺得什麼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

有個女孩兒說,她是從公司的實習生身上學到的這一課。

她們兩個一起出差到另一個城市見客戶,到了會場才知道客戶公司的線路出了問題,會議室里的投影儀成了擺設。客戶方把一肚子的邪火通通撒到了兩個小姑娘的頭上,埋怨她們沒有準備紙質版的資料,白跑一趟還浪費大家的時間。

她本來就脾氣沖,熬了好幾個晚上做的PPT就這麼無端被否決,腦子一熱就準備跳起來跟客戶爭辯,那個柔柔弱弱的實習生卻搶先開了口。

那小姑娘本就是南方人,吳儂軟語一口一個老總一口一個前輩,又是賠笑又是道歉,好說歹說,竟也說服了客戶給她們一個展示的機會。

然後她用了十分鐘,在白板上徒手畫出了整個策劃案,從數據來源到同比環比分析,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客戶的神情從輕視慢慢變得鄭重,最後她們居然也成功地拿下了第二年的合同。

「蠻吃驚的,感覺自己被一個九五年的小孩兒秒殺了。

「不是因為她記憶力比我好,也不是因為她對這個項目比我上心。而是她明明有幾把刷子,居然還能這麼放得下面子。明明不是她的錯,卻背鍋背得坦然又平靜。

「是她讓我發現,發脾氣是世界上最無用的東西,只有小孩子才賭氣,而成年人解決問題。」最後她說。

我很喜歡作家黃佟佟評價馬東的那段話:

他是一個身段柔軟的人,在任何一個容器里,都可以盛滿這個容器。

人對自己最好的認知就是先把自己放下,攜帶著巨型的自我不利於前行,走路都難,何況轉身。一次一次把自我放下,這才能短衣服小打扮,身輕如燕,挪騰自如,到達自由境界,這是一種代價更小、成本更低的方式。人生本來就短,用一種高成本的方式前行,不值當。

但人常常如此,越是年輕,越是一無所有的時候,往往越執著於身段和面子。

以為只要死不認錯就能保護脆弱的自尊,以為低個頭道個歉就是對自己人格的貶低,只有處處要強,才能顯得有志氣。

認識一個蠻有才華的男生,開始時乾得順風順水、春風得意,很快就成了部門的明星員工,但凡公司高管出席的報告會,PPT里總少不了他的創意,就當我們都認為他可以實現兩年跳三級,完成職場的第一步飛躍時,他卻黯然辭了職。

並不是為了多大的一件事,而是因為在一次內部的月度會議上,他提交的報告里少了一個數據,使得部門的副總監提出了質疑。

眾目睽睽之下,他被問得下不來台,已經到了嘴邊的一句「對不起是我沒注意」,硬生生變成了「這個本來就不是關鍵KPI,就是不看也沒多大關係」,副總監又是較真的性格,兩人竟你來我往地在會上爭執了起來。

就是從那天起,他開始清楚地感覺到自己正在被逐漸邊緣化,見不到重要的客戶,拿不到關鍵的資源,就連之前手上的幾個大項目也被安插了副手,他一怒之下選擇了裸辭。

我在一次聚會上遇到他時,他正梗著脖子跟一個試圖勸他的朋友較勁:

「常在河邊走誰能不濕鞋?誰還沒個出錯的時候?論業績我也算數一數二,他憑什麼一點面子都不給我,當著那麼多人把我當孫子訓?」

勸他的人見狀搖搖頭走開,而他依然不依不饒地數落著副總監的「罪狀」。

蠻難過的,看著他親手把自己的錦繡前程撕得粉碎,好像在疾風暴雨里不肯彎腰的一棵小樹,被一道閃電攔腰劈斷。

是的,他的優秀大家有目共睹,但在任何一個已成規模的公司里,也並沒有誰,是真的完全不可代替。

在人生這場試練中,只靠才華是不夠的,你還得耐得住批評,受得住委屈。

有一句話這樣說,成功有三要素:一是堅持,二是不要臉,三是堅持不要臉。

堅持每一天都讓自己的手段更硬、方法更多,但也學會將身段放低,變得更加謙卑和柔軟。

這本是成長最快的兩隻互補的車輪,多人卻把它們完全對立起來,認為只有端起架子、做足面子才能證明自己的優秀。

這樣的人往往起步很好,但隨著年齡漸長,自我意識日復一日地膨脹,而能力卻因為閉門造車而止步不前,逐漸被自負裹挾,與現實脫軌,成為一個既狹隘又偏激的面子至上主義者。

人天性自戀,練習把身段放低,是一場艱苦的修行。

被史學家評為「外儒內聖」的曾國藩,一直以其包容、低調的人格魅力被視為待人處事的典範,但他在三十歲之前,其實也是個不折不扣的「刺頭」。

他憤世嫉俗又態度強硬,剛開始帶兵辦團練時,因為看不慣湖南官場的老舊官僚作風幾乎得罪了所有同僚,與綠營軍更是矛盾重重,甚至與之發生火併。

軍事上有太平天國之困,官場上又處處被排擠,正在最艱難的時刻,他父親又離世,曾國藩必須回家給父親守孝,回想起這幾年的遭遇,他心灰意冷,覺得自己非常委屈。

明明不遺餘力,卻偏事事掣肘,明明一腔熱血,卻偏處處碰壁。

而改變他後半生的,是他讀懂的《道德經》里的一句話: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一個人想要做出成績,只靠單打獨鬥是不夠的,必須要放低身段才能獲得他人的助力,以成就自己的抱負。

這不是厚黑,也不是認慫,放低身段,只是為了更好地達到目的。

正是想通了這一點,曾國藩復出後,才一改過去鋒芒畢露的作風,努力包容之前自己看不慣的官場寄生蟲,設身處地地體諒他們的難處。跟人發生衝突時,也不復從前的固執和強硬。

正因如此,他才得到了眾多同僚的支持,從一個可有可無的中級官吏一躍成為史學家口中的「半個聖人」。

人生不是單行道,而手段不僅僅有對錯之分,還有性價比的高低之別。

明白了這個道理,才是真正的成熟。

與其較勁,不如借力。

作者:陶瓷兔子, LinkedIn強推專欄作者、成長話題女王,微博讀書書評人,網易雲閱讀頗受歡迎訂閱源,破20億次閱讀原創公眾號。一個始終堅信知識就是力量的姑娘,於喧囂中堅守自己,將溫情潤於筆墨,書寫出一句句成長的智慧心語。

歡迎加入我們的圈子進行互動交流哦!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_5fLGwBmyVoG_1ZEGm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