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後「高層住宅」與「低層住宅」誰更有價值?內行用一句話概括

2020-05-04     專聊房君

住房,跟其他產品一樣,不斷更新換代。從過去茅草屋、磚瓦房,到現在的樓房、電梯房。由於我國地少人多,在18億畝耕地紅線下,我們城市的住房是越蓋越高,不僅是在大城市,一些小縣城的高層住宅小區也是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在樓房興起的初始階段,由於是新生事物,往往受到人們的喜愛,不過,隨著時間推移,人們對獨立空間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有經濟條件的人又開始對別墅類的低層建築產生興趣。所以,在市場上,同地段的別墅產品往往要比普通的高層住宅價格高出不少。不過,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更大眾化的「住宅」。

按照狹義劃分,層數在7-11層的住宅就屬於小高層住宅,超過11層的住宅就屬於高層住宅。本文為方便對比,我們把前者稱之為「低層住宅」,而後者則稱為「高層住宅」。之所以要把兩者拿出來比較,因為房子作為當下家庭最大宗的財富,無論是自住還是投資,都希望自己的房子能夠有一個更大的潛在價值。那麼,這兩者到底誰的價值更大呢?在內行看來,雖然現在看它們的價格差不多,其實未來價值差別還是挺大的。用一句話概括:「高層住宅」在當下占據一定優勢,20年後,「低層住宅」價值更大。來看看簡單的原因分析。

為什麼說「高層住宅在當下占據一定優勢」?

1.高層住宅大多是近十多年建造的,房齡比較新,外立面比較漂亮,給人一種整齊劃一的磅礴氣勢感。

2.跟習慣有關。從地上走向空中,是一個時代印記,給人一種新鮮感。當住久了平房或者低層住宅,希望換一種居住方式嘗試,而高層住宅無疑滿足了人們的獵奇心理。

3.高層住宅所在的地段往往不錯,工作和生活比較方便。城區的地段金貴,一些低矮建築拆掉後,大都會建設一些高層建築,如果是高層住宅的話,無疑占據了位置優勢。

4.高層住宅大多是品牌開發商開發,品質、口碑,以及物業配備大都還不錯,對高層住宅的價格具有輔助提升作用。

20年後「高層住宅」與「低層住宅」誰更有價值?內行用一句話概括

為什麼說「20年後低層住宅價值更大」?

住宅都有變老變舊的時候,簡單地說,都會有壽終正寢的時候。前萬科創始人王石曾說,住宅的平均使用壽命是30年,雖然後來又改口是因為拆遷原因。其實,無論什麼原因,如果我們現在的住宅已經使用了10來年,那麼,20年後,很可能面臨著拆遷、或者大面積維修等問題。這個時候,就能看出低層住宅的價值更大。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1.一般來說,高層住宅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裡不會有什麼大的質量問題,但隨著時間推移,各種管網、電梯等小區設施會逐步維修更換,如果一個小區維修基金30年還沒用完,那質量絕對是槓桿的,但大多難以做到,這方面我們可以從百強房企陽光城董事長的一番話中尋找到一些答案。

「這些高樓一旦出現質量問題,維修起來難度該有多大?玻璃外牆鬆動掉落、建築結構老化、機電系統老化等,都是未來可能存在的問題。」

由此可見,不僅是普通老百姓擔心高樓房屋質量。當維修基金用完之後,比如遇到電梯停擺,一棟高層住房,一般都是上百戶,要協調每家每戶一直出錢維修談何容易?看看現在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常常存在「眾口難調」情況,也就知道那個時候的高層住宅是什麼結果。按照其他地方經驗,很有可能就是有經濟條件的逐步搬離高樓,留下的是中低收入家庭,或者是出租戶,這樣的「高層住宅」顯然不會有太大的市場價值,更別說跑贏「低層住宅」價值了。

2.拆遷問題。低層住宅與高層住宅有一個明顯的區別是住戶密度,按照以往經驗,開發商自然更願意拆低層住宅,因為他們還可以建高層住宅賺錢。而現在已經都是20多層、30多層的高樓,還指望開發商蓋60層、80層的高樓嗎?自然不太現實。所以,從拆遷的角度來看,低層住宅變老變舊了還有拆遷這一條路可走,說不定比以前更好,價值不言而喻,在這一點上,高層住宅是無法比擬的。

3.因為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生活習慣問題,人們可能又嚮往低層住宅了。其實,這是已開發國家出現的「逆城市化」現象。當城區建滿高樓,又不能拆遷,這個時候,人們就希望到郊區、到都市圈選擇低密度的低層住宅,換句話說,生活圈外溢。其實,這一點還是可以看到的,因為隨著城市大量軌道交通或者路網完善,生活在城市周邊、工作在城區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通過上面的對比可知,雖然現在看似價格差不多的高層住宅與低層住宅,隨著時間推移,二者的潛在價值也會跟隨發生變化。對此,你認同嗎?歡迎留言交流。

學習更多房產知識,歡迎關注本號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Ygq7XEBfwtFQPkdqXb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