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俗到大雅,才高八斗的他為何放下身段?

2019-12-20   考古軍中馬前卒

何謂雅?何謂俗?古人有言「雅俗二者難兼行」,今人又曰「大俗即大雅」,不一而足。今天的事兒我們不去討論,單說在古代,由於風氣不如今天開放,等級差異明顯,因此能一身兼備雅俗者,那可真是少之又少。不過,還真有這一位絕佳人物,能夠在大俗大雅之間無縫銜接、自由轉換,並因此而被稱讚為「天人」。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曹植曹子建。



說到曹植,我們能想到很多,但大多是比較雅的,比如「才高八斗」,比如《洛神賦》、《七步詩》等等,這樣「骨氣奇高」的人,又是如何俗呢?

別急,我們先來看一件文物,想必看到它,大家都會心一笑,因為它太常見了,在許多的歷史教科書都能看到。它的時代為東漢,一般被稱為陶說唱俑,現藏於國家博物館。


國博藏俳優俑

也有學者考證認為,將其稱為說唱俑是不夠準確的,因為說唱這種藝術形式在漢代還未形成,更準確的說法是「俳優俑」。

俳優(pái yōu)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源於先秦,在兩漢時發展成熟。表演者通過詼諧幽默的語言和誇張的動作,製造娛樂效果。俳優在漢代非常流行,上至宮廷,下到民間,都喜歡欣賞。上面的這件俳優表演者為男性,他赤著上身,大腹便便,手持手鼓和鼓槌,面容表情十分的滑稽,這正是俳優的表演方式。

不過我們也能明顯看到,俳優在當時是一種非常俗的藝術從事它的人,地位也不高。《韓非子》說:「俳優侏儒,固人主之所與燕也。」說白了,俳優跟侏儒差不多,都是給主子逗樂解悶的。


唐·彩繪侏儒俑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就會猜想,難道說曹植俗的一面跟俳優有關?沒錯,還真是這樣。

我們還必須提到一個人,邯鄲淳,邯鄲為複姓,淳是名。史書記載,邯鄲淳這個人很有才華,「博學有才章,又善《蒼》、《雅》、蟲、篆、《許氏字指》。」除此之外,還擅長書法,在娛樂領域也頗有心得。總之是一位名士。可惜,名士生活的時節不好,趕上了董卓和李傕郭汜之亂。初平年間,邯鄲淳從原本安穩的關中外出逃難。



他去了哪裡呢?荊州。東漢末,許多名人往相對和平穩定的荊州逃難,最有名的莫過於寫下「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邯鄲淳正是跟王粲差不多同時逃往荊州的。荊州當時在劉表治下,給這些名士提供了一個暫時的安身之地。

不過沒多久,劉表病故,曹操大兵南征,荊州望風而降。王粲和邯鄲淳這些人就統統歸了曹操,反正他們對劉表家也沒什麼真情實意,換個主公很平常。



邯鄲淳名氣大,曹操跟他聊了聊,發現名不虛傳,很喜歡他。與此同時,曹丕也動了心思,他打算求曹操把邯鄲淳給自己。幹啥用呢?是列入自己的文學官屬中。沒想到,曹植同樣跟曹操求取邯鄲淳。瞧瞧吧,人怕出名,更怕名實相副,以至於父子仨人奪一個,比傳說的甄姬受寵還真實。

曹操估計還是心疼曹植更多一些,就派邯鄲淳去曹植那裡。



曹植大喜過望,請邯鄲淳坐下,不著急說話。當時正值赤日炎炎似火燒,曹植讓人拿來水,好好洗了洗,然後撲粉打扮,解下頭巾和衣帶,居然在座前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他表演了些什麼呢?史書記載是「胡舞五椎鍛、跳丸擊劍、誦俳優小說數千言」。根據學者的考證,所謂胡舞五椎鍛、跳丸擊劍,是指健身類舞蹈和雜耍活動,反正都不是「上等人」乾的。而誦俳優小說,就是直接模仿俳優表演了,類似於講了一段單口相聲一樣。

我們可以想想,曹植何許人也?是當時中國真正的男一號的愛子對吧?這樣的人,居然放下身段,在進行著最俗的表演。邯鄲淳估計得嚇一跳,世人言曹公子大才,怎麼是這樣的一位主兒呢?

東漢·雜耍畫像磚


曹植表演完了,還專門問邯鄲淳:邯鄲先生覺得怎麼樣啊?

隨後,曹植重新穿戴好衣冠,整理儀容,大大方方地坐下,跟邯鄲淳開始了神侃,從天地誕生聊到古今名人,從詩詞歌賦聊到當代政務,最後還對行軍打仗發表了一番高論。光聊天可不行,他還讓人送上美酒烤肉,一坐之間,居然沒人能夠接上話。

一直邊吃邊聊到傍晚,邯鄲淳才回家。這回他是真的服了,見人就夸曹植,稱他是「天人」也。


為何曹植要給邯鄲淳表演這麼「俗」的節目呢?

馬前卒認為,曹植對邯鄲淳的心態,純出自天真的神往,如同赤子之心,要將自己所擅長的毫無保留地展示出來,以期博邯鄲淳一笑。這樣的心態,這樣的做法,當然是曹丕不會有的。只有「天人」曹植,能夠兼具大俗、大雅之氣質,並且能夠在二者之間自由轉換。



這裡面,難的不是技巧,也不是知識儲備,而是心態。久居廟堂,眾望所歸;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若換成別人在曹植的位置上,自然要謹小慎微,端著公子身份,斷不肯表演俳優雜耍。而曹植落拓不羈,隨心所欲,於是肯不顧身份,不顧眾人眼光,為真正喜歡的名士表演最俗的節目,在馬前卒看來,這本身就是一種雅。與之相比,隨後的高談闊論,似乎反而不那麼重要了。


參考文獻:

裴注《三國志》

王齊洲,李平.曹植誦俳優小說發覆[J].學術研究,2013(05):133-140.