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不能太「松」,10歲前「逼」他做3件事,將來他會感謝你

2020-01-31   育兒小焱焱

父母有監督孩子、撫養孩子的義務,同時也有教育孩子、指引孩子的權利。相比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似乎沒有嚴格的規則,但家庭教育在很多層面對孩子的影響其實更大。

很多家長覺得,教育孩子應該採取「放養」的方式,因為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規律。給他們足夠的自由支配時間,不僅能讓他們感到快樂,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

然而事情似乎並沒有這麼簡單,毫無章法、毫無技巧的「放養」,只會讓孩子在自由散漫中失去競爭力。我們提倡把童年還給孩子,但也不提倡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太「松」。

10歲前,適時「逼」孩子一把,孩子將來會感謝你。在他還不懂事、還很貪玩的時候,父母其實有著很多使命。

1.「逼」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

怎樣的人最容易成功?我們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的經歷、機遇、性格都不一樣,在人生道路上接觸的人和事也不一樣。但是我們發現,自律的人在生活中往往更有魅力,而且在很多時候,他們的競爭力也更強。

不自律的孩子,在生活中往往比較散漫,不僅做事缺乏規劃和鬥志,而且很難堅持把一件事做好。沒有原則、沒有底線、不懂堅持的人,往往很難成功。

在給孩子足夠關愛的同時,教會孩子自律,孩子收穫的童年快樂也許會減少,但相比其他孩子,你的孩子每天都會有更多進步。日積月累,他便會逐漸收穫更大優勢。

2.「逼」孩子慢慢學會獨立

很多孩子在踏入社會之後,都會進行短暫的「啃老」,甚至在面對愛情和事業的時候,他們也沒有主見、缺乏決斷能力。有人說,這樣的孩子其實就是沒有斷奶。

把更多的愛給孩子,每個偉大的父母都會這麼做,但是如果不分年齡段、不分場合、沒有節制地疼愛孩子,其實只會害了他。

真正能夠成大事的孩子,一定具備堅強和獨立的特質。長期依偎在父母懷裡的孩子,永遠長不大。所以,在有些層面對孩子慢慢放手,甚至讓孩子經歷一些挫折和痛苦,這對孩子是有一定好處的。

3.「逼」孩子掌握一門特長

特長對孩子的人生有明顯影響嗎?似乎並沒有。我們在談戀愛的時候、在求職的時候,個人能力和魅力更加重要,甚至連「顏值」帶來的優勢都比特長帶來的影響大。但是,我們依然堅持讓孩子掌握一門特長。

寫一手好字、使用一種樂器、掌握一項運動,等等這些技能對孩子的學習都沒有直接影響,但是卻可以讓孩子在成長中獲得更多自信和鼓勵、收穫更多友情和幫助。這對孩子心理層面帶來的好處,往往被很多家長忽視了。

教育孩子,我們不能光看表面,也不能僅僅把目光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真正負責的父母,會用發展的眼光來審視孩子。

結語:每個父母都有自己的經歷和性格,這對教育孩子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只要是適合自己、確實能給孩子帶來一些好處的教育方式,其實都沒有什麼大問題,但前提是你的想法相對客觀。

用相對嚴格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種觀點正在被更多家長接受。當然,如何掌控好尺度、如何尋找一個平衡點,這是每個家長都要掌握的技巧。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